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接08版) 社區宣導。除直接服務患者外,寧養團隊還積極深入醫療機構和社區,開展宣教活動,推廣生命教育和寧養理念,倡導對晚期癌癥患者的積極照顧。社工通常在策劃和組織這些活動中扮演重要角色…… 哀傷支持。患者死亡后,社工及時電話聯絡或登門拜訪,評估家屬喪親后在生活調適過程中的困難,識別家屬在喪親后的物質性、情感性及社會性問題,必要時提供緊急支持;呈送哀傷慰問卡和有用資訊;進行危機篩查以識別高危的喪親人群,及時提供哀傷輔導服務,或將其轉介給相應的專業機構…… 專業服務需要團隊支持 寧養社工需要完成的服務內容專業而多樣。“寧養社工服務是由包括社工在內的整個寧養團隊共同完成的,而非僅僅由社工人員提供。寧養社工需要與醫生、護士、義工,以及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與物理治療師、營養師、牧靈人員等更多團隊成員緊密合作。” 在團隊中,寧養社工可以幫助醫務人員提升醫患關系。 告知壞消息和討論臨終方案常常是令患者和家人都很痛苦的一件事,醫療團隊常常有可能不經意間就傷害到他們本想幫助的人。 “好的做法是,社工先與患者及其家人或朋友就疾病的認識、預后的理解、希望和世界觀等進行溝通,并且評估患者/家庭過去和現在的功能,先前的疾病經驗,并存壓力源,精神信念以及對于疾病和健康的解釋模式等,從而決定照顧計劃是由整個照顧團隊直接跟患者談,還是跟他的家人或朋友來談,怎么談。”Susan Gerbino強調。 中國抗癌基金會癌癥康復與姑息治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杰軍在第十一屆全國癌癥康復與姑息醫學大會上也表示:“國外有很多研究,化療之后覺得病人并沒有痛,病人說我痛得一塌糊涂。我們醫生經常認為病人最大的感受是疼痛,實際上病人最大的感受不是疼痛,病人的第一感受是疲勞;但我們從來不去關心疲勞,只關心疼痛。所以,醫生和病人之間,包括和家屬之間,還是有很多溝通的問題。” “所以,并不是像有的人想的那樣,所有的事情都由醫務人員來做,只有當患者或家人出現了心理問題需要幫助時社工才介入。相比于事后再處理,社工的作用更體現在早期介入時避免那些很可能由于評估不充分而倉促展開討論所造成的傷害。”Susan Gerbino強調。 當然,由于寧養社工服務內容的特殊性,需要具備專業的素質。 據Susan Gerbino介紹,在美國姑息治療及臨終關懷領域的社工大多具有碩士或博士學位。包括紐約大學在內的一些院校還提供姑息治療及臨終關懷社會工作“碩士后”培訓項目,參加者必須拿到社工碩士學位后在該領域工作滿兩年,培訓內容包括相關理論、臨床實踐、疼痛與癥狀控制、倫理和領導力等方面。 在這方面,中國的情況不容樂觀。為此,7月5日首屆“姑息治療與臨終關懷社會工作者資格培訓暨繼續教育”項目在杭州啟動,項目為期兩天,由李嘉誠基金會全國寧養醫療服務計劃、中國抗癌基金會癌癥康復與姑息治療專業委員會、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合作舉辦,美國紐約大學Silver社會工作學院“姑息治療與臨終關懷社會工作者資格培訓項目”協辦。來自全國各地的110名學員參加包括“社會心理照顧、倫理議題、哀傷輔導、靈性照顧、領導力”等內容的培訓。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在家中接受寧養服務不再是遙遠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