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中國慈善聯合會在北京舉辦了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座談會。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出席會議,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等政府主管部門負責人、慈善組織負責人、來自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與會代表就《意見》的重要意義、主要作用和創新亮點等進行深度解讀并展開了討論。中民慈善捐助中心副主任劉佑平表示,《意見》將帶來巨大的影響,第一是我國整個慈善資源或者慈善資本的改變。以慈善信托為代表的慈善資本的快速發展,將會成為中國社會財富發展的一種新常態,進而影響中國的財富生態。第二是整個慈善服務的內容和方式的變革。《意見》以民生為出發點,慈善行業將呈現多種形態,這種發展將會使中國人民的生活方式發生根本性改變。 《意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以中央政府名義出臺的指導、規范和促進慈善事業發展的文件。《意見》確立了慈善事業發展的總體要求,明確突出了扶貧濟困、堅持改革創新、確保公開透明、強化規范管理等原則,從鼓勵和支持開展慈善活動、培育和規范各類慈善組織、加強對慈善組織和慈善活動監管、加強對慈善工作的組織領導等方面提出了諸多具體措施。《意見》的出臺引起了慈善業界的熱烈響應和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 首都慈善公益組織聯合會常務副秘書長、北京市民政局慈善工作處處長程立巖: 《意見》中更多提到了規范,但是沒有提到獎懲,對優秀的組織、項目應給予肯定,而對于表現欠佳的,怎樣去規范和激勵,應該在后續的細則中進一步明確。另外,慈善組織對于兒童福利方面應有更多的支持和介入。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副主任、教授丁元竹: 《意見》鼓勵有條件的宗教團體和宗教場所依法開展各類慈善活動,這點非常好。但是宗教組織參與社會服務和傳播宗教信仰必須分開,不應利用公益慈善活動達到宗教信仰傳播的目的,也不能介入政治活動。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創新與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鄧國勝: 《意見》特別有新意,回應了當前公益慈善事業國際上發展的新趨勢。第一,在籌款方面提出探索股權捐贈、設立慈善信托等,為公益慈善組織開拓了新的渠道。第二,《意見》提出發揮網絡捐贈技術優勢,政府可適當搭建平臺,推動甚至舉辦相關培訓。第三,《意見》鼓勵企事業單位為公益慈善事業提供場所和便利條件。在落實此項的時候,建議選取一些為慈善活動提供場所或便利條件的企事業單位來樹立典型。第四,《意見》倡導金融機構根據公益慈善事業的特點創新金融產品,這可以通過部省協議和部市協議來進一步落實。 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副理事長邢建緒: 《意見》里提到要完善慈善人才培養政策,這需要具體落實,比如從業人員的職稱級別和薪酬待遇,都需要細化。《意見》里還提出全社會都要關心支持幫助慈善事業,甚至談到了場地這么具體的問題,但我們慈善組織還期盼能夠有一個比較綱領性的、能落實的文件,真正有效地推動慈善組織工作。 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黃浩明: 《意見》首次要求各級政府把發展慈善事業作為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國民經濟的相關規劃,這一條寫得相當漂亮。《意見》談到慈善人才培養問題,民促會招聘的員工都是研究生和國外留學生,但工作兩年就離職了,因為收入低,解決不了戶口和住房,這都是我們遇到的需要盡快解決的問題。 華民慈善基金會理事長盧德之: 《意見》經過試點實施之后,《慈善法》的出臺將更具意義。從民間組織的角度來說,現代慈善是解決社會發展歷史周期律的一個重要突破口,慈善事業的發展是一場社會創新,對于高收入階層開展遺產稅、高消費稅等等財政革新,開展慈善信托方面的創新實踐,運用法治建設和社會治理來營造出更好的人民生活環境。 (徐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