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5年9月18日,第四屆慈善會最具分量的“善商發展與全球減貧”主題研討會在深圳會展中心隆重召開。作為新當選的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香港旭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釗做了“現代企業家慈善精神的內核”的主題發言,闡述了他心中多層面的慈善精神。 楊釗的社會身份,還有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會長、香港廣東社團總會首席會長、廣州暨南大學校董。多個社會職務,正體現了他對社會事務的積極熱心。從1974年開始白手興家,楊釗在事業成功后,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熱心公益事業,幾十年來,為香港、內地及世界其他地區扶貧救災、興教辦學等捐出超過21億港元。 慈善是共同富裕的路徑之一 1967年,楊釗到香港創業,從日薪6元的工人做起,20多年間,把原來規模很小的“旭日制衣廠”發展成為旭日集團,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服裝制造和出口商之一,并向金融、地產方面拓展業務,直屬公司80多家,員工19000多人,年營業額逾4億美元。 “過去這么多年,我的企業已經捐贈了21億港幣,覆蓋了救災、扶貧、教育、宗教等各個方面。41年的經營,當我事業成功、變得富有的時候,就開始思考,我不是為了一直賺錢而活著。”楊釗說,當你的財富累積到一定數量的時候,一定會思考這個問題。 “如果你的財富不拿來跟別人分享,只把它們存在銀行,是沒有用的,你自己可能很高興,但這并沒有體現財富的價值。只有當你為別人雪中送炭時,財富的價值才會體現出來,而作為一個人,人生的價值,也在于別人是否得到過你的幫助。”楊釗認為,做慈善的初心,是因為人類有天生的愛心和同情心,互相愛護,不僅對同類,對世間萬物都是如此。 楊釗篤信佛教,他的財富觀念和慈善理念受佛教思想影響很深,然而也非常與時俱進:“中國有一個目標是共同富裕,怎樣共同富裕?光喊口號是不能實現的。公益慈善是一種選擇。” 在內地做投資和慈善 都帶著愛國之情 1978年,國家改革開放的大門剛剛開啟,楊釗就毅然到順德興辦全國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大進制衣廠。迄今為止,已在全國11省市建有14家合資企業。他熱切關心國家的發展,面對西方發展的困擾和東方發展中的挑戰,鮮明地提出“要弘揚中華文化,使東方的智慧和西方的科技相結合,創造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也許這是我們國家民族,以至每個地區和企業走向現代化的成功之路。” 1985年,針對國內大專院校服裝教育太少,與我國主要出口服裝的狀況極不相適應的形勢,楊釗先后捐資3000多萬元興辦“學用結合,學工一體”的“西北紡織工學院惠州分院”,使之成為我國中南地區唯一培養應用型服裝專才的高等學府。1994年,旗下的惠州大進制衣廠榮獲ISO9002認證書,成為中國乃至東南亞制衣業首家獲此殊榮的企業,并成為全國第一家獲得《中國進出口免驗證書》的“三資”企業和服裝生產企業。 楊釗說:“港商在內地的投資,除了事業發展的需要,還有愛國愛鄉的感情在里邊。香港商界有很深的慈善文化和傳統,過去幾十年,香港同胞投資在內地的扶貧、教育等非常多。”而除了投資企業,楊釗與內地的交流也涉及慈善、文化乃至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在慈善領域,楊釗的理念之一就是要“雪中送炭”,尋找慈善空白點。比如在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除了物質支持之外,還邀請當地的領導干部到香港培訓,增長見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視野的開放,也是他作為一名成功商人的優點,楊釗認為:慈善機構不要只是關起門來自己做,要跟企業有機結合、跟社會打交道,把人才和錢財都凝聚在一起,才會壯大力量。 (王會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