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京東集團CEO劉強東是本屆 “十大慈善家”中最年輕的一員。劉強東先生一直對公益事業滿懷熱忱,自2004年京東起步之初,他便開始以個人名義進行公益捐助,參加眾多慈善活動。歷年來,他和京東就為社會捐款6000萬元,其中以他個人名義的捐款就占了一半。作為中國新一代杰出企業家代表,劉強東不僅帶領京東集團連續多年實現跨越式增長,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電商企業,取得了商業上的巨大成功,同時,他還在企業內部及全社會范圍大力推動和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和公益事業,將社會責任提升到企業戰略高度, 以實際行動為員工、為社會、為國家創造了巨大的價值。 京東集團擁有7萬多名員工,其中70%以上來自農村, “讓一線員工們過上有尊嚴的生活”是劉強東堅守了多年的諾言。在他的推動下,京東集團不僅堅持為數萬名一線員工提供優于行業標準的薪酬待遇,還制定了包括“一線員工救助基金”、“我在京東過大年”、“我在京東上大學”等全面的員工關懷政策和措施,全方位呵護員工的生活、家庭和職業成長。其中,“我在京東過大年”由劉強東親自發起,每年斥資3600萬元,旨在解決普遍存在的在京務工群體子女團聚的問題,為留守兒童送去溫暖。為數萬名員工創造良好的就業和生活環境,不僅有利于企業的健康發展,更為社會穩定,和諧發展帶來積極的影響。 劉強東對兒童發展和教育事業尤為重視。自2005年起,他就帶領公司員工前往山西山區開展關愛特困生項目。之后,他不僅個人出資資助多名貧困學生,設立“京東進取超越”等多項獎助學金及開展“援手玉樹孤兒”等項目,還號召各分公司捐助、資助貧困地區學校十余所,改善了當地的上學條件。除此之外,他還積極攜手兒童希望救助基金會、洛陽愛心兒童重癥監護中心、北京鄭杭生社會發展基金會等公益組織,為兒童救助及教育事業發展捐贈300余萬元。而在雅安地震和魯甸地震中,劉強東和他的企業更在第一時間為災區捐款捐物共計近750萬元。 在綠色公益方面,京東集團在2013年6月率先推出電子發票。據統計,全面應用電子發票后,一年可節約5億張紙質發票,相當于300多噸優質紙張,近2000棵成年樹木,減少近200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全國企業推廣使用電子發票,一年可節約近2000億張紙質發票,相當于保護了近3萬畝森林和土地,減少近1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電子發票是大數據時代國民經濟精細化管理的基本單元,便于工商監管,促進稅務機關信息管理,制約發票造假售假,維護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目前京東電子發票覆蓋范圍已擴大至北京在內的全國20個省市自治區,為中國企業節能環保開拓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成為名副其實的綠色公益榜樣力量。 劉強東還是一名非常感恩的人,為了更好地回報家鄉和社會,2010年他在宿遷市宿豫區來龍鎮中學設立“京東助學基金”;2013年與母校中國人民大學合作成立“京東獎學金”及“強東獎學金”。并在2014年帶領京東集團捐資200萬元成立“京東公益基金會”,不僅將個人年度廣告代言費全額捐贈給京東公益基金會,未來還會借助京東公益基金會平臺在與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及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進行更深入的教育慈善領域合作。 劉強東以其個人對公益事業的熱情影響了整個企業。京東集團不但創建了自身特色的“京東公益”平臺,組織開展JD RUNNING等大型公益活動,而且在他的帶領下,京東充分發掘自身線上線下雙平臺化的特性資源進行公益領域的創新,獲得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力。比如憑借京東金融眾籌平臺與京東商城B2B采購平臺及自建倉儲物流體系,與多家大型公益組織合作,為他們提供公益眾籌、公益集采等方面的支持。 除此之外,劉強東認為京東作為“國民企業”對社會尤其是農村、農民最直接的價值體現就是“農村電商”戰略。電商的社會責任不僅僅是單純的給農民捐錢,而是幫助農民開辟新思路,抓住信息時代的商機,這正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農村的可持續發展,保證農民收入持續提高。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也不是完全單項的給予,因為農產品進城也同時豐富了城市百姓的餐桌,這實際上是另一種普惠社會的價值體現。 (高文興) 【檔案】 劉強東,京東集團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京東商城于2004年創辦,目前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自營式電商企業。2014年,京東集團市場交易額達到2602億元,擁有近7萬名員工。2014年5月,京東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與騰訊、百度等中國互聯網巨頭共同躋身全球前十大互聯網公司排行榜。2014年9月24日,京東公益基金會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冊,原始注冊資金為200萬人民幣,計劃將在教育、扶貧、醫療等領域開展社會公益慈善工作。 【現場語】 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如何驅動商業優勢,把它運用在整個公益慈善領域。而京東目標是要成為一家“國民企業”,為我們國家提供普惠價值,在公益慈善領域當然責無旁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