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上接06版) 三是搭建研究平臺。協會多次主辦或與有關方面聯合舉辦有關老年、兒童、社區、醫務、企業社會責任以及社會工作標準化建設的論壇和專題研討會,為本土化社會工作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 2.以項目建設為抓手,扎實推進社會工作實務探索。社會工作實務是社會工作的立足之本,也是協會工作的重中之重。為了有針對性的抓好社工實務,協會做了以下幾項工作:一是自2009年起持續推進社會工作服務組織試點工程”和“中央財政支持中西部地區受災群眾專業社會工作服務項目”,在新疆、四川、青海、內蒙古等地培育孵化民辦社工服務機構120多個。發揮社工在重建社會關系、修復社會功能缺失、維護社會穩定中的獨特作用,推動社會工作服務組織、社會工作者以自身行動服務社會、造福人民。二是推動“社會工作實務創新基地”建設。自2010年起,先后在全國各地建立了18個社會工作實務創新基地,涉及老年、農村、城市、企業、社工帶義工等多個領域,推動社會工作實務建設,為社工組織、機構和社會工作者提供學習和借鑒的模板,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三是總結社會工作實務案例,推廣經驗。通過社工實務案例的征集活動,組織編寫《全國社會工作實務創新優秀案例》、《老年社工案例精選》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社會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幫助。四是下大力開展公益項目。協會堅持以“龍頭帶動、多點支撐”為運作方式,創造了以“神華愛心行動”、“中國慈善榜”為代表的一批品牌公益項目,豐富了實務工作內涵。其中“神華愛心行動”已累計救助白血病和先心病患兒17079名。“中國慈善榜”由《公益時報》社自2004年開始每年編制發布,已連續舉辦12屆,推出慈善人物近千人,成為我國公益領域最具影響力的評選活動之一,開創了“政府指導、民間主辦、社會參與、媒體發布”的當代中國慈善信息發布模式。 3.注重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高社會工作行業發展水平。協會抓住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的建設一支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發展機遇,積極開展人才隊伍建設:一是制定并發布了社工人才應具備的道德標準和自律公約,培養社會工作者的道德標準和自律意識。二是在國家福利彩票公益金的大力支持下,有計劃分層次地對現有社工人員進行專業培訓,進一步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截止到2014年12月底,已舉辦180多期培訓班,共培訓各類學員16000多人。三是搭建社工培訓基礎平臺,優化社工人才培養途徑。在全國范圍內遴選符合條件的單位(機構)建立社會工作實務實訓基地,并整合資源優勢,進一步完善全國社會工作者登記信息系統。注重培養社會工作領域急需的復合型和應用型人才,與國家開放大學合作開辦社工學院。四是組織開展“中國社工年會”活動,每年推出有較大影響的年度社工事件和社工人物,表彰先進,樹立行業楷模,激發社會工作者的活力。 4.完善會員管理,搭建行業組織服務平臺,促進業內交流。作為全國性的社會組織,協會自成立以來始終承擔著引領全國社會工作行業組織發展的重任,提升行業的凝聚力和影響力。一是注重加強會員服務與管理,會員數量逐年遞增。二是加強行業自律,反映行業訴求。2014年協會推出《全國社會工作行業組織自律公約》。三是推進行業合作,促進行業交流。協會已連續四年召開全國社會工作行業組織工作會議及行業組織發展論壇,推廣優秀行業組織經驗,促進社會工作行業組織的發展。四是加強國際間交流,促進內地社會工作水平的提高。協會作為中國在國際社會工作者聯合會的唯一代表,積極參加相關會議和互動交流,和港、澳、臺相關社會工作組織也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為促進國際和兩岸四地的交流做出了貢獻。 5.以制度建設為抓手,不斷加強協會內部管理。為不斷提升協會的“軟實力”和“硬實力”,努力把協會打造成為在社工領域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專業化、職業化、行業化”的社會組織,協會始終提倡“和、合、誠、信、學、創、實、樂”的團隊精神,將協會逐步建設成為一個團結、友愛、素質高、能戰斗的集體。一是協會特別重視輿論宣傳工作。創辦了《公益時報》、第一視頻網、《中國民康醫學》和《社會與公益》雜志。經過多年努力《公益時報》在公益領域已具有一定影響力,加強了協會的網站建設,官網改版升級為“社工中國網”。這些都為加強協會建設、擴大對外宣傳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二是協會注重制度建設,規范運行機制。在議事決策、人事財務、辦事程序、經費籌集等方面都努力做到有章可循,嚴格自律。三是協會建立了黨總支、團總支,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黨、團活動,提高協會的組織戰斗力。協會黨總支被民政部機關黨委授予“先進黨組織”稱號。 二、聯合會的設立與主要任務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做出“建設一支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決策部署以來,我國社會工作呈現出“提速發展,全面推進”的態勢,社會工作在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等17個領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已經成立或正在籌備成立社會工作協會,各地社工協會多次提出成立聯合會的要求。同時,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已達3500多家,學校、司法、青少年、精神衛生等領域都有成立社會工作協會的意愿,慈善公益組織的社工崗位也亟待開發。但由于缺少一個代表行業的綜合性平臺,導致存在現有社會工作領域資源分散、力量薄弱、整體作用發揮不強等問題。這就迫切需要我們著眼當前,立足長遠,組建一個具有綜合性、樞紐性的聯合會。中國社會工作協會經過近一年時間的認真研究,不失時機地提出將協會改建成聯合會,并得到了民政部的認可和批準,民政部批準聯合會的定位是:政府的參謀助手、行業的發展推手和會員的橋梁紐帶,充分發揮服務政府、服務行業、服務會員的職能和加強行業自律、規范行業行為、反映行業訴求、維護行業權益、促進行業發展的作用。具體任務是: 1.開展行業調研,為政府決策服務。聯合會要對社會工作事業發展中面臨的熱點、難點和重點問題進行調研,收集、分析和研究行業信息,提出建設性意見,為政府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規提供依據。 2.推進行業合作,促進行業交流。發揮聯合會跨部門、跨領域的綜合協調作用,積極開拓和推動社會工作各領域的合作與交流;為社會工作事業可持續性發展整合相關社會資源,促進社會工作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3.抓好理論研究,推廣實務建設。積極開展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研究,繼續組織好專項課題研究工作,開展多領域的社會工作研討會等;以項目建設為抓手,繼續推進實務創新基地建設,提升社會工作實務能力。 4.促進人才培養,開展評估表彰。協助政府推動專業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做好社會工作人才的專業培訓、注冊登記、繼續教育、就業指導等相關工作;依法開展行業評估和表彰工作,獎勵先進,鼓勵后進,激發行業活力。 5.加強行業自律,規范行業行為。開展行業誠信建設,推進行業的公開透明、自律公正,規范項目運作,維護行業秩序;維護會員權益,及時反映會員的合理訴求;促進公平競爭,維持隊伍穩定。 6.加強行業管理,推動行業發展。接受政府委托,承辦有關社會工作行業標準的起草工作,搞好行業標準的執行和推廣,促進社會工作行業組織、機構開展社會服務的標準化、規范化運作。 7.加強行業宣傳,擴大行業影響。根據行業發展需要,積極組織相關宣傳及展覽、展示活動,充分發揮自辦媒體和大眾媒體的作用與影響,讓社會認識社工,支持社工,不斷提升社會工作的影響力。 8.加強國際合作,促進對外交流。促進國內社會工作組織與國際及港、澳、臺社工界的交流與合作,及時研究吸收和推廣世界先進社會工作理論和實務方法,推動中國社會工作事業走向世界。 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的成立標志著我國的社會工作已經進入整合效應的新時代。社會工作已成為社會建設和社會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社會工作的作用將越來越重大,聯合會擔負的責任也將越來越重。我相信,聯合會在新會長的領導下,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創新社會治理精神的指引下,推進行業聯合發展,在專業化、職業化、行業化的道路上將會結出更加豐滿的果實,繼續為政府、行業和會員單位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為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治理,為中國特色社會工作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 縱觀協會二十多年來的發展歷程,作為社會工作行業組織的領頭雁,我們的主要經驗是: ——樹立永不滿足、永不停滯、開拓創新的精神。過去每當我們取得一點成績,都會認真總結經驗和教訓,決不能躺在成績上不思進取。要堅持不懈努力、繼往開來,不斷取得新的進步,不斷開創新的局面。 ——堅持站得高、看得遠的戰略眼光。不僅要看到當前,還要看到未來;不僅要有短期計劃,還要有長期規劃。秉承協會優良的奮斗精神,為協會的現在努力,也要為協會的長遠著想。 ——開闊眼界,擴展思路,不斷開拓社會工作的新領域。當前,不僅要致力于老年、兒童、社區、婚姻家庭、民族、醫務、企業社工實務的開展,還要逐步開展教育、青少年和司法社工實務,推動社會工作在多領域全面發展。 ——確立嚴格要求、嚴以律己的高標準。我們的一切工作都要符合黨和政府的政策規定,我們的一切工作都要做到政府滿意、群眾歡迎,我們的一切工作都要經得起實踐的考驗、時間的考驗和歷史的考驗。 ——始終如一、全力以赴地抓好理論研究、實務創新和人才隊伍建設,努力提高社會工作的專業化、職業化、行業化水平。 ——始終抓好自身的組織建設、思想建設、專業建設、作風建設。健全規章制度,嚴格作風紀律,把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建設成為一個思想進步、作風優良、紀律嚴明、水平一流的社會團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