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封面報道
   第10版:人物
   第11版:專題
   第12版:專題
   第13版:專題
   第14版:國際 案例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
郎朗:音樂和公益的“跨界者”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人物

第11版
專題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國際 案例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

新聞內容
2016年04月19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郎朗:音樂和公益的“跨界者”

    2004年的坦桑尼亞之行開啟了朗朗的公益跨界新樂章

    朗朗國際音樂基金會在德國目慕尼黑開展項目,朗朗親自為青少年的鋼琴技藝把關

    比起“大師”的稱號,郎朗似乎更喜歡“大使”。

    在他有1100萬粉絲的微博上,介紹一欄里“聯合國和平大使”放到了“國際著名鋼琴家”的前面。當然,對于郎朗和他團隊而言,這樣的排序想必不會有主次之分,但至少為“中國莫扎特”的跨界人生做了一個小小的注腳。

    郎朗的成名故事雖然談不上盡人皆知,但對很多鋼琴愛好者來說卻是耳熟能詳,他的成功也一直助長著近些年來國內的“鋼琴熱”。

    從沈陽到北京再到美國,在成名率極低的音樂道路上,郎朗經歷過無數的挫折和氣餒。1999年,當同齡人還在估分填報高考志愿的時候,年僅17歲的郎朗在芝加哥拉維尼亞音樂節上得到機會替補演出,一曲成名。

    近日,英國音樂類權威媒體Classic fm評選出歷史上最偉大的25位鋼琴家,作為唯一一位中國鋼琴家,郎朗與貝多芬、肖邦、李斯特等鋼琴大師同列。報道稱,“郎朗通過無可比擬的華麗風格永遠地改變了古典音樂世界”。細數多位內行名家對郎朗職業生涯的評價,“跨界”也是其中用的最多的詞匯之一。柏林愛樂樂團的指揮Simon Rattle在評價郎朗時談道:“在音樂家中,郎朗的出色不僅在于他音樂本身上的能力和成績,而且他是心態最開放的一個了……他會跨界表演,不停探索任何他喜歡的事。”

    如今,34歲的郎朗與《公益時報》面對面,興致勃勃地談著自己的另一份“跨界”,內容不是莫扎特、爵士或者重金屬,而是他努力實現的音樂與公益的跨界。

    約訪時間定在下午,已經出席了一天活動的郎朗稍顯疲憊,可當問到有關公益的問題,他馬上切換到了精力充沛的一面,滔滔不絕地歷數家珍起來。

    公益是個技術活

    郎朗的公益之路開始于2004年。作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國際親善大使,他在那一年到訪了非洲的坦桑尼亞,探望那里飽受疾病和貧窮困擾著的兒童。回憶起那次探訪,郎朗依然對自己看到當地一貧如洗的景象記憶猶新,“窮的簡直無法想象……21世紀了怎么還能這樣呢?”而正是對全世界最貧窮地區的探訪,讓郎朗的一顆公益之心,如他張揚的性格一樣,開始野蠻生長。

    之后的郎朗參加了很多慈善公益活動,不過絕大多數都圍繞著他的手藝——音樂和鋼琴。通過組織義演,他為災區和弱勢群體捐款。這種類型的活動在國際和國內都舉辦過多次,為郎朗贏得了越來越多的榮譽頭銜。

    但對于郎朗來說,不同于做音樂時可以時而狂狷不羈,時而行云流水,公益不僅是個技術活,還是個急不得的長期項目。

    “人們的意識對公益是具有決定作用的,”郎朗說,“很多事情不能馬上改變,但起碼可以一點點滲透。”他不希望公益事業是個讓人心血來潮的東西。堅持,不半途而廢這是最起碼的條件。

    這種對堅忍不拔之志的篤定,似乎來源于他早年頗為艱苦的練琴經歷。當初如果沒有堅持,平民出身的郎朗可能早已“泯然眾人矣”。

    如今郎朗在公益上也踐行著這一價值觀。作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國際親善大使,他一做就是10年。

    紐約成立基金會

    這位“空中飛人”堅信“每個地方都會成為自己的家”。一年最多時候有150多場演出(30場為公益演出),活動更是不計其數。“大忙人”郎朗說自己絲毫沒有在公益事業上懈怠過。相反,他為此注入了更多自己的思考和精力。

    “兒童、教育、健康類的是我選擇公益的標準,主要是音樂教育。”郎朗這樣談自己公益事業的努力方向。2008年,首個以郎朗名字命名的公益基金會在美國紐約成立。郎朗國際音樂基金會的官方宗旨是:旨在從教育項目中幫助下一代的古典音樂家,并擴展年輕的古典音樂聽眾群。

    音樂是有魔力的——郎朗深知這一點。它沒有國界,跨越文化;它在深諳“跨界”之道的郎朗手里,可以被賦予新的屬性。

    用郎朗的話說,創辦自己的基金會,可以更好地“把大愛的精神傳播出去”。在這個過程中,音樂成了載體,“跨界者”郎朗想要給孩子帶去的最重要的東西,就是自信。

    郎朗國際音樂基金會做過一個幫助失去光明的盲童重新建立生活信心的音樂課項目。“這些孩子在彈琴的時候是很緊張的,更容易彈錯,畢竟看不見。”郎朗說。在這種不安的情緒中,盲童體會到的更多是外界對自己的否定。國家大劇院曾尋求同郎朗的合作,希望給這些無法看到自己的手指在黑白鍵上跳躍的孩子們一些鼓勵。郎朗回憶道:“2008年1月份的時候國家大劇院聯系到我,說一個有天賦極高的盲童很喜歡彈鋼琴,但很自卑。之后,我與他一直有聯系,也會不定時地指導他。后來我再見到他時,覺得他非常自信。我說‘雖然你有時還會彈錯,但現在真的很棒’,那孩子回答我‘你現在讓我很自信’。”

    激發起人們心中的自信和亢奮,這的確是郎朗的天賦所在。一直以來,外界對郎朗那種稍顯浮夸、喜歡炫技和“雜糅”各種音樂形式的表現方式以及不同于其他古典鋼琴家的高曝光率頗有微辭,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他憑借世界頂尖的演奏技術,精準又不失藝術創造性的演繹以及“票房”上的高號召力,讓越來越多的人坐到了音樂廳里,愛上這種“新古典音樂”,并且讓有需要的人在音樂中收獲了信心。

    在紐約的成功經驗讓郎朗決定將這種模式推廣到中國大陸。他在國內與“芒果V基金”在四川地區做音樂教室,效果甚好。

    或在國內成立基金會

    具有典型東北豪爽性格的郎朗,對于為何不在國內而是選擇先在國外創辦公益基金會的問題,回答道:“美國那邊辦理的時間會短一些,但是在國內需要很多流程,時間會很長。此外在美國,捐款者是可以抵稅的,所以我們的工作會比較容易開展起來。”

    不過,2016年3月中國首部《慈善法》的通過讓郎朗開始尋求在國內創辦基金會的可能。“《慈善法》出臺之后,很興奮,我們開始著手準備了。”郎朗說。這個總說自己不關心別人怎么看自己的鋼琴家,不僅有“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的魄力,也有審時度勢的分寸感和謹慎。

    但郎朗對國家的一片赤子之心使得他對中國未來公益事業的發展還是看好的。談到前幾年受彭麗媛邀請,成為艾滋病紅絲帶活動的宣傳大使,他不無感慨地說道:“我覺得這方面我國是越來越開放,以前不敢說(艾滋病),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知道這件事,并用愛來幫助大家。”

    談到做公益的初心,郎朗的理論似乎很實際也很簡單。他把自己的成功看成某種程度上的幸運。“每一個幸運地成為了自己想成為的人,背后肯定有人幫助你,不可能只靠自己成就夢想的。如果一個人在自己的領域里做到了一定水平,他就應該回報社會,這是一種良性循環。”另外,做了公益之后看到因此有人受益,那種升騰的成就感也是他堅持下來的原因之一。

    推動這種良性循環的建立給了郎朗在公益事業上前行的動力。作為明星,他不太同意公眾對明星做公益實際是作秀的指責。“(名人)呼吁大家做好事,這起碼不是一件壞事。不管怎么講,要比他慫恿做壞事強。”郎朗說。“既然自己要參與到這種活動中,那就多做點。”郎朗笑道。

    如今的郎朗,一部分時間和精力干公益,大部分的時間做與音樂相關的事情。在他看來,這個世界需要一個在不同維度都游刃有余發揮巨大影響力的郎朗。

    對于這十二年的公益之路,郎朗是這樣總結的:“沒啥總結的,接著干吧!”說完露出了他鄰家男孩般的笑容。

    ■ 本報記者 張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 自拍 偷拍 另类 综合图片|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网站| 久久精品桃花综合|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2| 色爱区综合激情五月综合色 | 色婷婷综合和线在线| 久久综合综合久久综合|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区| 亚洲第一页综合图片自拍| 一个色综合国产色综合| 天天影视色香欲综合久久|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99|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图片区| 在线亚洲97se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久久综合|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碰动漫3d | 久久综合给久久狠狠97色|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 欧美久久综合性欧美|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在线| 丁香五月缴情综合网|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国产尤物app| 狠狠色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国产综合色在线精品|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综合二区| 国产精品激情综合久久|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 久久综合给久久狠狠97色| 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三级韩国一区久久二区综合|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四虎久久无码一级 | 久久综合一区二区无码| 综合精品欧美日韩国产在线| 国产香蕉尹人综合在线| 色综合天天综合|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