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2015年的“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和“兩會”提案高度關注了公益事業的發展。中國公益事業則以法治、改革、創新、平等為基調,在這一年中取得了多項成就,有效回應了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和提案建議。2016年,下面這些公益領域趨勢值得期待。 一、《慈善法(草案)》有望通過全國人大會議審議頒布。《慈善法(草案)》對慈善組織、慈善募捐、慈善捐贈、慈善信托、慈善服務、信息公開、促進措施等社會期待解決的問題基本都有所回應。在立法過程中,《慈善法》廣集社會意見,并已經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兩次審議,對慈善稅收優惠、募捐、慈善信托等社會爭論最激烈的話題進行回應,日益完善。《慈善法(草案)》將提交2016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有望在2016年通過,填補中國公益慈善事業長久以來缺失的最高法律空白,引導規范中國慈善事業發展。 二、公益國際合作步伐加快。2015年,中國社會組織第一次集體跨出國門參與尼泊爾救災,比爾·蓋茨等中美慈善家聯合發起成立深圳國際公益學院,若干基金會在海外建立辦公室,這些表明中國公益事業正加速與國際的融合。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中國將“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中國慈善組織影響力擴大,也會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尤其在救災、公共建設、教育、環境領域,中國慈善經驗走出去將促進其他國家的發展。中國企業和慈善組織的國際參與,將共同改變世界慈善格局。 三、創新引導公益發展。把商業模式和公益目標融合在一起、用社會創新的手段來解決社會問題,已經成為公益創新的一種世界潮流。2015年,中國首批認證7家社會企業;“互聯網+公益”模式建立起來。2016年,社會企業認證體系將進一步完善,社會企業、互聯網公益等新的組織形態將得以推廣,促進行業洗牌和發展。 四、公益將更加著力扶貧工作。在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實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公平化,消除貧困。2016年,國家慈善發展戰略以扶貧為重點,并在教育、醫療、環境保護等方面繼續推進。 五、慈善將獲得更廣闊發展空間。隨著政府職能改革,在兒童、殘疾人、扶貧、醫療、養老、禁毒、環保等多個領域均出臺了專門的促進社會力量參與的文件,大大激發慈善等社會力量的參與。未來,以社會組織為核心的社會力量,將全面參與社會服務,并將推動服務的專業化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