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被譽為“全球飲料買家第一指南”的英國權威雜志《Drinks International》公布了近期最熱門的10大礦泉水,其中英國的社會企業品牌布魯(Belu)礦泉水榜上有名。它選用本土優質的天然水源,采用全英國可分解的礦泉水瓶身,最重要的是它把100%的凈利潤用來贊助在英國和全世界推動的凈水計劃。這些打著深深“環保”烙印的特質為它贏得了大量投資者和消費者。做有道德的瓶裝水,并且能夠賺錢,這便是布魯正在做的事情。 名為“美麗”的礦泉水 布魯公司是英國一家屢獲嘉獎的社會企業,其產品為瓶裝天然礦泉水。公司由紀錄片制作人里德·帕杰(Reed Paget)和一個朋友在2004年成立。在走遍全球,發現全球超10億人口無法取得清潔用水,每年更有上百萬兒童死于腹瀉的現狀之后,帕杰認為,要讓全球人類都有干凈的飲用水,最好的方法莫過于直接開一間賣飲用瓶裝水的公司,并且把100%的獲利捐給全球各種凈水計劃,于是他建立了全新的飲用水品牌“Belu”,一款有態度、符合環境倫理又能做公益的水。Belu發音近似代表自然清澈的藍色(Blue),并來自拉丁文“美麗”的字根,希望傳達珍惜水資源的概念,也正代表了創始人的美好理想。 不斷創新降低碳足跡 位于美國的地球政策協會做的一項調查顯示,由于瓶裝水需要經過提取、包裝和運輸等環節,這一過程發生的碳排量對環境的損害程度往往是自來水的1萬倍。因此,瓶裝水成為很多環保人士最為詬病的產品之一。 但布魯公司的高層則表示,人們總是希望飲料能夠方便攜帶,滿足隨時隨地的需要,這一點無可厚非。于是,為了降低運送中產生的碳排放,布魯公司決定在英國尋找水源。在走遍全英70多處水源地后,他們終于找出最棒的水源。除了水源,最重要的就是裝水的瓶子。為此,布魯公司引進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玉米漿,同時跟英國當地的制瓶廠合作,共同研發出世界上第一款環保生物水瓶,一種可分解并對土壤植物有幫助的環保瓶身。 布魯還研發了英國首個可循環材料占比50%的水瓶。這使得相比100%使用原始PET生產塑料瓶的碳足跡降低了46%。而在2013年開始,布魯同玻璃包裝專家羅林斯(Rawlings)合作,共同研發英國最輕的玻璃礦泉水瓶。此前750毫升水瓶的重量減輕了70克,而330毫升水瓶的重量減輕了55克。現在布魯每年能夠節約更多的玻璃,高達210萬個水瓶,碳排放減少11%。而且,其他公司也可以使用此種水瓶,以減少整個行業的碳排放。布魯希望借此舉表明“一家小社會企業是可以為整個行業樹立環境標桿的,并利用此標桿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同時取得盈利,實現其社會目的”。 有效的推廣包裝 產品本身萬事具備,帕杰便把心力投注在推廣產品上。健康而環保的概念,讓布魯成為近年來在英國曝光率最高的水品牌。在Nobu的餐桌上,在Waitrose這樣的高級量販店內的貨架上隨處可見布魯。接著,帕杰為了讓更多年輕人關注,積極地進入英國各地的音樂季。同時可分解的環保瓶身也大受矚目,一時間媒體爭相報導,替帕杰與Belu帶來了更大的成功。 而真正奠定布魯知名度的,是當美國前總統戈爾(Al Gore)主演的《不愿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在英國上映時,帕杰成功地與片商結合,在瓶身上與該環保電影做連結,引起廣泛的注目。這些努力,讓布魯在2006年銷售量增長了550%,獲得了重大的成功,更讓帕杰獲得了2008年歐洲社會企業家的榮耀。 實現扭虧為盈 當人們開始在音樂節、環保影片中了解到布魯這個品牌,并贏得了酒店、餐館和高級酒吧等訂單時,好名聲卻依然不能讓公司賺到錢。2007年,布魯公司在銷售額達到150萬英鎊之時虧損60萬英鎊,雖然在2008年曾一度逆轉達到稅前利潤270萬英鎊,但在2009年和2010年都再度出現赤字。但即使在經營狀態搖擺不定的情況下,這家公司依然設法每年捐贈3萬英鎊用于慈善事業。直到布魯的創始人之一凱倫·林奇開始質疑這樣的做法,她意識到這家公司可能并非像外界看來那樣成功,她決定必須從商業模式上改變這家公司。隨后,布魯公司改變了一些理想主義的做法。比如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將瓶裝水的銷售由公司直營改為批發,和專業批發機構以及慈善組織WaterAid合作。專業批發機構可以將水和其他飲料一起組合運輸,由此降低了為了單獨運水而雇傭卡車車隊的運輸成本,而將慈善項目交由WaterAid則實現了高效運作。這改變了布魯原本自己直接參與到發展中國家社區中開展清潔水項目的情況,此前布魯會派出員工耗時數月在某個印度水壩上。這大大節約了布魯的人力成本。 在成功實現了降低瓶裝水碳排量之后,布魯希望和行業內的競爭對手分享自己的創新產品,而不是借助專利等手段單獨擁有這些技術。而更多的銷售量將實現對WaterAid的捐贈,從而實現環境和慈善的“雙贏”。 跨越英國國境的社會效益 布魯堅持產品不出口,卻用另一種方式將自己的影響力跨越英國國境。到2013年7月為止布魯為自己的合作伙伴英國慈善機構WaterAid捐贈了365158英鎊,幫助亞洲和非洲的2.4萬人改善飲水狀況。布魯公司目前為止已為印度一個超過一萬人的村莊開辟干凈的水源、在西非展開水源改善計劃,以及投入倫敦泰晤士河的整治。但更重要的是,帕杰當初希望用水本身引起大眾對水資源的關注與行動,已經收到成效。透過更環保的日常選擇,進一步為貢獻環境與社會做出更多貢獻,帕杰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社會企業的經典案例。 帶動整個行業公益變革 布魯高層表示,將來也不會尋求海外擴張,因為這違背了他們的環保價值觀。布魯不會出口其瓶裝水,因為它要維持100%的碳中和并支持本地供應鏈。但這并不妨礙布魯通過同他人合作在海外復制此模式。布魯的使命宣言是“我們希望有一天所有的瓶裝水公司都會發生改變,他們將只在單一的國家取水,售水;他們的水瓶材料是可循環的玻璃或塑料;他們100%地實現碳中和;所有的利潤都用來幫助全球最貧困地區的水項目。我們希望最終所有的瓶裝水都按這種方式生產。但目前,只有一家公司做到了,就是布魯,以合乎道德的方式生產礦泉水”。同很多社會企業一樣,布魯的使命并不專注于自身的成功,而在于對市場上其他企業的影響力。 經驗:公益+商業 2012年布魯獲選為英國“100大最高社會影響力品牌”(2012 Smarta 100 Special Award for Biggest Social Impact),該獎主要鼓勵創新事業的創新商業模式。布魯以小博大,以振奮人心的精神化為具體行動;然而真正讓布魯與其他公益團體不同的是,它整合多元價值,在英國本地尋找礦泉水源,將100%商業利潤所得回饋給水援助等相關非營利事業。 布魯更重要、更普遍的經驗是:第一,他們付出的所有努力都只為了一個目的,就是解決水污染問題,讓更多的人有干凈的用水。所以,一個企業或組織要想很好地發展,定位和使命的確立是至關重要的。第二,布魯和專業批發機構以及慈善組織進行合作,甚至不吝于與競爭對手分享自己的創新成果,從而帶動整個行業實現協作。說明與他人合作并建立伙伴關系,分享所學與意見交換對任何事業來說都很有價值。第三,讓布魯如此成功的秘訣就是他善于向大品牌借力使力無處不在地推廣,布魯與餐廳、藝術博覽會、電影、藝術節等異業結盟,從而擦亮品牌名稱。布魯深諳,隨著環境議題的發燒,綠色加藍色才是未來最美的顏色。 因此只有在借助商業手段實現了真正的可持續發展之后,布魯才真正有可能成為行業的主流產品,從而實現對瓶裝水行業根本性的變革。布魯的成功告訴我們,從零開始打造一家道德的、面向消費者的、能夠與大型私營企業競爭的社會企業,是可能實現的。 (據公益慈善學園) ■ 葛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