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這些年中,有不少公益機構因垃圾分類試點而設立,他們曾深入一線社區,進行垃圾分類的推廣工作,但至今還在堅持的卻屈指可數。 在上海浦東新區濰坊街道,有一家名為“地球家園環保服務中心”在成立時曾是多方關注的焦點,主要從事向居民回收廢塑料、廢玻璃、廢紙、廢金屬等四大類生活垃圾的廢棄物,工作人員統一著裝上門向居民發“家園卡”、回收廢棄物,并指導居民如何對垃圾進行分類。居民交出的廢棄物全部變成家園卡上的積分,居民憑積分可以到專設的超市里換購飲料等日常用品。 但是在開辦僅半年多后,這家服務中心便大門緊鎖。從社區垃圾分類一線退出的公益組織,這并非是個案。從事環保公益領域多年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早在7年前,公益組織間陸續興起了一股推廣垃圾分類的熱潮,經過了2010年世博會的契機,更有大批公益組織涌入社區,開始為居民進行垃圾分類的指導和服務。 “當時做得比較好的有熱愛家園、福田環保,屋里廂也有項目,青草部落、自然之友也會定期開展活動?!叭欢?,如今再回過頭來看,幾年過去,依舊在堅持的機構卻已經屈指可數了。”只有熱愛家園和福田環保還算比較堅挺,很多組織都不做了,有的即使還在堅持,也退回了前期宣傳為主的形式,活動的頻率還不到盛行時的三分之一?!?/p>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環保組織負責人指出,不愿再從事垃圾分類進社區的一線項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得不到關注和重視,得不到肯定和鼓勵,也挫傷了員工開展項目的積極性。 與此同時,在政府購買公益組織服務的公益招投標中,這些做垃圾分類一線項目的組織坦言,自己的項目并不是街道社區最急需的,自然而然不會成為街道優先采購的項目。 另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缺經費,這是很多公益組織共有的困境,對于做進社區開展垃圾分類一線項目的公益組織來說,在缺錢和缺成功典型案例之間更是陷入了一個死循環?!叭绻麤]有足夠的項目經費,就很難取得成功的案例。但沒有成功的試點經驗,就不會有人愿意投錢給你。” 為了逃出這樣的死循環,不少組織只能無奈地選擇自己倒貼經費,歷經千辛萬苦好不容易培養出了一點典型試點案例,得到的經費支持卻依舊只能用“可憐”來形容。難以承擔的人力成本,帶來的是人員的高流動性,以至于直接影響到項目的可持續性。經過了幾年的摸爬滾打,一再地受阻讓很多人都退出了一線的垃圾分類落實工作。 對此,致力于利用互聯網技術來解決社區垃圾分類問題的“MEI家園”創始人王雁茂指出,首先,垃圾分類是一個體系化的產業鏈,任何一個鏈接沒有處理好,垃圾分類都會失??;其次,垃圾分類運營成本高,造成了垃圾分類的效果不可持續。 在北京,近幾年全市的垃圾年產生量一再上升,到2014年底,已突破歷史達到773.84萬噸。中華環?;饡魅卫罹┤A說,這是多種原因造成的。第一就是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二是很多后端垃圾處理設施沒有建立起來?!跋冗M行垃圾分類,但是沒有后續的分類處理,就沒有意義了,還會挫傷群眾的積極性?!彼f。 三是隨著政府在管理垃圾上逐步加大力度,很多原先不規范的垃圾堆放點,也被納入到管理中,以前沒有納入到統計數據中的垃圾,也逐步納入正規的統計數據中來,這也造成數據的上升。 “但這也反映出政府管理水平的進步?!崩罹┤A認為,目前政府在這方面已經投入很多財力物力人力,下一步,政府部門應形成合力,協調好相關部門,否則法規政策很難落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