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公益時報》參觀了位于天津的亞實履帶(天津)有限公司(下稱“亞實履帶”)。亞實履帶成立于1997年9月,是卡特彼勒在亞洲投資建立的第一家底盤工廠。從2014年開始,亞實履帶開展了全面的能源管理項目,降低了電力消耗,實現污水零排放,減少能源浪費。參觀結束后,圍繞可持續發展的相關話題,卡特彼勒全球副總裁、中國區董事長陳其華接受了《公益時報》的采訪。 《公益時報》:上午去參觀了亞實履帶包括污水處理系統在內的節能措施,采取這些措施會不會增加企業成本?真的能提高經濟效益嗎,對于其他企業有沒有參考價值? 陳其華:可以增加效益。你們今天看了天津的工廠,通過中水100%的利用,減少了污水的排放,降低了污水處理成本,你知道這方面的成本現在越來越高。 更重要的是通過可持續發展理念,使得我們的員工能夠有不斷持續改善的驅動力。過去18年,亞實履帶通過不斷地、持續地改善,提高生產效率,提高質量,減少廢品率,減少不良產品率,提高一次通過率,在生產營運過程中做到精益求精。通過這十多年精益生產過程中不斷地改善,我們基本上實現了流水線的生產。 在行業上如果大家都按照這個理念來做的話,節能降耗,精益生產,提高效率,這對整個行業來講是一個巨大的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的機會。 同時,卡特彼勒也在推動CSR向CSI的轉型,通過將滿足人類基本需求整合到我們的業務流程中,創新性地拓展市場機會并最終實現盈利。改變了過去CSR在企業運營末端來為社會作貢獻,變成我們在運營的最初期就開始考慮社會效益和為社會帶來幫助,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轉變。應該未來兩個月我們會有一個這方面的案例介紹給大家。 《公益時報》:卡特彼勒的發展理念是什么?如何在具體的業務上體現這些理念? 陳其華:讓可持續進步成為可能,是卡特彼勒的承諾,這也和中國目前新常態的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及理念是高度契合的。,卡特彼勒從1925年發展到現在有90年的歷史。在整個90年的發展過程中,可持續發展是始終貫穿卡特彼勒發展歷程的戰略宗旨,它代表著卡特彼勒是誰,也代表著我們每天都做什么。 卡特彼勒所在的行業是工程機械、土方機械、礦山設備、資源行業以及發動機和交通系統領域。另外,我們還有三大服務板塊,包括卡特彼勒再制造、卡特彼勒融資和卡特彼勒物流。我們把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到了我們業務發展的模式中去,也把可持續發展融入到我們企業發展的價值中和企業文化中去。 要在整個卡特彼勒業務體系和價值鏈中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就是要靠企業的戰略以及企業的業務模式、企業的文化和價值觀來作為指導思想。所以說可持續發展是我們的宗旨,貫穿我們整個業務模式,貫穿每個項目和每個經營活動,這個經營活動是貫穿于端到端整個產業鏈的。只有這樣才能使可持續發展理念在整個全球業務范圍和合作伙伴共同來展開和實施,并且得以有效的貫徹。 《公益時報》:卡特彼勒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是什么? 陳其華:怎么樣做到既要保證業務有所增長,同時也要做到追求研發技術的不斷提升,做到可持續。有的時候這幾者之間是有矛盾的,資源總是有限的,怎么樣把長期的利益和短期的利益有效地平衡和結合起來,作為一個領導人,當你做決策的時候,你是基于短期利益還是基于中長期利益綜合的平衡來決策?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挑戰。 卡特彼勒還是致力于追求中長期的利益,我們會看到短期利益,但不會去為短期利益影響到我們的長期決策(而這必然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我們的短期收益),這是一大挑戰。目前的經濟形勢下怎么樣應對低谷做到可持續發展,這對我們大家來說都是一個挑戰。 (徐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