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心創益傳播機構媒介經理 彭迪/文 在亞馬遜購買圖書之后,它會根據你的購物習慣推薦你可能會喜歡的書;在蝦米播放音樂之后,它會基于你最近聽的音樂推薦你喜歡的歌;在今日頭條瀏覽新聞之后,它會根據你的習慣推送你喜歡的新聞…… 在今天,大數據能夠非常精準地知道你的習慣和愛好,甚至可能比你身邊的人知道的更多。 在公益領域,大數據能夠為我們做些什么?它能否根據我們的網絡習慣推送感興趣的公益項目、一個環保志愿者活動或者是一個捐款頁面?它能否像一位資深管家懂得在恰當的時機奉上一份公益禮物? 今年比爾·蓋茨的公開信公布了一個15年的雄心計劃,一個能即刻令社會活動家們改變世界的方式充滿動力的項目。 比爾·蓋茨夫婦將致力于支持一個“全球公民”的大規模自助數據庫,每個人都可以詳細記錄下令他們感興趣的事業和話題。一系列具有資質的組織機構,包括樂施會、救助兒童和ONE Campaign等,都將有權登錄數據庫查看相關信息。 早在年初,蓋茨基金會的高管們就已經通知非營利機構說,此數據量將在今年夏天遠遠超過1000萬條。蓋茨基金會還宣布不會控制這一規模巨大的“全球公民”數據庫。 借助公益機構“全球消除貧困計劃”(Global Poverty Project,簡稱GPP)每年在中央公園舉辦的“全球公民節”(Global Citizen Festival),蓋茨推出了一個使用激勵機制的模型,比如音樂會門票等,來對愿意采取社會關愛行動的人進行登記。 公益機構將扮演數據庫管理人的角色,從GPP到綠色和平組織,再到相對規模較小的斯里蘭卡全國性機構等各種非營利組織。他們將指導和決定哪些組織能夠獲取哪些信息。在未來某一個時間,這一數據庫應該能向符合要求的更小規模的團體開放。 這項舉措預示著全球社會公益活動將進入一個大數據時代,因為數據庫可以根據興趣點、地區或其他條件來進行分類。在不久的將來,這份數據庫就會幫助對環保感興趣的人們聯絡環保機構,為關注非洲兒童健康的人們提供一整套的信息。 當然,我們還是需要承認“科技無法解決所有問題”。就像如果發生了瘧疾,單靠互聯網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技術只可以讓你有更好的疫苗、有更好的診斷工具。同樣糧食的生產已經遠遠超出了人類的基本需求了,但是食物浪費、分配不公,才是饑餓的根源。 如果一個政府或團體只掌握科技,而沒有解決各種社會問題意愿,就會導致掌握科技的富人變得更富,窮人變得更窮,社會問題的解決并不會因為科技的存在而減少。 人類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進步,可持續的發展同樣離不開人類的智慧和一顆充滿愛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