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享受科技發展成果從來就不是哪一類人的專屬,互聯網信息時代的發展將人類社會活動推向新高度,帶來溝通的方便、快捷和低成本,甚至為人們構建著另一重虛擬世界。 近幾年,電腦讀屏軟件(讀取電腦文字的工具軟件)及更多信息無障礙產品的興起,讓視力障礙這一特殊群體像正常人一樣感受到生活的便捷,更好地融入社會,并改變著這一群體的生活方式和就業方向。 春節期間,《公益時報》記者探訪了幾名盲人朋友,聽聽他們訴說當下融入社會生活的故事。記者也帶著問題走訪了幾位公益界相關人士,聆聽他們對有關構建信息無障礙社會的觀點。 ■ 本報記者 張明敏 故事一 任志:盲人也可以維權 先天致盲,北京頤和永康盲人按摩中心資深按摩師 乘坐出租車利用GPS導航維權,通過手機語音操控身邊一切,甚至是交友戀愛,早期盲人朋友難以想象的事情,如今在現實生活中每天都上演。 見到任志時,他剛剛從漢口到北京西的直達列車下來,拎著大皮箱站在站臺上,準備與到站旅客一樣出站回家。與其他旅客不同的是,他拿著一根粗細有加的棍子在地上比畫,試探周邊環境,眼睛微睜。他的舉止動作被車站工作人員注意,在征得任志同意后工作人員為其提供了幫助。 在春運返京乘座出租的大潮中他被優先安排,坐上了車徑直朝著家中奔去。 任志是河北邢臺人,先天致盲,在家鄉上過盲人中專學校,剛畢業到浙江謀生,睡火車站遭保安攆過,求職遭老板辭退過,任志說自己雖然全盲,但正是這些寶貴經歷使他變得強大,喜歡像正常人一樣一個人在大馬路上行走成了任志從小就追求的目標。 一個人經常在不同城市穿梭,任志也會選擇出租車為交通工具,但有少數司機并不那么規矩,載客繞道令他有些無奈,他也開始利用工具維權。心細的任志通過長時間訓練掌握了這項技能,每次配合他完成整個行程的是一個秘密武器——手機導航軟件。在出行時,秘密武器與任志親密無間,任志覺得自己可以有效防止“被忽悠”。一次在浙江的經歷任志記憶猶新。 “GPS定位和目的地都已設定好,但司機行駛中總不按規劃路徑走,這和我平時乘坐的路線不太一樣,我感覺被繞道了,于是在我的強烈要求下司機終于按我的意思走,我很得意,因為這是一次成功的維權。”任志說。 “如果你看得見,只是不熟悉路,起碼繞得明白,但對盲人即便是繞道,看不見也沒法辦知道,這很不公平。這樣做只是有效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任志說。 2013年32歲的任志遇到自己的另一半,并成功升級為丈夫。說起這段經歷,任志覺得跟自己練就的獨自行走這身本領有很大關系。 2012年,任志受朋友之托幫助遠在武漢的全盲人李娜謀到了一份北京西城區長椿街附近一家盲人按摩店的工作。之前任志并未見過李娜,只是通過網絡相互了解,但真正見到李娜后,開朗、善良的李娜令任志有些動心,經常一個人開著手機GPS從朝陽區青年路乘公交或地鐵到長椿街看她,盲人因看不見戀愛之中存在很大困難,任志干脆就使出了殺手锏,直接在李娜的店面里干起了免費按摩師,幫助李娜分擔任務,一晃半年多過去了,任志的堅持得到了李娜的認同,兩人成功牽手,現在李娜隨丈夫任志在同一家店工作。 故事二 李娜:我也可以是“獨行俠” 后天致盲,北京頤和永康盲人按摩中心按摩師 2000年,李娜高中畢業,順利考入了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成為醫學專業的一名新生,好的學習功底和習慣令李娜在大學里成績一路領先,身材和容貌姣好的她走到哪里都是校園一道風景,家人似乎都看到寶貝女兒的未來美好,但一年后的一場眼底病變令李娜及全家有些措手不及。 “大一后視力逐漸下降,原先視力都很好,家里也未見遺傳,不知為何配了近視鏡也不能有效矯正,醫院診斷稱‘葡萄膜炎癥’。”李娜說,正是這種病癥使她的視網膜脫落,最終導致失明。 此后三年間,李娜基本放棄學業,奔波于各大醫院間,為治療眼疾家里也花費不菲,最終仍沒能保住視力。一段時間的憂傷后,李娜走出了失明的陰影,勇敢擁抱新生活。從來沒有想過今后就業會是這個方向的李娜,努力接受著自己。 2004年李娜進入武漢市盲人學校按摩專業學習,很快成了一名專業按摩技師,而信息無障礙產品的發展令李娜有了更廣闊的天地。 由于看不見,原本李娜只能選擇用聽的方式去感知這個世界,科技時代的發展永遠都不是哪一類人的專享權利,從較早前只能播報來電號碼的手機,到通過手機鍵盤按鍵能夠選擇的語音功能,再到如今的全觸讀屏軟件時代,李娜有過深刻經歷,并以此很好地融入了社會。 “說不習慣那都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現在早已將習慣變成了自然,用電腦或手機的讀屏軟件很方便像正常人一樣的使用,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崩钅日f。 李娜說,在2000年她上大一之前能夠看到的日子里,閱讀過大量的書籍,記住美好世界的場景,街邊、小樹、行人、建筑、河流等,這些場景已經在她心中構建起了強大的精神家園,現在雖然視力不在,但通過讀屏軟件她每天利用博客、微博、網絡記錄下自己心情感受,每天都堅持寫些東西,通過互聯網與全國各地的朋友們交流,不僅只是局限于盲人朋友,也有很多正常人,粉絲數很多。 但李娜也直言,自己是女孩,出門總需要有人陪護感覺不是很方便,失明后的十多年間,李娜基本沒有出過家門,基本都是蝸居在家。 “知道運用手機GPS那些玩意,但真正讓我獨自出行,我有些害怕,弄丟自己了這可不好辦?!崩钅刃χf:“自己獨行俠的本領正在練就當中,希望早日修煉成功。” 故事三 蔡勇斌:我是盲人工程師 后天致盲,深圳市信息無障礙研究會電腦軟件工程師 “web頁面下能不能再嵌入一個鏈接,這樣會不會更完美,鼠標移動到這個圖標上讀屏軟件卻沒有讀取,這里應該標記上,將這里再測試一下,提示音嘀聲并不是那么穩定?!边@位嫻熟且專業的電腦工程師正在對騰訊電腦管家的一款產品進行信息無障礙測試,并詳細記錄著反饋報告,但你可能并不知道熟練完成全部過程的竟然是一位盲人。 蔡勇斌是一位廣東東莞90后小伙,在兒時的一次事故中雙眼致盲,13歲入學后僅上過4年學,生活異常艱辛。 最初,和其他人一樣,蔡勇斌看到盲人的最終出路大多成了盲人按摩師,還有一些成為鋼琴調音師,這令年輕的菜勇斌有些不甘心,難道就不能成為別的? 也許年輕接受新鮮事物快的緣故,蔡勇斌逐漸喜歡上了電腦,雖然蔡勇斌只能通過聲音來辨別信息,但談起網絡還是相當有一套。 開始觸網時,蔡勇斌聽到的只是騰訊QQ中的“咳嗽(有好友上線)”和“滴滴滴(有消息發來)”的聲音。對這兩個聲音的敏感使得他對互聯網產生了興趣,在父母的支持下,蔡勇斌很快有了臺屬于自己的電腦。 當時并不太精通電腦的蔡勇斌對電腦的熱度大大超過電腦的“承受能力”,時常以宕機來結束一天的工作。此時重裝系統無疑對他來說是最好的辦法,但由于無法看見屏幕消息,使重裝系統變得十分困難。 “光盤放進去,通過聽光驅旋轉速度快慢來判斷裝機是否成功。光驅旋轉速度越快聲音越大,停止不轉了就沒有聲音,初步判斷已經裝好了?!辈逃卤笳f。 正是憑著這種“聽電腦光驅轉速”的韌勁,蔡勇斌的IT技術有了很大長進,但長期這種“自娛自樂”顯然不能滿足他對電腦技術的熱愛。2014年1月他成功應聘到了深圳市信息無障礙研究會,成為了一名盲人軟件工程師,并沒有踏入盲人傳統就業方向。 在這里蔡勇斌的特長得到了長足進步,騰訊公司電腦管家產品正在開發信息無障礙版本,通過這些盲人電腦工程師的測試反饋,針對盲人使用的功能產品將會很快被開發出來。 (下轉09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