|
||||
|
||||
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項目開發部主任 龍慶剛/文 十八大以來,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環保社會組織在環境保護中開始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一、我國正在構建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共治的環境治理體系,環保社會組織得到更多關注和支持 新頒布實施的《環境保護法》明確了環保社會組織依法享有的獲取環境信息、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權利。各級政府部門逐步把環保社會組織視為環境治理的重要合作伙伴,與環保社會組織建立更加良性的互動關系。在國務院印發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要求在水污染防治過程中“強化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構建全民行動格局;環境保護部印發《環境保護公眾參與辦法》,各級環保部門積極行動,支持環保社會組織開展工作。 我國公眾環境意識逐步提升,更加關注環保社會組織,年輕人愿意力所能及地參與并支持環保社會組織開展的公益行動,成為環保社會組織公募項目的捐贈主力軍。企業在政府嚴格執法的背景下,逐步把達標排污作為硬約束,有些企業開始轉變思路,主動與環保社會組織合作,接受環保社會組織的監督,推動生產經營過程的環保工作;有些企業開始通過捐贈支持環保社會組織開展的公益項目,在更大范圍內承擔環保社會責任。 二、環保社會組織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注重創新,在資金募集、項目開展等方面展現新面貌 環保類基金會逐步轉向資助型,成為其他環保社會組織的重要支持力量。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等非公募基金會異軍突起,在支持環保社會組織開展項目上取得突出效果;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等公募基金會加強品牌項目培育力度,活躍度在增強。中國扶貧基金會等非環保類基金會開始實施環保項目,把環保公益作為新的業務領域;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由非公募轉為公募基金會,進一步擴大捐贈資金來源,增強資助實力。 社團和民辦非企業類環保社會組織更加活躍,環境公益訴訟取得積極進展,在騰訊和支付寶等網絡平臺支持下,眾多環保社會組織開展豐富的、具有創新性的網絡公募項目。社會組織通過公募項目開展,獲得廣泛的社會捐贈,同時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推廣活動,加強了與社會互動,帶動公眾積極參與環保公益。 三、環保社會組織需要進一步引導和支持,形成合力,在環境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 我國環保社會組織目前處于發展活躍期,但是整體影響力還有待提升,需要從三個方面加強推動。 一是環保社會組織要提升解決環境社會問題的能力。環保領域與其他慈善領域相比需要更多專業知識,針對環境問題設計并實施具有可行性的公益項目難度更大。目前環保社會組織在募集資金方面非常活躍,但是在項目執行、資金使用透明性、實施效果反饋等方面做得不夠,要推動項目有清晰明確的產出,并能夠及時與捐贈方反饋,加強與捐贈人的互動,這是影響捐贈人能否持續支持的重要因素。 二是政府部門應加強對環保社會組織的資金支持力度。針對環保領域的政府購買服務還很少,各級政府部門應該在制定環保政策時把如何發揮環保社會組織作用作為重要內容,形成購買環保社會組織服務的機制,引導環保社會組織圍繞環保中心和重點工作開展項目,推動形成推動環境治理的合力。 三是環保社會組織之間需要加強聯動。針對某個環境領域或者針對某個區域環境問題,建立各類環保社會組織合作的機制,形成從資助者到實施者的全鏈條環保社會組織行動網絡,改變目前力量分散的局面,集中力量,更好地推動環境問題解決。在加強環保社會組織聯動方面,也需要有服務于整體環保社會組織的機構出現并開展工作。 (據公益慈善學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