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趨勢
   第10版:社會創新
   第11版:專題
   第12版:人物
   第13版:視覺
   第14版:國際案例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
官私合力 兼濟百姓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趨勢

第10版
社會創新

第11版
專題

第12版
人物

第13版
視覺

第14版
國際案例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

新聞內容
2015年05月26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觀明清時期溫州慈善公益:
官私合力 兼濟百姓
荒年賑災建設義倉養老育孤慈愛天下救濟貧困助學寒士籌建醫院救死扶傷善行風氣遍布民間

    清“會典標名”牌坊,為表彰陳遇春倡設文成會而立

    溫州古稱甌越,葉適等人所倡導的“農商并舉、義利并重”的觀點,長期影響了溫州人的思想和行為。經過兩宋開門辦學的文風洗禮,讀書人的隊伍日益擴大,人心向善的風氣深入人心。到了明清兩代工商業日益發達,社會日益趨向穩定,官民合辦慈善成了當時的社會風氣。

    由于地方政府官員的提倡,慈善的設施更加完備,各類慈善機構規模日漸壯大。特別是地方開明紳士和財力雄厚者的參與,慈善事業發展很快,他們的言行成為民眾的楷模,一時成為民眾口口相傳的佳話。

    而作為民間慈善力量的標志,市區內的紅日亭也成為溫州的“慈善地標”,本報第2739期16版也曾以《溫州紅日亭:施粥傳統的當代延續》記載了溫州人樂善好施的歷史傳承。

    溫州是水鄉,河流縱橫交錯,橋梁接通河網。據清光緒《永嘉縣志》記載,當時城內橋梁就達150余座,及全縣52都共420座橋梁、18津渡。僅城內就有半數以上的橋是鄉民籌資修建或者重建的。

    城內如敬亭橋、安豐橋、洗馬橋、打鑼橋、天高橋、安仁橋等27座橋均系清同治年間當時邑人籌資重建,有的橋就是以出資者的姓命名,如:宋公橋、高公橋、周公橋、木施橋等。

    城內的小高橋,宋時建,年久失修,到了清代破爛不堪,搖搖欲墜,百姓行路困難。百年老店葉德昌創始人、邑人葉錫金、孟璜、李全英捐千金而重建。三十六都的滕家橋是明代小木橋,木樁腐朽,岌岌可危,葉錫金捐資重建,還置田40畝,收入作為每年修橋費用,托當地人進行專管。

    清咸豐三年(1853年)夏,溫州遇臺風強降雨,風雨交加時間達十天之久,沖垮了蒲洲八字大埭,這座大埭是溫州的重要水利工程,永嘉、瑞安兩邑的萬畝耕地全賴此埭灌溉,邑民葉品金籌資二萬余兩,其叔父葉冠瀛、葉箐莪鼎力相助,眾鄉親合力重修大埭,此舉惠及后人。

    龍灣河網較闊,當地吳姓大戶置義渡兩只,便于老百姓往來搭乘,后來因為年久,義渡船損壞無法使用。當地一些船戶趁機霸占碼頭,勒索往來百姓,以致經常發生超重致使船翻人亡的事件,民怨沸騰。清道光十年(1830年),年老長者向永嘉縣府反映,知縣劉邦彥召集當地鄉紳公議,大家紛紛出資,恢復義渡,方便百姓,為了杜絕后患,特立《義渡碑》告誡鄉民揚善懲惡。

    溫州又稱“七山二水一分平”,山區老百姓外出要翻山越嶺,山道崎嶇,明代舊志稱“溪河各鄉,民無病涉,皆好義者為之。或獨建,或眾建,修復創始之功不可沒也”。永嘉溪口,位于楠溪江上游,東有虎山盤踞,南有蒼峰聳立,因年久山道失修,草長道沒,過往的樵夫山客、客旅行商哀嘆步履艱難。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邑民劉文統堂房兄弟四人倡議重修古道,當地的富戶,以及原籍溪口的商賈紛紛解囊相助,最后助成善事,刻《蒼峰嶺路碑》表彰。

    對于這些善舉,明清官府往往樹碑送匾表彰,樹立行善者的良好形象,達到揚善懲惡的社會作用。

    荒年賑災建設義倉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溫州是個臺風旱災等自然災害較多的地區,即使在明清太平盛世時,政府也是“耕九余三”,以防患于未然。所謂義倉,就是當地的紳士及有錢人出粟麥儲備,以防兇年。

    清咸豐年間,市區有永余倉、社倉、廣豐三倉、縣義倉等9所。為避開旱澇災害,在官吏和地方紳士的倡導下,最鼎盛時期僅城區各類義倉多達14座,如建于清咸豐四年(1854年)的“米業義倉”就是市區各米業捐建的,建倉21間,每間儲糧500石。鄉紳們還選出董事、經理、出納等予以管理。

    清代同治年間的“新舊社倉”規模最為龐大,它是西溪巡檢翟志叡與地方紳士一起捐辦的,老社倉共5間,設立在府前街,后又增加新社倉7間,各都均設分倉,加上鄉十六都社倉4間,十七都社倉6間,總數量達上百間,共儲谷物二萬余石。

    明清兩代政府重修文廟、府學、縣學及各類廟宇,集中推行社會教化,崇尚文明,勸人為善,鼓勵民間紳士出糧賑災。官府往往用“義民”、“義門”等匾額使行善者獲得榮譽,或授予“義官”、“散官”等虛銜,或減免徭役,從而讓行善者成為老百姓敬仰的對象。

    養老育孤慈愛天下

    溫州養老育孤的歷史悠久,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就在來福門外設立養濟院。市區的育嬰堂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設在溫州市區惠民橋附近,為撫養被遺棄嬰兒所設。它是由知府金洪銓首先捐俸祿,鄉紳梁春、蔡宏勛、邵世錄等勸捐得銀2412兩,擇地建房99間,同治十二年又增加50間,為溫州規模最大的育嬰救濟場所。并且創建牛乳哺嬰章程,故存活者眾。

    至清乾隆年間后,溫州所屬四縣(永嘉、平陽、瑞安、樂清)均設立育嬰堂或救嬰局。據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永嘉育嬰堂碑記載:由于育嬰堂建筑已88年,屋漏墻塌,頹敗不堪,知府劉煜準備予以重修,恢復舊規。平陽籍貢生楊德音聞知此事,馬上捐出400畝良田以充公用,又定下每年交租谷錢四百八十千文以助育嬰堂食用之需,并且將田畝、歲租、糧額清冊存府。知府劉煜書“繼善保嬰”匾額,以彰顯他的善事。清光緒元年(1875年)還創建了恤嫠局,太守鄒溥仿照省城清節堂條規,酌量變通分別給寡婦、年邁的婦女以每月資助生活費。

    救濟貧困助學寒士

    我們今天在《溫州文獻叢書歷代碑刻集》中看到的材料,里面設計的有關祠堂、私塾、書院、公學、義塾、學堂大多是地方紳士捐款,如:平陽的社學,原址是系明代刑科給事中鮑輝家的私塾,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其后裔鮑王輔捐出改為義塾,以幫助貧苦子弟就學。

    如建于清宣統三年(1911年)的楠溪學堂,共32人捐了1000余大洋,最多的600塊,最少的2塊,還有一人捐獻了27塊玻璃。

    清嘉慶九年(1804年),邑人陳遇春集捐資2800兩銀子,存典生息為資助貧困學子鄉會試路費,故名之“文成會”、光緒初年創辦“武成會”以及“永場梯云會”、“南鄉文成會”,都給貧困的學子帶來莫大的好處。

    籌建醫院救死扶傷

    清末以來,受外來文化的影響,溫州的醫療行善開始從個體行為逐漸走向集體行善。過去大多是一個名醫在家以行醫來行善,救治貧困百姓。到了清末,開辦醫院成了當時的慈善事業的一項重要內容,清咸豐五年(1855年)舉人陳虬等人創辦溫州首家具有一定規模的中醫醫院“利濟醫院”,其醫院的院章就有“減潤應診,以其廣道便民”。

    清光緒五年(1879年)署同知郭鐘岳倡議設立惠民藥局,于每年3月15日至9月15日,設局3所,在城中府城隍廟、城西北的三港廟、城外大南門天后宮,各延醫生邑人到局施診。如果就醫者確系赤貧,醫生在處方上蓋印,患者可持方免費取藥。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基督教會創辦的白累德醫院將溫州醫療慈善事業推向一個新高峰。醫院分初診、復診、急診、免費四種,免費項目是針對窮人而設立,后來由溫州工商界聯合創辦的“普安施醫施藥局”更是以“專以施醫施藥救濟貧病者”為宗旨。

    善行風氣遍布民間

    溫州自古以來民風淳樸,百姓勤勞善良,富有同情心;善經商、講實惠的優良傳統可謂遠近聞名。溫州人正直勇敢,能忍辱負重,性格上大開大合,奇正相倚,民間素有仗義疏財,救人于解懸之急的優良傳統。溫州人講義氣,重感情,更重民族大義。溫州人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社會意識、文化心理結構,具有鮮明的個性和獨特的征象。地域文化造就了溫州人,也使溫州人在中國成了特殊的群體。

    溫州歷史上就有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以及地方文化的潛移默化,在傳統文化的影響下,溫州百姓樂善好施的民間習俗和鄰里相互幫襯成了傳統。修橋補路,造亭為民避風雨等積德行善,在人們中口口相傳。每逢夏季遍布山野平原的伏茶點、放痧點及冬季的施粥點就是草根行善的集中體現。到如今遍布溫州的大街小巷,展示出深厚的群眾基礎和強大的生命力。如伏茶點現象就是一種善行的積累和心靈的凈化。“溫州好人,善行天下”之一善行已成為溫州新的風景線,也成了世人關注溫州的亮點。

    (據《溫州日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综合网天天综合色中文男男|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奶水99啪| 色狠台湾色综合网站| 日韩无码系列综合区|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99|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五月排名| 亚洲婷婷五月综合狠狠爱| 国产香蕉尹人综合在线|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 欧美综合天天夜夜久久| 天天看天天摸色天天综合网| 激情综合五月天| 婷婷成人丁香五月综合激情| 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 久久综合久久自在自线精品自 |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 综合在线视频精品专区| 色综合AV综合无码综合网站|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蜜芽| 国产精品综合久成人|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五月综合激情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AV第一页| 精品国产国产综合精品| 亚洲综合久久久| 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8| 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伊人久久大杳蕉| 五月丁香综合激情六月久久| 亚洲欧美伊人久久综合一区二区| 91成人亚洲综合欧美日韩| 狠狠色综合久色aⅴ网站|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曰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综合部|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专|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综合网|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