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情緒問題”已經成為21世紀文明病。近年來,在高壓力社會中,憂郁癥幾乎成為最流行的精神文明病,而世界衛生組織將其與癌癥并列為下個世紀最需要衛教預防,也最盛行的疾病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憂郁癥為21世紀造成人類死亡的疾病前三名,全球約3.5億人受憂郁癥所苦,每年約有100萬患者不堪疾病所擾自殺身亡。 一家令人快樂的社企 “用心快樂”是一家位于臺北市松山區的社會企業,由趙士懿于2010年獨自創辦,致力于解決日趨嚴重的憂郁癥問題。“用心快樂”的運作模式便是以文化創意為主軸,對憂郁癥問題提出自己的解決措施。作為一家衷心希望大家健康、快樂,致力于預防憂郁癥、推廣正向快樂思考的社會企業,“用心快樂”社企希望通過用心結合臺灣的“偏鄉兒童”和“藝術家”,快樂推廣兒童藝術美學紓壓課程,共同創作文創商品,成為“快樂+公益+文創”的社會企業,最終達到他們的愿景——SEE THE WORLD WITH YOUR HEART!(用心看世界、快樂過人生) 在金融界工作的趙士懿曾深深感受到憂郁癥的危害,一位經常照顧他的叔叔因為金融問題被過度抹黑,最后因為承受不住心理壓力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感受到金融界血腥、現實滋味的趙士懿希望能幫助他人尋找到內心真正的快樂,在接觸了解社會企業這個模式后,趙士懿選擇建立“用心快樂”社企。因為不想再看見因情緒困擾而生的憾事,于是乎,“用心快樂”社企成為臺灣首間“推廣正向快樂思考”的社會企業。“用心快樂”社企深信:如果早些注意到情緒問題,如果從小培養孩子健康情緒紓壓方式,因情緒憂郁而自殺的比率就會大大降低。因此,“用心快樂”社企關心兒童情緒問題,并結合臺灣未來最重要的軟實力“文化創意”,創造出“快樂+文創”模式的社會企業。 而之所以選擇社會企業這一模式,是因為趙士懿個人非常欣賞這種企業模式,認為社會企業是改變世界的新商業模式。社會企業是一種可以同時具備社會關懷和獲利能力的公司形態組織,與傳統的企業對商業考量過重、過多不同,社會組織能在商業與社會之間做很好的平衡。因此,趙士懿先生最終選擇建立了這樣一家以文創為主軸,關注憂郁癥議題的社會企業——“用心快樂”。 核心策略: 文創商品開發計劃 “文創扎根,夢想發聲”偏鄉學童文創商品開發計劃,意在解決偏鄉學童經濟弱勢及城鄉資源差距的問題,因此結合了各偏鄉學校及新銳藝術家,用藝術教學、工作坊、共同創作等形式與學生一同創作具有當地特色的作品,銷售所得再分潤給學校、藝術家,同時達到協助弱勢學童以及推廣文創扎根的目的。 “用心快樂”社企一直在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快樂?是實現夢想、衣食無虞、有能力幫助別人,還是被心愛的人陪伴?而另一個問題是:如何將文創與公益結合,而又可以讓人快樂?因為這兩個問題,開啟了“偏鄉兒童文創商品開發計劃”。在這個計劃的進行中,開展了諸如“童樂會”文創披肩(藝術家指導偏鄉學童繪畫再由服裝設計師將其設計為文創披巾并進行銷售)、“泰雅五月桃”偏鄉兒童文創禮盒(藝術家指導偏鄉兒童對來自泰雅果農的五月桃進行創意包裝,設計成童趣盎然的文創禮盒并進行銷售)等贏得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和贊譽的項目。 “用心快樂”社企希望讓弱勢兒童成為文創商品開發的參與者,成果將用來解決他們的學雜費、營養午餐、畢業旅行經費等“小問題”。“孩子是未來的希望,當孩子讀書、溫飽的問題得到了滿足,成就了微小卻重要的快樂,我們才能期待未來能有更多正面的起心動念,去幫助整個社會朝向更大的幸福快樂前進。”“用心快樂”社企的營銷總監郭庭翰如是說。 技術策略: 檢測情緒的APP “用心快樂”社企與董氏基金會合作開發全臺最完整、最專業的“DS憂郁情緒檢測”APP,并于2012年11月20日正式上線,上線第一天就勇奪熱門免費iPhone生活風格APP第1名,至今已有十四萬人次下載,而目前在沒有廣告營銷的狀況下,每周都平均仍會增加200至300下載人次,頗受用戶好評。“用心快樂”社企在2013年5月正式推出“DS憂郁情緒檢測APP”Android系統,除了有針對不同年齡層的情緒測驗量表之外,更創新改版其中的快樂活動及紓壓DIY介紹,提供給用戶更多貼心、有趣的找回好心情的方式。“用心快樂”期望透過此免費APP軟件,讓更多人隨時可以關注到自己的情緒健康。 “用心快樂”社企的營銷總監郭庭翰表示:“這就代表著現代人有關于憂郁情緒方面的需求存在。而大家在使用過后,我們收到最多的評語是這款APP接口的可親近性很高。”郭庭翰表示,除了簡單明了的接口讓用戶覺得易于上手之外,將專業信息與輕松的生活訊息融合也是最受用戶青睞的特點之一,“我們不管在哪方面能夠幫助到他們都很高興。” 經驗之談 縱觀“用心快樂”社企的運作模式,大抵是通過開發產品,用產品的利潤來維持日常花費以及幫助更多人,而其中,以文創最為典型。“用心快樂”社企通過聯合偏鄉兒童和有愛心藝術家來制造出創新公益型的文創商品,然后根據作品販售所得的分潤制度,來創造多贏局面:1.讓偏鄉兒童有營養午餐、急難救助、多元師資經費。2.讓藝術家有藝術創作基金。3.讓“用心快樂”社企有推動眾多計劃的執行經費。 除此之外,參與藝術創作紓壓課程的偏鄉兒童,也可以學到以下內容: 1.尊重他人的想法。通過藝術課程認識不同的藝術家老師,了解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學會尊重他人不同的想法 2.藝術創作可紓壓。讓兒童們知道藝術創作可以讓人紓解壓力,當不開心的時候,可以利用各種藝術創作方式抒發自己的心情,讓心情平復、找回快樂 3.助人為快樂之本。讓孩子知道自己是有能力幫助他人的,孩子的作品部分銷售金額將會分潤給學校,用來幫助弱勢學生的急難救助、營養午餐餐費等費用上,希望同學了解到“助人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事” 在一次采訪中,趙士懿是這樣評價他的“用心快樂”的。他認為當前“用心快樂”的工作完成度還是不夠,固然通過DVD影片的宣傳會讓大家受到鼓勵,但是這種鼓勵是短期的,電影帶來的熱情難以延續,遲早會被日常生活的煩憂所擊退。同時也是由于“用心快樂”專注于身心教育領域,所帶來的結果、造成的影響是非常難以量化的。除此之外,APP也需要得到更新升級,由被動使用到主動推薦,這樣才有利于大眾的體驗以及創造商機。誠然,趙士懿似乎全是在說“用心快樂”社企的不足之處。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用心快樂”社企眾多的閃光點,而以下幾點,尤為值得學習。 一、抓住流行趨勢,勇于探索未知領域。根據臺灣社會企業創新學會的看法,認為社會企業模式是改變世界的新商業模式。與此同時,憂郁癥也逐漸成為21世紀的流行病。趙士懿正是勇于抓住流行趨勢,建立了一家關注憂郁癥的社會企業。于是“用心快樂”社企成為臺灣首間“推廣正向快樂思考”的社會企業。 二、選擇人員采用精英選拔式。“用心快樂”社企在選拔人員時采用精英選拔式,雇用在原行業都很優秀的人員,他們有足夠的行銷、產業知識。對此,趙士懿是這樣解釋的:“雖然‘用心快樂’是以為社會服務為目的,但是從本質上說也是一家企業,既然是一家企業,就離不開獲利這一話題。而選拔那些了解運作、獲利、稅法和行銷等等知識的人員更加有利于增長企業的獲利能力。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證‘用心快樂’的自力更生。” 三、必須要先想到服務的問題,再想要經營的項目。趙士懿認為你必須先選擇一個你本身有熱情,想要服務的對象。這樣,接下來你所做的任何項目、任何商品才會符合你的宗旨。而這也是我們社會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需要借鑒的,一個社會企業,無論如何發展,所做的項目、商品都必須要圍繞使命來展開。這樣,才不會在發展路程上迷路。 ■ 彭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