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果你覺得留守兒童距離自己太遠,想幫忙也鞭長莫及,那么,這些組織可以為你搭建起愛的橋梁。全國各地關注農村兒童的公益組織數不勝數,小編在此推薦幾家特別靠譜的。 從畢節事件可以看到,心理關懷是留守兒童最為需要的。如果家長的確無法在家陪伴孩子,退而求其次的陪伴就是與孩子保持相對固定的聯系。廣州映諾社區發展機構在這方面有非常創新的方法,通過社會組織與企業、學校的三方合作,在企業有“握手工人熱線”,在學校則設駐點義工,同時關注在工廠打工的父母和在學校的孩子,并用一條“留守兒童熱線”將他們銜接起來。暑期則實施美麗的大腳計劃和嘉年華,將父母和孩子組織到一起,在活動中加深對彼此的了解和感情。這樣既幫到了孩子,也可以讓父母更安心地工作。該項目負責人認為,這個項目從操作上來講并不復雜,也可以向更多的地方復制和推廣。 駐校社工是很多公益組織的選擇方式,在普通學校、打工子弟學校和農村學校都有分布。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的駐校社工,就是選派志愿者長期駐扎西部農村寄宿制學校,關注離開父母生活的孩子們。 通過書信與農村地區兒童溝通往來,達成志愿者與孩子間的長期朋輩心靈交流。這種“小筆友”的形式也為很多公益組織采用,如廣州市海珠區藍信封留守兒童關愛中心、北京美新路公益基金會的大朋友項目。就像《瑪麗和馬克思》中兩個維持20年書信往來的怪朋友,來自遠方的友誼,對孩子來說也是獨特的心靈慰藉。 還通過講故事這種孩子喜歡的形式,給他們的生活增添樂趣,如北京歌路營教育咨詢中心的一千零一夜·農村住校生睡前故事;上學路上兒童心靈關愛中心的由知名人士、志愿者誦讀故事錄制的MP3。有了故事的陪伴,也許沒有父母的夜晚不再那么孤單,漫長的上學路也不再無聊。 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物質方面幫扶的公益組織要更多一些。中國最著名的兩個公益項目,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希望工程、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的春蕾計劃,都已經開始將關注的目光移向留守兒童,春蕾計劃發起了“關愛留守兒童特別行動”,希望工程開啟了面向留守兒童以及流動兒童的“希望社區”。 此外還有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的“魯冰花”關愛留守兒童公益計劃,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的父母心公益基金,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的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專項基金,壹基金給鄉村兒童的壹樂園、溫暖包,中華兒慈會的“童緣”少年兒童公益慈善資助項目等。 關注兒童安全的,如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的兒童安全·女童保護、微博打拐項目,還有5月份剛剛成立的中社社會工作發展基金會兒童安全科技基金。 (王會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