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空間物理學碩士,參與研究過神六、神七,研究過兩年火星、一年月球;國內早期大型團購網站窩窩團創始人之一…… 對很多人來說,如果能擁有這樣的學歷和創業經歷,一定是一件引以為傲的事情。然而,對于從山東沂蒙山區走出來的劉傳軍來說,科研工作似乎沒有太大的吸引力。相反,深深的農村情結讓他更鐘情于農業和農村。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倒逼農產品供應鏈變革,改變中國農業現狀。 2014年6月,劉傳軍創辦的美菜網正式上線,希望通過產地直銷模式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提高農民收入。在創業過程中,他開始涉足公益。2016年7月,美菜網與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共同發起了最美菜公益基金,意在關心與救助農產品產業鏈上的弱勢群體。從空間物理學碩士到“互聯網+現代農業”創業者,再到公益實踐者,這中間發生了什么? 撇不掉的鄉土情懷 作為一個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劉傳軍希望憑借自己的努力改變像父母一樣千千萬萬農民的生活。2009年,在中科院工作9個月后,劉傳軍決定辭職創業。2010年,劉傳軍與合作伙伴共同創辦了國內早期大型團購網站窩窩團。窩窩團的迅猛發展讓他第一次見識了互聯網的能量:從幾個城市到上百個城市,從單月幾百萬元營業額到上億元,僅用了幾個月時間。這也堅定了劉傳軍用互聯網改變農業的想法。 2013年下半年,移動互聯網爆發式成長,微信以及外賣行業迅猛發展,這樣劉傳軍覺得機會來了:鏈接農民和餐廳(買方)的農產品供應鏈服務變成了可能,而且這個市場十分龐大。因此,劉傳軍決定離開窩窩團,投身互聯網+農業。從那時起,他深入全國農村地區,做了一系列農產品產地調研,摸清了農產品供應鏈條和流通環節。 劉傳軍曾經講過一個關于父親的故事。在沂蒙山區,每年秋天父親會把地瓜從地里挖出來,挑出大的好的,然后一點點挑到山下,賣給批發商,0.2元一斤,還要負責給對方裝車、碼好,100斤也就能賣上20元錢左右。而在北京的菜市場里,同樣的地瓜卻能賣到2.5~3元一斤。只不過因為中間環節過多,就出現了十幾倍的價格空間。 “在調研期間,我發現一些問題:中間環節太多,供應鏈太長,農民以0.2元一斤的價格賣出食材,市場價卻很可能高至3元一斤。在這樣的模式中,消費者無法受益,農民也賺不到錢。”有感于此,劉傳軍決定用互聯網思維倒逼農產品供應鏈變革。2014年6月底,美菜網正式上線。“通過互聯網的方式改變農業、農村和農民,是我的一個夙愿。”劉傳軍表示。 本身不種菜,劉傳軍要做的是打通從田間地頭到終端的農產品供應鏈。為了實現讓食材從田間到餐桌“零中間環節”的目標,劉傳軍采取了類似京東的運營模式:自建采購、倉儲、物流體系,通過官方app以及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需求方能夠和農民直接對接。“美菜網整合生鮮食材供需后,在12至18小時內將食材從田間送達餐桌。農民不再需要每日趕早市賣食材,也不再需要擔心由于運輸困難、售賣渠道單一、天氣原因等而導致的價格壓榨、農作物囤積無法售出;而買方也省去了跑采購環節,只需等訂單送到門口。” 伴隨創業過程的公益色彩 成立一年內,美菜網順利完成了自天使輪至C輪共4輪融資,獲得累計10億元人民幣投資。截至2015年底已經覆蓋近20個城市。目前,美菜網在全國范圍內已和四五萬家中小微餐廳形成了穩定供需關系,員工達到12000名。 “作為一個從農村走出來的人,在這兩年時間里,我對于農產品供應鏈上的弱勢群體的困苦生活深有體會,因此,我希望借助互聯網的力量改變農村的現狀、改善農民的生活。”在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劉傳軍也注意到了農產品供應鏈上的弱勢群體。很明顯的一點是,他的很多同事和員工都來自農村,因為工作繁忙只能將孩子留在老家,交給老人照顧。因此,關注留守兒童成為其公益理念的重要一環。 今年6月,劉傳軍和他的團隊開始籌備最美菜公益基金。7月初推出了首個公益項目——“小候鳥關愛計劃”,關注留守兒童及流動未成年人的生存狀況。7月3日,該項目在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縣蔡莊小學援建首個“最美教室”,配有價值近6萬元的電腦及配套設施。據劉傳軍介紹,“最美教室”主要用于留守在農村老家的“小候鳥”和父母進行視頻通話,讓父母對孩子多一些“陪伴”。 劉傳軍表示,為呼吁社會進一步關注留守兒童,7月15日,最美菜公益基金正式啟動了2016年暑期關愛計劃,在7月和8月尋找、征集一百名來京探望打工父母的“小候鳥”,并對他們的生活提供關懷和幫扶。同時,他們還計劃招募志愿者開展關愛活動,其中,一些志愿者將與孩子們的父母替班工作,換取父母對孩子的全天陪伴。此外,該計劃還將開展“小候鳥關愛計劃”募款活動。 除此之外,劉傳軍還有一個更加長遠的愿景,即通過對源頭的生計幫扶,幫助外出打工的農民返鄉。“目前最美菜公益基金正在對接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的生計保護項目,希望能夠通過扶持源頭生計,涵養農村經濟,吸引留守兒童以及流動兒童的父母返鄉創業。我們也會通過商業手段進行支持。” 他希望通過自己和團隊的努力讓農產品供應鏈條上的人燃起對生活的希望。 對話:公益不是施舍 《公益時報》:最美菜公益基金主要做什么? 劉傳軍:最美菜公益基金公益項目的開展主要圍繞美菜網的業務鏈條開展,旨在幫助農產品供應鏈中的易受損人群,關注他們的生命安全與生計發展。關注領域包括:結合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為農戶提供農業生計發展幫扶,改善農產品產地的硬件建設;為農戶、餐飲行業經營者、物流司機提供生命安全幫扶,包括為他們提供應急救護及逃生避險技能培訓,提高他們自救互救的能力;為因遭受自然災害或事故而蒙受經濟損失的農戶、餐飲行業經營者、物流司機提供愛心幫助金等。 《公益時報》:為什么要做公益? 劉傳軍:我從山東一個最普通的農村走出來,至今,我的父母還生活在農村。對農村的情感,對土地的熱愛,對農民的理解都來源于我的生活經歷,并永遠烙印在心里。我希望借助互聯網的力量,盡可能地改變農村的現狀、改善農民的生活,進而推動新時代農業的發展。這是我創業的初衷,也是我作為一個農民的孩子的初心。 《公益時報》:你如何理解公益? 劉傳軍:對于公益來說,錢很重要,也是做公益的重要條件之一。但我堅信,價值觀要遠比金錢重要。公益不是施舍,不是單向的給予,也不是一時的伸出援手。公益要付出時間、激情、智慧和一切美好的情感,去感染、去喚醒、去激發每一顆愛心。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家公益基金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但正是因為這種“有限”,因為愛心的匯聚,“有限”才能變成“無限”。 ■ 本報記者 皮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