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報記者 閆冰 ●相關數字:50% 從平均薪酬水平分析來看,國內基金會當中隨著人員級別增高,與國際機構、企業CSR相比差距越明顯。項目負責人、CSR專員級別以下差距不大,而項目總監、CSR高級經理級別差距近50%。 “本來從事商業領域的獵頭公司開始做公益行業的人才招聘,這也意味著公益慈善領域與經濟社會的融合。”基金會中心網總裁程剛說,在報告中不難發現,本土基金會與在華國際非營利組織以及商業機構中的企業社會責任部門相比,無論從現有薪資還是各種因素發展趨勢都有較大差別,“這個差距估計會存在相當一段時間。” 秘書長能掙多少? 報告主要將基金會及企業CSR經理級別以上的候選人作為采樣對象,發現三類組織對于人才的能力需求不同,各自的內部架構也決定了各自薪酬體系的差異。 企業CSR經理要求人才具備執業經理人素質,各項要求同企業同級別員工一致,薪酬水平也較高。國際機構在中國的分支,沿用的是國際的經驗和組織架構模式,所以薪資水平與企業類似或略低。而國內基金會,尤其是公募基金會,由于受到相關規定限制,人員薪資水平低于前兩類,在吸引人才方面相比之下缺乏競爭力。 “不管是哪個行業,在發展初期能夠引領行業發展、制定規則和發展策略、搭建組織架構等等,都是需要有遠見和一定能力的中高端人才,他們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的。”上海宋慶齡基金會榮譽理事董蕾對《公益時報》記者說,很多機構和項目具備發展潛質,也不乏公眾參與的熱情,但是必須要有好的領頭人。 董蕾坦言,由于目前國內還沒有一個關于公益行業成熟完善的人才養成體系,不像其他行業可以培養出本科、研究生、博士生這樣的專業人才,其他行業也有很多工作后的能力提升培訓,所以公益行業的中高端人才難免要從別的行業當中尋找。 “在跨界的時候,就一定會涉及到薪酬待遇的問題,而大多數人會面臨一個落差。”董蕾說,很多人都不乏愛心和熱情想做善事,但畢竟涉及到收入水平、生活質量,所以一定會面臨一個抉擇。 報告顯示,國內基金會秘書長一職平均工資為年薪30萬左右,而同等職位在國際機構中近80萬、企業中近100萬。“公益行業和商業相比在薪酬水平上還是有一定差距的,與同等資歷的人相比要少30%至50%。”董蕾對記者說。 人才斷層 困境何解 董蕾做了個比喻:人才儲備就像一個金字塔,在塔尖的應該是秘書長以上的管理者,他們平均年齡較大,目前國內很多基金會的秘書長可能是從前在政府、企業工作過的,跨界的。金字塔中間,也就是秘書長以下的中層管理者、機構的骨干力量,這里具備較高素質能力的人才其實就不多了,總監、副秘書長這種后繼的人才力量是很薄弱的,合適的人選很少。金字塔的基底就是機構大量的志愿者、工作人員。“所以對于整個公益行業來說,中堅力量出現了斷層。” 董蕾表示,目前公益項目是商業化運作已經成為趨勢。在這個大趨勢下面,就需要對某一領域有很專注的經驗和知識這樣的跨界復合人才,組織管理、專業技術、籌款這三類人才是各個機構中最急需的。 對于公益行業的人才缺失現象,針對三個梯隊的人才培養已經有很多公益機構介入其中。比如針對大學生的已經有北師大珠海分校宋慶齡公益慈善教育中心;針對現有行業人才進行能力培訓的,有老牛基金會的“慈善千人計劃·老牛學院”,有南都公益基金會的“銀杏伙伴成長計劃”等。 “但這些還遠遠不夠,因為行業發展太快,而行業本身人才存量不夠,所以也需要有更多機構搭建起一個橋梁,讓其他行業的人才能了解公益,帶著他們的專業背景愿意走進公益。”董蕾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