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據媒體報道,云南文山馬關縣知名的“慈善媽媽”王玉瓊,被曾經的得力助手趙春雷舉報稱,王玉瓊借慈善名義斂財。 “慈善媽媽”事件,究竟是地方政府對于王玉瓊的行為把關不嚴,還是多方合伙用慈善的名義掩蓋了利益輸送,還有待進一步調查。但這起事件暴露的借慈善做商業的路徑,值得警惕。 據媒體報道,此事的發端,從曾經的女商人王玉瓊因兒子被拐而開始漫漫尋親路開始。最終,她幸運地找到了兒子,并成為媒體紅人,也參加了一些尋子宣傳活動。此后,她借著盛名宣布要做慈善,旋即得到了諸多本地媒體的熱捧。然后,她以慈善的名義“籌建敬老院”,從政府手中低價拿地60畝,準備做房產開發;打著李連杰與壹基金的旗號,從政府手中獲得14年出租車廣告收益權;而舉報王玉瓊的人,則遭到西疇縣蓮花塘鄉紀委副書記王志鋒的“滅門”威脅。 出租車廣告商業操作的過程,不由讓人想起了郭美美,郭美美所在公司正是以慈善的名義接下免費的廣告資源,然后投入市場進行商業化的操作。兩件事情,異曲同工。 不同的是,從媒體報道來看,迄今為止沒有發現王玉瓊注冊了任何實體的慈善機構,而始終以不同商業公司的名號經營項目。而她本人高調宣稱慈善的最大實惠,在于從政府手中拿到低價的土地資源,以及拿到壟斷的廣告資源。然后,她通過企業的身份承接資源并進行市場開發,項目的結果與慈善毫無關系,而市場獲利則以商業的名義而洗白,從現行法律中無從深究。 郭美美事件,以及河南省宋慶齡基金會下屬公司開發房產事件,以及王玉瓊的事件,曝光了不同形式的挪用慈善資源投入市場謀利的行為。將政府壟斷的公共慈善資源轉化為私利的做法,本質上是一種變相的權力尋租,而慈善的這個名號不過是將逐利行為合理化的借口。 而堵死借慈善做商業的后門,首先在于政府部門的盡責。倘若政府部門認可籌建敬老院的事宜,首先應優先允許慈善類機構進入,然后才是商業公司,同時應嚴格監管項目執行的過程,避免目的落空。政府盡責,是堵住后門的根本所在。 在輿論的高度關注下,王玉瓊的投機行為或許會失敗。而警惕更多的王玉瓊,還有待全社會的努力,用更健康的社會杜絕各種投機的存在。 壹基金傳播部副總監 姚遙/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