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封面報道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專題
   第13版:專題
   第14版:專題
   第15版:國際
   第16版:公益第一訪談
動態
“從傳統慈善走向現代慈善”研討會召開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專題

第15版
國際

第16版
公益第一訪談

新聞內容
2016年09月13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從傳統慈善走向現代慈善”研討會召開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華建敏指出,慈善是一項偉大的事業,也是一門偉大的學問

    2016年9月5日是中國首個“中華慈善日”,由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江蘇省民政廳主辦、中華慈善博物館承辦的研討會在南通召開,共同探尋我國慈善事業發展之路。本次會議的主題是“從傳統慈善走向現代慈善”。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名譽會長、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華建敏出席會議并講話,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主持會議,江蘇省民政廳廳長侯學元致歡迎辭。

    華建敏名譽會長在講話中指出,中國的慈善事業發展要在法制、體制、機制內解決問題。做好慈善,要牢記“慈愛在心,善行天下”,要抓住《慈善法》實施的大好機遇,加緊推進相關制度完善和促進慈善事業大發展,進一步營造有利于慈善事業發展的環境。同時也要讓慈善事業成為共建共享的基本途徑,形成人人參與、社會團結的大好局面。

    鄭功成指出,要用法治手段來引領慈善事業大發展。慈善事業是我國新型社會保障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大力發展慈善事業不僅是提升社會道德水準和促進社會和諧的必要舉措,也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共享發展的重要途徑。當務之急是要切實貫徹落實《慈善法》的精神與規制,盡快使法律的規定變成大眾參與的社會行動。

    慈善是人類社會分配制度的一種

    西南大學張文教授分析了中國古代慈善的源流與特征,他認為慈善是人類社會分配制度的一種,屬于道義分配。

    從考古學角度看,自從新石器時代中期開始出現貧富差距和一定的私有觀念后,氏族成員間的財富共享行為就帶有慈善的意義。

    從文獻角度看,西周時期正式出現慈善,其表現形式為宗法制下的血緣性救助和互助。此后,中國古代慈善又經歷了三個時期:戰國秦漢三國時期、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宋元明清時期。

    縱觀中國古代慈善的起源與變遷,呈現出血緣性、鄉土性、世俗性、功利性、脆弱性、持續性六個主要特征。

    血緣性貫穿中國古代慈善活動的始終,成為慈善的最核心的內驅力;鄉土性是貫穿中國古代慈善活動的另一條主線,是慈善的另一主要驅動力;中國慈善的內驅力注定了世俗性特征;期待回饋或獲取聲譽的意圖和基于陰德思想而展開的慈善行為,呈現比較明顯的功利性;中國古代慈善呈現出顯著的脆弱性,每每隨著社會變遷階層變動而解體;但中國古代慈善的主要動力機制——血緣性和鄉土性又帶領慈善活動不斷頑強重建,因而從一個長時段看,具有顯著的持續性。

    河北師范大學王文濤教授認為,盡管儒、釋、道關于慈善的表述不盡相同,但義理相近,都蘊含著救人濟世、福利民眾以及人類共通的人道理念和道德準則。

    先秦魏晉南北朝時期,慈善主體已經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發展過程。在世襲制宗法社會,從最初單一的國家慈善到以國家慈善為主、宗族慈善為輔;戰國時期,民間互助自救逐漸成為慈善的重要內容;宗教慈善在東漢時隨著佛、道二教的傳播開始出現;魏晉南北朝時期,國家慈善和宗族鄰里慈善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宗教慈善是這一時期最具特色的慈善活動。

    從傳統慈善走向現代慈善

    中華慈善博物館陳堅館長提出,傳統慈善走向現代慈善主要有8個方面的標志。

    一是內容上的廣泛化;二是依據上的法制化,有法可依;三是參與主體的全民化;四是目的上的互惠化;五是載體上的組織化;六是運行上的規范化;七是手段上的信息化;八是環境上的寬松化。

    他表示,慈善文化不能割裂,需要繼承和創新,汲取營養。一要從傳統中科學地汲取,二要從實踐中汲取思路,三是從治理中汲取理念。精英情懷在古代慈善發展中占據重要位置,要重視弘揚中國傳統的精英、鄉土文化、鄉紳文化。政府對慈善事業發展應有更多的包容性和開放性。

    南京大學林閩鋼教授指出,互聯網的出現使慈善籌資方式發生了重大改變,起到了使傳統慈善走向現代慈善“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互聯網慈善籌資呈現出便利、透明、安全、互動與體驗性強等優勢,顯著強化了民眾的捐贈意識與捐贈行為。捐贈人的捐贈意愿、求助者的慈善需求和慈善機構的公益項目三方能夠良好地銜接,并以合理的方式把寶貴的慈善資源配置、遞送給最需要幫助的人,提升了慈善的專業性與效率。

    慈善本質是一種權利,互聯網使慈善籌資自主性、平等性、多元性、專業性、公共性,而這正是現代慈善特征的萌現。因此,互聯網是推動中國現代慈善發展的動力之一。

    運用法治思維開展慈善活動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栗燕杰認為應構建從傳統促進政策到法治化的慈善促進理念。首先,激勵舉措理應依法公平普惠,盡可能避免區別對待。其次,慈善監管應科學適度、不枉不縱,既要避免監管不足更要避免監管過度。下一步,慈善促進法規政策的設計與實施,應注重完善國家稅收與行政收費減免、“互聯網+”背景下對網絡募捐適度容忍與放開、群策群力開慈善事業資金之源,提升慈善促進的可操作性。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楊思斌教授認為慈善法為運用法治思維開展慈善活動提供了法律依據和標準。運用法治思維開展慈善活動需要重點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運用法律邏輯和技術分析慈善問題,正確把握慈善的概念。第二,守住合法性底線。慈善法規定了開展慈善活動需要遵守的“底線”,違反了這些規定,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第三,厘清公權和私權的界限。“法定職責必須為”,民政部門和政府相關部門必須依法履行職責。“法不禁止便自由”,在法治的框架下,慈善組織和個人可以通過多種方法進行慈善創新。第四,以權利和義務為分析線索。慈善法規定了慈善活動參加者的權利義務,而且貫徹了權利義務相對應的原則。第五,遵守法律、慈善組織章程和協議。第六,遵循正當程序。凡事講程序,慈善活動參與人作決策、辦事情的步驟、方式、時限等要考慮是否符合慈善法規定的程序要求,避免程序違法。除了慈善法以外,還需要加快制定完善的慈善法配套法規規章等規范性文件。這樣,才能為運用法治思維開展慈善活動提供更明確的規范依據。

    中國人民大學魯全副教授認為現代慈善事業是社會分工的結果,慈善組織的運行機制往往和企業類似,包括籌資、項目管理、服務遞送、績效評估等,可以用企業的運行方式提供公共領域的服務。慈善事業的未來發展,仍然需要按照專業化的原則,進行進一步的專業分工,區分基金和和社會服務組織的功能,并通過招標、服務購買等方式形成內部市場,聯結籌資方和服務提供方,提升專業化水平,尤其是提供服務的社會組織的專業化水平。

    南京財經大學曹信邦教授認為公眾參與慈善不足的根源在于慈善文化,要傳承慈善文化,發揮引導、教育的作用。一是要把慈善教育作為全民教育的重要內容,從幼兒抓起,引導愛心,用慈善人物的榜樣力量引導人心向善。二是在高等教育里面,將慈善思想、慈善文化納入通識教育課程及社會保障、社會工作等專業課程中。三是政府加大慈善相關教育投入,形成人人可為的慈善氛圍。(益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 欧美 日韩 综合aⅴ视频| 婷婷丁香五月天综合东京热| 久久亚洲精品人成综合网|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97|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 精品无码综合一区|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播放|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手人婷|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来来去| 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网| 婷婷久久综合|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 色综合天天综合给合国产|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五月排名 |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蜜芽| 伊人丁香狠狠色综合久久| 亚洲综合在线另类色区奇米|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久99|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新一区| 丁香五月网久久综合| 天天av天天翘天天综合网| 伊人亚洲综合网| 狼狼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在线观看| 91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在线| 久久久久综合网久久| 久久狠狠一本精品综合网| 高清欧美色欧美综合网站| 99热婷婷国产精品综合| 丁香五月婷婷综合激情在线 |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图片|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日日| 日韩欧美色综合网站|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久久影院Ds | 国产亚洲综合成人91精品| 亚洲小说图区综合在线| 色综合天天综合婷婷伊人| 久久婷婷成人综合色综合|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奶水99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