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2008年巨大的慈善捐贈熱情的激勵下,2009年,股捐、公益創業、傳媒公益推動等一系列關于公益慈善應如何做的嘗試開始實施。 2009年2月12日,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宣布,擬將曹氏家族持有的福耀玻璃股份的70%捐出,用于成立慈善基金會,并以其父親曹河仁的名字命名。 因這筆捐贈可能觸動全面收購要約,曹德旺將修改捐贈股份數為5.9億股,為其所持福耀股份的58.8%。 盡管由于制度、政策限制,股捐在當年未能實現,但其探索意義不可小視。 與富豪的股捐不同,更多普通公眾開始選擇通過公益創業來投身公益慈善事業。 在中國,公益創業事業方興未艾,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面向社會需要,以建立新的組織、向公眾提供產品或服務為目標進行公益創業。 民間人士安豬創辦“多背一公斤”組織號召驢友們出行時多背1公斤書籍為沿途鄉村孩子普及知識;劉潤創建“捐獻時間”組織利用互聯網力量把志愿者和需求者聯系起來等,這些公益創業中的民間組織正以自己的方式影響著公益界。 除了個人創建公益組織的形式外,大型企業也在公益創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2009年10月,聯想舉辦“青年公益創業計劃”,投入300萬元的創業支持資金在全國范圍內面向大學生、年輕白領等青年群體公開征集選拔優秀的公益創業團隊,并和上海浦東非營利組織發展中心等機構合作,為部分處于初創階段的公益組織提供入駐位于北京的“公益孵化器”的機會。到2009年6月,共有超過20家公益組織入駐,其中“多背一公斤”、“山水自然”等機構都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 在富豪、企業、公眾不斷探索公益慈善新的實現形式的同時,傳媒界也開始探索公益慈善理念傳播的新方法。2009年1月14日,首屆中國公益新聞年會在北京舉辦,不僅頒發了年度傳媒公益推動力大獎,舉辦了“中國公益事業發展與媒體責任高峰論壇,發布了中國年度十大公益新聞事件,還發起了中國傳媒推動公益事業發展聯盟,成立了中國公益記者俱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