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封面報道
   第10版:
   第11版:專題
   第12版:專題
   第13版:專題
   第14版:專題
   第15版:專題
   第16版:公益第一訪談
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2014)年度工作報告摘要
養老機構從業人員呈“兩高三低”狀態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第11版
專題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專題

第15版
專題

第16版
公益第一訪談

新聞內容
2015年09月29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養老機構從業人員呈“兩高三低”狀態

    一名護理人員在喂老人喝水。“招工難”已大大影響養老機構的日常運轉。

    近日,民政部社會福利中心數據分析課題組發布了對我國養老機構從業人員的分析研究報告。通過對全國養老機構數據直報系統中(截止日期為2015年3月26日)239312個從業人員的統計分析,結合社會福利中心2014年7月—12月赴東中西部13個省市54家養老機構調研情況,發現“人員流動率高、勞動強度高、工資收入低、社會地位低、服務水平低”,這“兩高三低”是養老機構從業人員存在的突出問題。

    現狀:“兩高三低”

    第一,從性別來看,女性人數近于男性的兩倍,成為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主力,性別比例不均衡廣泛存在于養老機構中。

    在239312個從業人員中,女性從業人員數量為153439人,占64.12%,男性為85873人,占35.88%。與男性相比,女性更具耐心和細心,更加適合為老年人提供服務和與老年人交流,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在養老機構中也存在著需要體力、管理和專業技術等服務工作,男性從業人員更具優勢,因此需要結合養老機構的入住老人的狀況,配備從業人員。

    第二,從年齡來看,46歲到65歲的工作人員是養老服務隊伍的主體,“60后、70后、80后”工作人員遞減,合理人才發展梯隊尚未形成。

    第三,從類別來看,直接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的從業人員占比不到一半,管理人員比重較大,專業技術人員力量亟需增強。

    養老護理人員在各類別人員中的數量最多,占42.12%;但與養老服務的實際需求相比,還有較大的缺口,最少的為專業技術人員29212人,僅占12.21%,甚至少于工勤人員的21.86%。我國目前養老機構中的專業技術人員仍然缺乏,急需加強專業技術人員建設來滿足養老機構的發展要求。

    第四,從收入來看,從業人員薪金主要集中在3000元以下,勞動投入和回報嚴重失衡,社會保險的覆蓋率較低且福利待遇差。

    與此同時,一個養老護理員可能要照顧6至7個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工作強度非常大。從工作時間來看,一些養老護理員都曾經工作12個小時以上,高強度的工作量與較低的勞動收入嚴重失衡。

    第五,從文化程度來看,文化程度數據的缺失率高,整體工作人員的學歷水平低,制約了后期職業再教育和技能提升。研究生及以上的人數最少,僅占有效數據的0.23%;其次為本科生,占有效數據的6.95%;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占有效數據的70%以上,這表明現階段機構從業人員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也可以很好解釋工作人員在日后接受培訓和考取相關執業資質難度比較大的原因。

    第六,從執業資質來看,僅有一成的從業人員取得了相關的職業證書,提升工作人員的職業技能和服務水平任重道遠。在取得了職稱的從業人員中,初級職稱16393人,占比6.85%;中級職稱7549人,占比3.15%;高級職稱2646人,占比1.11%。

    第七,養老機構從業人員勞動強度大、工作壓力大、缺乏職業認可度,流動率很高。據廣州市民政局一項面向全市養老機構的人才數據統計顯示,養老護理員的流失率一般在40%左右,個別民辦養老機構的養老護理員流失率高達八成。養老護理員緊缺,成了更為迫在眉睫的難題。如前文所述,養老機構從業人員流動率高與其勞動強度大、工作壓力大、缺乏職業認可度、福利待遇差的特點是分不開的。

    建議:打通上升渠道

    第一,把養老服務人才發展納入我國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通過法律規范、政策引導、組織促進、社會宣傳,明確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目標、發展方向和主要任務,推進養老服務專業化人才隊伍的快速發展。

    第二,建立勞動工資自然增長機制和合理的福利分配體系。完善養老服務從業人員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推動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工資待遇與專業技能等級、從業年限掛鉤。建議將養老護理員崗位納入社會公益性崗位,享受社會保險補貼。

    第三,創新政策打通養老服務人才職業發展的上升渠道。把養老護理員納入專業技術人員而非技術工人隊伍,創新政策設計,參照醫護體系制定職業發展規劃,打通向上發展的渠道。

    第四,多管齊下加大養老服務人才的培養和教育的力度。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從老年人的需求和養老服務業的長遠發展來著眼,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增設老年護理、老年營養、老年心理、老年輔具配置、老年精神文化服務等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和課程;二是發揮社會組織、行業協會、實訓基地等重要載體作用,借鑒國際先進理念和中國發展的典型實踐,把養老服務人才的培養融合到社會教育系統中,不斷提高服務隊伍的專業化水平;三是發揮養老機構自身培養人才的重要作用,開展技能競賽、業務交流等系列活動,鼓勵從內部挖掘和培養人才。

    第五,改變社會對養老服務人才的傳統認識和評價。要認識到老年人和養老護理員是一種服務照顧的契約關系,養老護理人員要尊重老年人,老年人及家屬也要尊重養老護理人員。

    第六,鼓勵養老服務智能化,降低養老服務強度。智能化養老將是養老機構的發展方向,鼓勵養老機構探索智能化的服務方式,如實時監測、生活照料輔助、護理服務輔助技術等智能技術與設施,建議政府出臺鼓勵扶持政策,給予配套支持,或在購買有關設施設備時減免相關稅收。

    (民政部社會福利中心課題組)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香综合精品久久伊人| 丁香五月婷婷综合激情在线| 色综合久久无码五十路人妻| 亚洲伊人色欲综合网| 偷自拍视频区综合视频区| 天天综合网天天综合色| 狠狠做五月深爱婷婷天天综合| 精品无码综合一区| 色综合合久久天天综合绕视看|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 欧美激情综合网| 色综合久久久久无码专区| 久久精品桃花综合| 天天综合网天天综合色| 欧洲 亚洲 国产图片综合|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系列| 欧美亚洲综合色| 亚洲伊人色欲综合网| 久久久久久综合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区|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大伊人| 精品亚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天天综合久久一二三区| 久久天堂AV综合合色蜜桃网| 久久狠狠爱亚洲综合影院| 久久综合给合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 色老头综合免费视频| 欧美亚洲日韩国产综合网|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97色|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_久久久| 亚洲情综合五月天|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亚洲| 伊人久久综合成人网|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站|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狠狠|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尤物| 亚洲啪啪综合AV一区| 青青青国产色视频在线观看国产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 色欲人妻综合AAAAA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