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7月25日,南方周末主辦的第七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年會在北京落幕。年會發布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年會藍皮書》,并首次增發了《中國企業志愿服務行業發展報告》的。 眾澤益志愿服務中心主任王忠平在發布《中國企業志愿服務行業發展報告》時呼吁,企業在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時候,應同時發布志愿服務對GDP的貢獻。 公益人、明星、企業家 分獲年度責任領袖 在年會上,演員、“行走的力量”發起人陳坤,恩派公益組織發展中心創始人、主任呂朝,海爾集團董事局副主席、輪值總裁周云杰,施耐德電氣(中國)副總裁王潔、中國達能飲料總裁周濤被評為年度公益領袖。 陳坤作為知名演員,以自身的明星號召力和正向影響力,打造創新的心靈建設類公益項目“行走的力量”。四年間,陳坤帶領團隊挑戰海拔5349米的高度,共徒步565公里,行進溫差61°,還舉辦了支教、義賣、文化沙龍、攝影展、慈善捐款、演唱會等活動,用豐富的方式號召大家關照內心,傳播力量。 三位代表企業的責任領袖周云杰、王潔、周濤,也以其企業在可持續發展、社會創新和公益項目上的亮眼表現,獲得殊榮。施耐德電氣作為全球能效管理的知名企業,不僅以專業、高規格的可持續發展準則自我要求,同時也通過其業務產品,幫助客戶和社會節能減排,對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均起到推動作用。而海爾作為有影響力的中國傳統企業代表,在互聯網時代,無論是向開放式創客平臺轉型,還是對創新公益模式的積極探索,都走到了行業前端。中國達能飲料則以其“保護水生態系統”項目,出色示范了企業在自身擅長及業務相關領域,如何以專業、高效、開放的姿態,在解決社會問題的同時,取得政府、社區、大眾及企業自身的多方共贏。 “責任領袖”旨在表彰那些“對企業社會責任和公益有著自己的理念和堅持,樂于付諸實踐并取得了公認的成就,同時他們也善于引導和帶動其他有志于此的人”。 論壇: 不創新是因為競爭太弱 大會上午和下午分別進行了兩場主題探討。 上午的探討主題為“陽光、空氣和水”,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指出現在水、空氣和土壤的污染形勢都不容樂觀,管理機制上也尚存障礙。不過政府環境信息不斷公開,民眾的環境意識空前提升,很多企業變被動為主動更積極地去擁抱企業社會責任,環保組織也更加活躍。他強調,通過各界構建責任共識,我們才能夠更早地、更快地去找回我們失去的碧水藍天。 而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常務副秘書長王利民則呼吁環境保護工作者要跨出自己的界限走向社會。他倡議中國設立一個公眾假期,讓所有的人去走進廣闊的大自然,了解,并敬畏它們,這樣才能使大家的環境意識得到真正的提高。 下午的探討主題為“傳統企業如何參與社會創新”,來自美國的亞洲企業領袖協會高級顧問、亞洲慈善與社會中心首席執行官夏露萍(Ruth Shapiro)、樂平公益基金會秘書長沈東曙、太平洋森活集團營運長任惠光等分別從國外經驗、公益價值觀、社會價值投資和臺灣企業實踐等不同層面進行了解讀,并進行了自由的對話交流。 幾位嘉賓表示,即便今天做得非常優秀的企業責任案例,比之數年前來說,也并沒有太大的創新和變化。沈東曙認為CSR的創新,本質在于企業高層對此事的思路,而國內企業的CSR頂層設計在近幾年來并沒有太大的變化,這才是問題的根源。 壹基金秘書長李勁認為公益組織要將項目做得成功,必須學會現代企業的思維,壹基金之所以出色的重要原因也是其背后有一大批優秀的企業家。呂朝也贊成道,目前中國公益界的競爭太弱,企業如果更有創新意識,很多公益組織、公益項目勢必會被淘汰,這對整個社會責任事業來說才是良性的發展。 在分論壇——電商行業社會責任聯盟論壇上,當當、京東、唯品會等來自國內多家電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部門和品牌部門的負責人,多家基金會及公益組織負責人,以及企業社會責任專家學者,共同探討電商這個新興行業的CSR模式,并發起成立了首個電商行業CSR聯盟。 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年會 藍皮書發布 《藍皮書》是每年企業社會責任調研成果的集中展示。今年相較往年更加多元,除了年度CSR輿情報告以外,第一次增加了《中國企業志愿服務行業發展報告》的。 《2013—2014年度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輿情報告》,是由南方周末與凱迪網絡合作,從經濟責任、產品質量與服務責任、勞工責任、環境責任、公益與慈善責任以及信息披露責任六個方面入手,根據“接觸點管理”理論,從新聞網站、論壇、貼吧和微博入手,對公眾認知進行分析。今年還另外增加了《全民熱議十大事件情緒分析》,以更深層的“公眾態度”,來觀察網絡輿情的真正方向。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員工參與社會責任實踐,企業志愿服務開始成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加強團隊凝聚力、內部推廣企業文化的重要手段。為此,今年南方周末首度聯合和眾澤益志愿服務中心共同發布了《2015年度中國企業志愿服務調查報告》。報告從企業和員工兩個角度分析企業志愿服務的現狀,通過對企業志愿服務相關數據的收集、整理,梳理、總結和評價目前中國企業志愿服務的現狀,分析員工及企業對企業志愿服務行為的認知,并提煉優秀的企業志愿服務的案例,以期能夠成為推動中國企業志愿服務的可持續發展的有效助力。 調查報告顯示,外企員工的志愿服務參與率明顯優于其他企業,一個是公司自己組織的員工志愿服務,另外是由于公司企業文化的倡導,所以更多的員工積極參與到志愿服務中來。 在志愿服務的內容上,調研發現大量的企業員工都還在做最基礎的志愿服務,比如說植樹,比如說帶著孩子玩一天等等。真正發揮其專業技能,以及更高層面的志愿服務還相對比較少,因此推動企業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能服務社會,是未來企業志愿服務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趨勢。 此外,雖然大量的企業認為志愿服務已經成為企業的重要工作,但是很少企業愿意有專門的人員推動志愿服務的協同發展,調研的數據里面只有不到十家企業有志愿服務的負責人,這是限制中國志愿服務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年會還公布了企業社會責任案例,一方面對企業進行肯定和表彰,一方面也讓更多的人能夠了解企業的責任行為正在給我們的社會帶來的改變。入選案例要求符合三個標準:差異化、持續性和整合力。 本年度入選的企業責任案例包括:百度:公益1小時;華晨寶馬:2014BMW兒童交通安全訓練營;恒大集團:振興中國體育事業系列舉措;海航集團:至善井;華夏銀行:“華夏之星”中國小企業公益平臺;Intertek天祥集團:ITS長江計劃;嘉寶莉漆:“走吧微愛”助學志愿者活動;佳能(中國):影像發現絲路之美;諾華集團(中國):川西南林業碳匯、社區和生物多樣性項目;TCL公益基金會:TCL希望工程燭光獎;雅居樂地產:中華文化傳承工程;伊利:伊利方舟;一汽-大眾:“中國新未來”行動;越秀集團:“超越自我”責任管理體系;中國達能飲料:水生態系統保護項目;中國光大銀行信用卡:“母親水窖”公益活動。 (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