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官辦公益慈善飽受詬病,公益慈善去行政化的呼聲越來越高,這既是現實問題,也是值得分析思考的問題。其實,在各類公益慈善組織交叉并存的時期,各自都發揮著應有的作用。官辦公益慈善組織在促進我國公益慈善事業發展方面立下了汗馬功勞,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國家治理體系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公益慈善事業也會進一步市場化,治理也需現代化。在這種情況下,官辦公益慈善組織的一些問題就顯露出來。 有保障就會缺乏壓力。官辦公益慈善組織有許多是事業單位甚至是參公單位,有財政撥款、編制,屬于鐵飯碗,福利待遇有保障,即使不做工作,也生存無憂生活無憂,這就不會有壓力,也不會有動力。財政供養的公益慈善組織少見活力、缺乏創新也就見怪不怪了。 有級別就會自保利益。中國是官本位思想最濃厚的國家,各級官員由于級別所帶來的潛在利益非常豐厚。既然級別是主管單位給的,服從主管單位就是天經地義的,有級別的人和機構無形中進入了官僚體系。而恰恰是公益慈善事業具有它的特殊性,官僚的、行政的、僵化的、固守的思想是不利于公益慈善發展的。如果公益慈善機構的領導人都在做官保官,患得患失,機構的發展必然受到影響。 有系統就會壟斷資源?,F在官辦公益慈善組織都依托一個行政系統,也會通過系統的權力壟斷資源、分配資源,不是市場配置,而是權力配置,嚴重影響公益慈善的市場化、社會化,越是僅靠行政系統,路就會越走越窄,開放的市場也就永遠形不成。 有好處就會關系進人。由于官辦公益慈善組織,尤其是有級別有財政供養的,環境寬松,壓力不大,條件良好,待遇穩定,這就成為一些人除公務員外的較好的職業選擇,也就會成為安排各種關系人員的好地方。真正的人才吸引不到或進不來,無能無用之人倒是進了一大堆,在市場環境下毫無戰斗力競爭力,人才瓶頸成為官辦公益慈善組織的致命傷。 要解決這些問題,即使是官辦,也要按照公益慈善事業的規律辦事。比如探索做實理事會,全員聘用制,彈性工資制,取消主管單位,取消行政級別,等等,都在可研討之列。 資深公益從業者 崔子研/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