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楊受成 英皇集團主席 香港英皇集團董事局主席博士抱著“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宗旨,積極貢獻社會,先后成立三個慈善基金,有系統地推動香港及國內教育、醫療、文化、小區、環保、扶貧、扶幼及扶老等工作,2014年尤其在內地捐建多家敬老院、福利院,并為教育事業投入巨大。 楊團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楊團是國內最早的一批“公益人”,在社科院這個舞臺上,楊團不僅開展了對整個公益行業的調研,還將公益研究納入到社會政策大領域,重在改善公益事業乃至國家民生事業發展環境的社會政策研究。近年來她的工作重中之重,就是把公益研究與三農問題研究結合起來,并嘗試以公益的思維解決三農問題,2014年成立農禾北京聯盟,倡導靠經濟合作的收入支持農村社區公共服務的綜合性農民合作組織。 楊卓舒 卓達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楊卓舒說今生有三個愿望:一是辦一流企業,二是辦一流大學,三是辦一流慈善機構。他認為自己成功的標志之一,就是讓更多的失學兒童重返校園。2014年,全國婦聯、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對25年來為“春蕾計劃”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卓達集團楊卓舒和卓達集團共同被授予“中國兒童慈善獎——感動春蕾”榮譽稱號。 楊瀾 陽光媒體集團主席和陽光文化基金會主席 2014年,在社會組織登記注冊門檻降低、藝術教育項目系統化的背景下,楊瀾在北京成立了北京陽光未來藝術教育基金會,繼續將藝術教育作為戰略重點,重點關注在打工子弟學校、福利院開展藝術教育實踐,聯合藝術院校開發課程。截止到2014年,陽光藝術教室已建成19個,并成立了9個陽光少年藝術團,藝術教育覆蓋1.6萬流動兒童。 楊勛 旭日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真維斯國際(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 “對于企業來講,做慈善不是可有可無,而是一種必需。因為一個企業要想做得更長遠,社會不認同你是不可以的。而要得到社會認同,企業就必須對社會做出回饋。其次,也是很重要的一點,慈善對于人和企業的心靈建設也是非常重要的。”楊勛曾這樣對《公益時報》記者說。2005年起真維斯出資900萬元,攜手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設立“真維斯大學生助學基金”項目,到2014年該基金已成立10年,10年間真維斯三度捐資,總額度達3600萬元,使許多貧困地區的孩子順利走進大學校園。 楊國強 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局主席 楊國強做慈善素來低調,對教育極為關注。他早期出資創辦全免費入讀的國華紀念中學、國良職業培訓學校后,2014年創辦的面向貧困生全免費、全國統招的大專院校碧桂園職業技術學院已經迎來了第一屆新生,楊國強資助了無數有志于學業而生活上又有實實在在困難的學生。 葉大偉 中華紅絲帶基金副秘書長 中華紅絲帶基金是一家致力于艾滋病預防和控制工作的全國性公益基金組織。2014年,一系列觸網動作,顯示出基金工作方法的轉變。年中,“紅絲帶公益網店”在京東網上商城開張;年底,基金在騰訊樂捐平臺發起了“大涼山母親的希望”籌款活動。對此,葉大偉表示,這將真正實現全民參與、快樂公益。 姚明 籃球運動員 姚基金慈善籃球賽、冰桶挑戰、公益馬拉松、慈善論壇、保護野生動物活動……2014年,姚明絕大部分時間的亮相都是以公益的名義,他的身份也由籃球明星逐漸向社會活動家靠攏。姚明認為體育慈善因其參與性而無法替代,他說:“體育慈善是獨特的,因為它不僅僅需要金錢,更需要親自的體驗。體育慈善需要一個人親自去參與、去投入、去花時間去做。” 姚志勝 香港嘉祥交通集團董事局主席 姚志勝是地道的福建商人,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執行會長。姚志勝在家鄉福建從事基礎設施、城市綜合體等方面投資建設已有30余年,捐資公益也堅持了20余年。2014年,姚志勝榮獲“2014年度中國十大慈善家”稱號。 袁熙坤 北京金臺藝術館館長、著名造型藝術家 憑借著藝術家的社會責任感,袁熙坤多年來堅持推動環境保護事業。他將近千萬元的稿費用于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全國60多個城市的1000多個公交車站做環保公益廣告,他還發起了一桶水洗一輛車環保行動。作為政協委員,袁熙坤在2014年全國“兩會”的提案中建議:“禁止黨政及公職人員消費和收受象牙、犀牛角和虎骨等瀕危野生動物制品。”此外,在這一年,他還榮獲雅安“榮譽市民”稱號。 翟美卿 香江集團總裁、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主席 翟美卿創立“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開創了中國公民個人出資興辦非公募慈善基金會的先河。據不完全統計,至今香江集團已為國家的教育、扶貧、賑災等社會公益慈善事業捐款9億元。翟美卿曾先后獲得民政部授予的“中華慈善獎”、“中國兒童慈善家”、“全國十大女性公益人物”、第九屆中國慈善排行榜“年度十大慈善家”等稱號。2014年,她又榮獲第八屆“南粵巾幗十杰”的殊榮。 宗慶后 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2010年、2012年中國內地首富。宗慶后熱心公益,教育是他關注的重點。娃哈哈集團多次被評為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工程移民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東西扶貧協作先進集體,連續五年獲中國“最受尊敬企業”稱號,“產業報國、澤被社會,讓愛無所不在”更是娃哈哈慈善基金會的宗旨。 趙蓬奇 中國社工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2014年,作為中國社工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蓬奇出現在全國各地的社會工作現場。在調研的同時,通過對社工的培訓以及各地經驗的總結推廣,推動著社會工作在各個領域的落實和地方社工協會的發展。 鄭衛寧 殘友集團董事長、深圳市鄭衛寧慈善基金會創始人 “殘友”一直被視為深圳市一張特殊的慈善名片,它旗下擁有的1家基金會、11家社會組織和34家社會企業。鄭衛寧已將自己在殘友集團90%的個人股份和各分公司51%的個人股份,以及殘友和他個人的商標品牌價值,全部捐獻給了深圳市鄭衛寧慈善基金會,基金會由鄭和其他10名理事共同管理,他希望殘友能夠“去鄭衛寧化”。 張近東 蘇寧云商集團董事長 2014年,蘇寧宣布正式上線蘇寧易購公益頻道,其中包括公益捐贈和公益眾籌兩大平臺。張近東在發布會上說,互聯網不僅僅是幫助企業經營發展,還推動著公益模式的創新,通過公益平臺化的運營,希望凝聚更多愛心人士的力量,形成更大更持久的社會正能量。 從2011年起,蘇寧連續三年向中國扶貧基金會“筑巢行動”公益項目捐款共計3220萬元,這些錢將為64所小學建設學生宿舍樓—“蘇寧校舍”,以解決當地學子住宿難問題。截止到2014年底,蘇寧已累計捐款超過9億元人民幣。 趙濤 步長制藥董事長 趙濤在第十一屆(2014)中國慈善榜上榮獲“中國慈善事業特別貢獻獎”,他帶領的步長制藥集團支持發起共鑄中國心活動,捐贈過億元提升中國西部欠發達地區醫療水平。他說:“我希望‘共鑄中國心’能夠做到一百年,后面的挑戰是,如何做到一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