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月12日,北京國宏公共治理與政策研究院(以下簡稱國宏研究院)養老產業課題組在京發布了中國養老產業發展2016第二季度報告,報告對4、5、6月養老產業的最新政策進行了解讀,分析了養老產業理論前沿的研究狀況,并對養老產業典型案例進行了分析。 國宏研究院是由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毛壽龍作為發起人,于2014年底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冊成立的一家民辦非企業單位,致力于成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 針對我國老齡化進程加速,養老問題迫切需要得到解決的現狀,國宏研究院成立了專門的課題組,對養老產業發展進行研究。據課題組介紹,今后將定期發布報告。 此次發布的第二季度報告顯示,中國養老正在突破傳統家庭養老模式,形成家庭、社區、市場化養老并存的局面,出現了異地養老、以房養老、“候鳥式”養老以及生態養老等新模式。 來自發改委、工信部、民政部門以及學術機構的專家學者還就中國的養老問題展開了討論。課題組專家、北京物資學院教授胡占君認為養老問題養老產業具有產業鏈長、涉及領域廣等特點,并對上下游產業具有帶動效應。 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研究員景朝陽認為養老應該分為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前者政府要主導從而保證基本的養老服務,后者可以多元化方式滿足個性化需求。國家發改委培訓中心教授王再文提出養老產業可以進行多種模式創新,借鑒國際經驗,提供公共服務。北京市西城區民政局工會主席王景彪認為政府購買養老服務應該與相關的評估制度進行結合,從而提高公共服務的績效。 工信部信息中心培訓中心市場部副主任杜玉岐認為,目前中國的養老產業可以從三個方向加以概括,分別為流動性、全球性和互聯互通,而最終會向“平臺化”這一點集中。“流動是養老產業的必然趨勢,且要在世界范圍內互動起來。互聯互通是最重要的,因為很多難題和癥結由信息的不對稱導致。” (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