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報記者 張雪弢 8月25日,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共同發布《中國社會價值投資報告》。該報告是國內第一份系統闡釋中國社會價值投資特點和狀況的研究報告,對中國社會價值投資的發展現狀和機遇挑戰提出了全方位和多角度的討論,并結合國際實踐經驗,提出了現階段具有可行性的政策建議。 什么是社會價值投資? 課題組組長、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盧邁介紹說,社會價值投資是旨在創造可測量的社會價值的同時兼顧經濟回報的投資形式。在強調追求“社會價值”的同時,強調可持續的“回報”和可測量的“評估”,將經濟激勵和社會目標相結合,從而喚起和鼓勵企業界、社會組織、公眾與政府的有效結合,共同發揮作用,推動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 盧邁秘書長表示,當前的中國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時刻,在把握發展機遇、應對困難挑戰和問題中,非常需要這樣的“社會價值投資”。“十三五”期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進行大量的發展投資。扶貧、保障性住房、醫療、養老等領域存在著大量社會需求,政府無法獨自承擔投資重負。社會價值投資可以為解決這樣巨大的資金和資源需求開辟一個新的空間并提供工具。 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創始人、理事長,社會價值投資聯盟創始主席王平從問題意識出發,梳理了社會價值投資產生的歷史背景。她指出,科技和工商業發展的同時,帶來諸如貧富分化、環境污染、氣候變化等一系列對人類生存發展構成嚴重威脅的社會問題。破解難題唯一有效的辦法,是打通政府、市場和社會部門,采取跨界聯合的社會創新行動,引導“善良資本”或“耐心資本”對善于發現社會問題、提供可持續解決方案的企業或組織進行投資,從而打破“社會”與“商業”的二元對立,構建一個全新的社會生態系統。此即社會價值投資。 為引導資本進入社會價值投資領域,友成基金會研發了三A三力模型,從Aim(社會目標驅動力)、Approach(解決方案創新力)、Action(執行效果轉化力)三個維度及其一致性,對投資對象進行基因掃描,為政府、企業和投資者提供決策的量化依據。 為什么要推動社會價值投資? 中國經濟新常態下,財政擴張受限。傳統慈善和公共服務模式無法滿足中國在養老、城鎮化、保障性住房、扶貧等領域的巨大投資需求。社會價值投資可以動員新的資金來源,打開創新空間。社會價值投資的優勢在于: 第一,投資的產品和服務有償使用(不一定是金錢)。與傳統慈善相比,有償使用促使目標人群更高效地使用相關產品和服務。 第二,投資是市場行為,市場競爭可以促生更多的創新和效率改善。 第三,在生產投入環節引入社會性目標。在生產投入環節就通過定向招募弱勢人群作為員工和管理人員,或者從貧困社區采購原材料,可以產生不可逆的社會改善。 第四,社會價值投資不完全排斥經濟回報,可以吸引更廣泛的群體投資于這一領域。 第五,更透明和可測量。相較慈善和公共領域投資,社會價值投資有規范的工具和方法,使社會價值更精確、更可見。 在中國建材董事長宋志平看來,社會價值投資于企業而言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此前企業的責任被劃分為經濟責任、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同時責任與效益兩者完全隔離,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時,往往不計代價、不計成本。 宋志平認為,企業今后應尋求義利兼顧的平衡點,即盡到社會責任的同時也要顧及企業的利益,“只有這樣才能持續地做下去”。 要為巨額的社會投資融資,需要政府、市場和社會部門三方合作,利用新的投資方式,開拓新的投資空間。“中國的投資方式要隨著社會的進步不斷地進行改進和提升。”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陳有安表示。 社會價值投資將社會目標與市場手段相結合后,將具有一些突出的特點: 第一,允許投資者獲得一定水平的投資回報,為市場主體參與社會投資提供了激勵,降低了參與的門檻,擴大了資源動員的范圍; 第二,通過投資而非捐贈,產生更持久、可持續的社會價值; 第三,通過市場機制更加高效地配置社會資源; 第四,易于和主流金融市場對接,開發標準化的投資工具,提高資產的流動性,更大程度地動員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的力量,形成規模化的解決方案; 第五,將政府、社會和市場的優勢要素相結合,促進了公共產品和服務提供的模式創新,有利于進一步降低成本、提高質量; 第六,社會價值投資要求社會產出和價值可量化,更有利于促進科學決策,提高投資的透明度和可問責性,促進形成新的社會治理機制。 我國的現狀及建議 從目前中國實際發生的社會價值投資來看,還存在一些不足。明確聲稱為社會價值投資的項目數量少、投資規模小,也不符合嚴格意義上的社會價值概念,商業模式不清晰,缺乏有影響力的機構參與,缺乏品牌性的成功案例。中國已經存在較大規模的事實上的社會價值投資,但是沒有按照社會價值投資的框架所認識和理解,因而也無法以此歸類資產和進行規范。即使將明確聲稱和事實上的社會價值投資都算上,在社會總投資中的規模和比例仍然偏低。在已有的投資中,國有部門投資規模和比例高,私人部門和民間社會投資不足。從投資對象來看,社會組織接受的投資規模有限。 就此現狀,《中國社會價值投資報告》給出了短期及中長期政策建議,其中包括:在國有企業改革和事業單位改革中引入社會價值投資概念,鼓勵部分適合條件的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向社會價值導向型企業、社會價值投資型企業轉型。創辦“社會價值投資交易所”,或在上交所、深交所中建立社會價值投資板塊,發行社會價值投資債券,引導對社會投資有興趣、愿意推動社會價值投資的投資者參與和監督。 鏈接 《中國慈展會社會企業認證辦法(試行)》 由北京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北師大中國公益研究院、南都公益基金會、深圳市中國慈展會發展中心和社會企業研究中心等5家機構聯合推出的《中國慈展會社會企業認證辦法(試行)》,是具有行業自律和自我規范性質的社會企業認證標準。認證標準如下: 1.組織目標:有具體明確的社會目標,即促進就業、扶持特殊群體或解決其他特定社會問題,包括但不限于扶貧、教育、醫療、養老、環境保護、農業、食品安全等。 2.收入來源:超過50%的收入來自于商品銷售、貿易或服務項目收入(包含政府采購部分15)。 3.利潤分配:章程規定機構每年用于分配的利潤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的35%(社會組織的利潤全部用于組織的宗旨和目的)。 4.人員結構:有專職受薪人員進行內部管理和經營活動,兩年以上合格納稅記錄。 5.注冊信息:合法登記注冊的企業或社會組織,經營執照上登記日期至今需要超過2年以上。 2015年專家評委從全國各地39家社會企業認證申報中,通過嚴謹的評審程序,最后評選出基本符合條件的7家社會企業,分別是:大連愛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江門市蓬江區伍威權庇護工場、蘭州市崇德孤殘困境兒童服務中心、上海黑暗中對話服務中心、上海救要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殘友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信息無障礙研究會。這些機構在第四屆中國慈展會上給予了授牌和公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