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寫入社會工作 成為國家社會建設的重要戰略選擇 2015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支持群團組織依法參與社會治理,發展專業社會工作、志愿服務和慈善事業”。 這是社會工作首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被提及,是繼2006年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一支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這一戰略部署后,在社會工作發展史上又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社會工作”正式納入頂層設計,是國家社會建設的重要戰略部署之一。 2、《反家庭暴力法》提及社會工作 領域拓展增添新法律依據 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對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開展心理健康咨詢、家庭關系咨詢、家庭暴力預防知識教育做出了明確規定。 這是繼《社會救助暫行辦法》之后,社會工作再次被納入國家層面的法律,對于拓展社會工作服務領域、明確社會工作相關法定職責、加強社會工作法制化建設具有開創性意義。 3、部委推進社會工作政策密集出臺 專業服務能力得到社會認同 2015年1月1日起,《政府購買服務管理辦法(暫行)》開始實施,社會工作服務作為社會管理性服務的一類,納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目錄。2015年5月4日,《關于加快推進社會救助領域社會工作發展的意見》,明確了推進社會救助領域社會工作發展的原則目標、任務路徑和保障措施。2015年6月,《全國精神衛生工作規劃(2015~2020年)》出臺,要求加強精神衛生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使用,積極發揮其在精神衛生服務中的專業作用。同年啟動的全國精神衛生綜合管理試點工作,對專業社會工作者參與精神障礙患者康復服務提出了明確要求。 多個部委與社會工作相關的規章政策的密集出臺,顯示出社會工作的專業價值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機構所認同。而具體政策的出臺,又進一步明確了社會工作專業知識技能在實際工作中落地的目標、路徑、保障措施等。 4、社會工作行業組織轉型升級 推動行業聯合促進行業提升 2015年1月16日,經民政部批準,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升級為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成為同性質、同類別社會組織的中樞組織和聯合平臺。同時社會工作組織蓬勃發展,截至2015年底,全國共有455家社會工作行業協會,4686家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 行業組織的發展將充分發揮服務政府、服務行業、服務會員的職能,加強行業自律,規范行業行為,反映行業訴求,維護行業權益,促進行業發展作用。 5、成功申辦“2017年亞太區域社會工作聯合大會” 中國社工獲得國際認可 國際社工聯亞太區分部(IFSWAP)、亞太社工教育協會(APASWE)聯合致信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正式確認由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和國家開放大學社會工作學院獲得2017亞太地區社會工作亞太區域聯合會議的主辦權。大會主題為:“挑戰與責任-創新社會工作與可持續發展”。 中國大陸第一次成為國際社工大會的東道主,體現國際社會對中國社會工作發展的認可,是向世界展示我國社會工作發展的新成績、新亮點、新趨勢的好機會,中國社會工作走向專業化、職業化、國際化道路的必要途徑。 國際社工聯亞太區分部(IFSWAP)、亞太社工教育協會(APASWE)聯合致信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正式確認由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和國家開放大學社會工作學院獲得2017亞太地區社會工作亞太區域聯合會議的主辦權。 6、行業引領構建社會工作職業能力標準體系 促進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加速 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編制出臺了《注冊老年社會工作師職業能力標準體系(試行)》、《社會工作督導培訓認證體系(試行)》、《社會工作服務機構評估標準體系(試行)》。2015年11月,第五屆全國社工行業組織大會召開,會上對以上標準進行了深度解讀。 三個標準的出臺,使社會工作的專業性有了具體的衡量標準,將有力地促進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培養。 7、社會工作實務創新基地 整合各方資源開啟社會組織發展新模式 2015年,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第18個社會工作實務創新基地在北京市大興區設立。社會工作實務創新基地建設項目是中國社會工作協會于2010年起推行的項目。該項目通過在全國范圍選取不同服務領域、不同服務形式的社工服務機構作為實務創新基地,形成可借鑒的社工實務操作模式,在全國范圍推廣,推動本土化社工實務的建設與發展。 項目實施5年來一直在探索和推廣包括農村、城市社區、青少年、老年服務、福利、法制等領域的專業社會服務模式。大興區實務創新基地整合了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社工、志愿者的力量,解決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問題,探索了更廣泛和有效的社會工作服務和社會組織合作模式。 8、多地簽訂社會工作跨省合作協議 攜手推進社會工作發展 2015年6月11日,北京市社會工作者協會與廣東省社會工作師聯合會簽訂《京粵社工戰略合作協議》。2015年6月29日,云南昭通市民政局與廣東省社工師聯合會簽訂了《昭通社工孵化基地督導支持計劃》。2015年11月,京津冀社會工作一體化建設項目正式啟動。 社會工作開始了區域合作、攜手發展之路,資源的優勢互補成為可能。在社會工作發展并不平衡的情況下,不僅可以促進后進地區社會工作的發展,更加速了不同實踐經驗之間的交流與碰撞。 9、社會工作賽事精彩紛呈 多樣化宣傳方式助力社工知識普及 2015年下半年,武漢市民政局舉辦了首屆社會工作者技能大賽,吸引5000多人報名。2015年底,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在例行舉辦的“社工知識網絡競答賽”的基礎上,推出了全國社會工作微電影大賽和全國社會工作微課大賽。 這些比賽在有效提高社會工作者自身能力的同時,借助新媒體以多樣的方式向社會各界呈現社會工作者的風采和能力,為社會工作者提供了更加立體、多樣的宣傳提升平臺。 10、《廣州市社會工作條例》征求意見 引領地方規范社會工作發展 2015年10月,《廣州市社會工作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條例》作為地方性法規,首次較系統、全面地闡述了對社會工作者和服務對象權益的保護。 作為國內首部社會工作服務領域綜合性地方法規,該條例的頒布,為全國社會工作規范化發展樹立了典范。另外,北京、天津、內蒙古、江蘇、福建、江西、浙江、山東、重慶等20多個省、市也圍繞社會工作人才培養、職業水平考試和繼續教育以及社會工作各領域專項政策出臺了相應的配套政策,加快推進了地方社會工作的深入發展。 11、“粵港合作社工培養三年計劃”完成 社工人才培養創佳績 2012年11月, “粵港合作社工培養計劃”簽訂,包括社工實務能力提升計劃、社工機構總干事能力提升計劃和社工督導計劃。2015年12月,三項計劃圓滿結項,390名一線社工、154名社工服務機構主管以上社工師,接受培訓和實習;廣東省5個省一級的公益服務類事業單位,由香港資深督導進駐提供養老、康復、救助領域的社會工作服務。 培養計劃創下了全國首個社工培訓計劃時間跨度最長、粵港政社部門及多個機構協同、組織工作嚴密有效、實施情景教育法最受社工認可的一項人才培育工程的佳績。 12、評定首批全國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示范項目 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發展迅速 2015年團中央聯合民政部評選確定了101個、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建設兵團的全國首批全國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示范項目。與此同時,廣州市全力打造了青少年社會工作七大平臺,并通過舉辦青少年事務社工大賽和青少年事務社工沙龍,編寫《青少年社會工作》等方式,引領和團結全國青年院校一起參與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相關工作。 這些項目對于推動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產生了非常正面和積極的意義,對豐富青少年工作手段、完善青少年管理服務體系具有重要引領作用。 13、深圳社工學院成立 社會工作職業教育改革探索新模式 深圳市社會工作者協會、市慈善會、市創新企業社會責任促進中心共同發起成立了公益性社會組織——深圳社工學院。三家發起單位將原來各自的社會工作人才、公益慈善人才、企業社會責任創新型人才培養等項目進行整合優化,逐步打造社會工作者從基礎型人才到高精尖人才的全“人才鏈”、復合型培育,并推進了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在社會建設和社會工作領域的發展。 深圳社工學院成立半年來,成功申請成為“廣東省社會工作人才培育基地”,并已陸續承接各種培訓項目300余期,并為上海、北京、四川、河南、海南等省市策劃舉辦了15個人才培養項目。學院還評審出33家作為深圳首批“社會工作實訓基地”,實習實訓網點達到1400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