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封面報道
   第10版:年檢
   第11版:專題
   第12版:專題
   第13版:新聞
   第14版:社會創新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公益第一訪談
六年籌款七億,我每天都有危機感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年檢

第11版
專題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新聞

第14版
社會創新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公益第一訪談

新聞內容
2016年08月30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理事長兼秘書長王林:
六年籌款七億,我每天都有危機感

    兒慈會一直探索資助型公募基金會道路,從2011年至今,基金會公眾籌款能力超強,個人捐款額逐年上升。圖為今年初,王林受邀在“基金會資助之路發展論壇”上講話

    截至2016年8月22日,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以下簡稱“兒慈會”)2016年募集善款總額達1.5億元人民幣,提前完成了全年籌款目標。據了解,到今年5月12日,這家成立只有六年多的基金會募集善款總額已突破7億元,其中個人捐贈占總捐款額的60%,企業捐贈占40%。數據還顯示,兒慈會的募款從6億到7億僅僅用了142天。

    基金會募款額持續快速增長,一方面緣于公眾對公益慈善事業的認識和熱情不斷提高,另一方面離不開科學高效的管理體系,更離不開基金會對政策法規的把握程度。在《慈善法》即將正式實施的時刻,《公益時報》記者造訪了兒慈會理事長兼秘書長王林。王林認為,互聯網的發展給兒慈會的籌款插上了翅膀,但仍要時刻保持危機意識,“不僅僅要看到夢想的微弱光芒,還要看到身后現實的萬丈深淵”。

    互聯網給我們插上了翅膀

    《公益時報》:兒慈會募款額近來持續快速成長,能談一下有怎樣的具體表現嗎?

    王林:2015年基金會的捐款收入第一次全年過億,募集善款19067.21萬多元,同比上年增長101%。其中個人捐款15065.83萬余元,占捐款總額的79%;企業捐款4001.37萬余元,占捐贈總額的21%。此外,兒慈會從生存、醫療、心理、技能、成長等五個方面,對孤兒、流浪兒童、輟學學生、問題少年和其他有特殊困難的少年兒童開展了捐助和救助工作,全國有72萬多名困境兒童受益。

    2015年基金會還實現了多個“一”的突破:2015年“9·9公益日”期間,兒慈會籌集善款加配捐款總計超過3300萬元,排名基金會第一;基金會互聯網籌款第一次超過其他渠道,達到62%,且2015年互聯網籌款比2014年增加了400%;第一次與境外機構開展唇腭裂救助,2015年共救助700例;第一次主辦兒童保護發展論壇,等等。因此,對于兒慈會來說,2015年是跨越發展的一年。

    《公益時報》:你覺得是什么原因讓兒慈會實現快速增長?

    王林:從基金會自身來講,我覺得主要有如下幾個原因。

    第一,互聯網。籌款方式的增加、支付工具的更新以及透明工具的運用都得益于互聯網。我們充分利用互聯網籌款的優勢,把愛心網友、企業和機構匯集到一個平臺,形成一個閉環。在這種情況下,項目更貼近普通大眾,因此個人捐款就非常多,占到近80%。而且互聯網籌款是跳躍式的。2012年,我們的互聯網籌款只有168萬元,占全部籌款額的8%;2013年互聯網籌款為1553萬元,占籌款總額的21%;2014年達到2883萬元,占35%;2015年互聯網籌款達到1.17億元,占籌款總額的62%,比2014年增加了400%。我覺得互聯網的發展、科技的發展對公益慈善的發展是一個巨大的推動力,互聯網的發展給我們插上了翅膀。但是,我們還要在組織架構、思維方式等方面與其進行匹配,并不是說借助互聯網籌款就一定能成功。

    第二,我們也在嘗試大數據籌款。目前我們和世界兒童基金會在這方面展開了合作,他們每年通過大數據籌款能籌到1億美元左右。可能數據的積累與沉淀需要很長時間,前期投入也很大,但我相信等到數據逐漸積累、準確之后,就能通過各種平臺進行籌款。我覺得大數據籌款是未來的一個趨勢,也是今后籌款手段之一。

    靠制度去管人,用流程去管事

    《公益時報》:目前基金會發展還存在困難嗎?

    王林:有,最大的困擾就是人才問題。公益行業的發展需要優秀的、專業的人才加入,但是現在公益行業基層工作人員的流動性普遍比較大。公益行業收入比較低是個現實問題,也是造成人員流動性大的主要原因。而人員流動性大對于基金會的運作也會產生負面影響,因為新的人員接手之后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我希望公益行業人員都能夠有尊嚴地生活,基金會也在為此嘗試改變。

    《公益時報》:兒慈會針對人才管理做了哪些調整應對困難嗎?

    王林:我們首先對組織架構進行了調整。原來我們有六個部,后來壓縮成了三個,包括行政管理部、合作發展部和項目管理部。同時,我們也對整體組織架構進行了調整,包括薪酬體系、人力資源體系等。這樣一來每個部門的目標都很明確,整體目標有部門承接,也有部門去運作,與整體組織架構相匹配。

    第二,實行制度化管理。我一直強調靠制度去管人,用流程去管事,靠團隊去拼搏,用科學規范化的管理求發展。現在我們的制度非常完善,所有的項目都有操作手冊、詳細的操作流程。同時我們也實行了預算制,年初有預算,年中有檢查,年底有總結。

    第三,全員崗位目標責任制。我們實行定編定崗定員,關鍵崗位全部固化沉淀。年初時秘書處和所有項目簽訂目標責任制,項目和個人簽訂目標責任制。這樣一來,大家都明確了自己的目標和責任,包括一年中的籌款額,需要救助的人數,需要完成多少宣傳報道、組織多少次活動等,全都做了量化標準。同時我們還成立了項目監測機制,設置專人對所有項目進行監測,要求每個項目都要有周報、月報、季報,報不報以及匯報情況直接決定著每個人的分數,而這個分數直接決定了工作人員是否完成了年度任務。這樣不僅方便管理,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杜絕了公益行業“好混不好干”的現象。

    第三,改變觀念。我經常強調,觀念的變革是靜悄悄的革命。在目前的形勢下,在科技和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如果還采取陳舊的觀念是絕對行不通的。

    《公益時報》:“觀念的變革”具體指哪些方面?

    王林:我覺得作為公益行業從業者,首先應樹立服務意識,即為捐款人服務,為被救助對象服務,并且要把這種意識貫穿到基金會所有工作當中。

    第二是創新意識。救助一個人或幾個人屬于簡單的慈善,解決一部分人、一個群體的福利是政府的責任。而通過創新整合資源,調動政府與社會各界的積極性,是基金會要做的事情。基金會要有創新的精神和意識,但這不僅僅是指籌款創新、項目創新、活動創新,更重要的是去探索去追求的精神,在實踐中獲得新的公益路徑和思維。

    第三是危機意識。《慈善法》降低了公益行業的門檻,今后會有更多的公益組織出現,形成井噴式發展,競爭是今后必然的趨勢,也必然會有優勝劣汰。那些規范的、良性發展的基金會應該得到更好的發展。如果不按照規范發展、沒有信譽,或者運作不透明,肯定會影響自身發展,甚至會被淘汰。所以,我經常強調危機意識。形勢的發展迫使我們不僅僅要看到夢想的微弱光芒,還要看到身后現實的萬丈深淵。

    第四是效益和效率意識。公益也要跟市場相結合,公益的出發點、結果和商業不一樣,但過程是一樣的,因為公益也要講契約精神,也要講回報。我們要做有效公益。只有講究效益和效率才能發揮公益更大的作用。商業直接的回報是經濟利潤,公益行業的回報則是你救助的那些人,他們會用自己的方式再去回饋公益事業,這是可持續的。

    從有序到無序再到有序

    《公益時報》:9月1日《慈善法》將正式實施,這半年來兒慈會做了哪些相應準備?

    王林:自3月份以來,我們共開展了六次《慈善法》培訓,其中三次為《慈善法》重點學習大講堂。我們還特別邀請民政部政策法規司相關人員擔任《慈善法》培訓課程講師,從立法背景與經過、立法思路、應用中的若干問題以及評估展望等方面對慈善法進行解讀。

    基金會也將積極配合深化慈善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相關配套制度,嚴格依法監管,推動慈善組織健康發展,并大力培訓和弘揚慈善文化,做精做實慈善項目,形成更多具有影響力的慈善品牌項目。我們還將通過建立激勵機制,加大宣傳力度等方式,營造“人人助我,我助人人”的社會氛圍,形成共同推進《慈善法》實施、推動慈善事業發展的合力。

    《公益時報》:你覺得《慈善法》的實施會對公益行業帶來哪些影響?

    王林:《慈善法》不僅對慈善活動進行了明確的界定,擴展了慈善的范圍,同時在規范慈善組織設立、運營、慈善財產來源和使用等方面也做出了規定。此外,《慈善法》也鞏固了慈善組織直接登記制度,逐步放開了公開募捐資格,激活了公益信托制度,明確稅收優惠政策,使得慈善服務有法可依。《慈善法》將每年的9月5日定為“中華慈善日”,開啟了民間與政府共同為社會筑底全新的“善時代”。

    另一方面,《慈善法》降低了公益組織的設立門檻,可能會促進公益組織井噴式發展。我覺得慈善法正式實施以后,公益行業可能會有一段迷茫期,因為觀念的轉變和適應都需要一個過程。但是我相信今后的發展趨勢肯定是優勝劣汰,運作規范、透明度高、有公信力的基金會今后的發展前景肯定會越來越好,因為大家對公益行業、對基金會的認識也越來越高。而那些不好的基金會就會被淘汰。在這種情況下,公益行業也會慢慢出現整合,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也是從有序到無序、最后又到有序的一個過程。總的來說,我覺得《慈善法》的頒布實施,對整個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能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使公益慈善進入快車道。

    《公益時報》:今年兒慈會的重點工作領域是什么?

    王林:2016年我們將重點關注留守兒童和城市中的流動兒童。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社會現象,不單單涉及錢的問題,還包括孩子的心理問題。我們也設計了一些非常落地的項目,比如我們資助的新一千零一夜項目、“上學路上”公益行動、起點工程等。

    關于留守兒童問題,基金會在確定2016年工作的時候就提出,要做到精準。第一,地區精準。我們開展兒童救助的地區確定為兩個,一是革命老區,二是少數民族地區,包括新疆和田、四川涼山和西藏等。第二,項目精準。基金會所有的項目都要圍繞困境兒童開展,并確定項目是困境兒童所急需的項目,比如醫療、教育、生存救助等等。第三,救助對象精準。我們主要的救助對象就是留守兒童以及城市中的流動兒童。

    ■ 本報記者 皮磊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_中| 亚洲狠狠成人综合网| 精品国产综合成人亚洲区| 久久91精品综合国产首页|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导航| 国产综合色在线精品| 国产综合第一页|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综合在线二区| 亚洲综合成人网在线观看| 一本久久知道综合久久| 狠狠色婷婷久久综合频道日韩| 国产激情电影综合在线看 | 综合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综合在线影院| senima亚洲综合美女图| 久久综合丁香激情久久|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大伊人导航 | 色爱区综合激情五月综合色|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伊人网综合影院|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 日日AV色欲香天天综合网| 伊人网综合影院|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网站|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手人婷| 伊人亚洲综合网| 色久综合网精品一区二区|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精品| 婷婷五月综合缴情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久| 五月天综合网| 综合国产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麻豆| 久久综合丁香激情久久| 婷婷四房综合激情五月在线|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 青青热久久综合网伊人| 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网|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