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的作用,為全面開放養老服務市場、改變養老服務業的管理模式、激發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業注入活力。 社會化養老首先就是指社會力量能發揮重要作用和價值。社會組織的快速發展,為社會化養老發展提供強大的推動力。社會組織是提供社會服務的重要力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組織從1988年的4446個,增長到2013年的54萬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和提供就業服務方面,社會組織的作用日趨顯著。特別是6萬多個行業協會、商會和25萬多個民辦非企業單位,在教育、醫療、養老、社會救助、公益慈善方面提供了多樣化、專業化的服務,為進一步加快社會組織的發展提供了非常有力的作用。 社會養老需求增加、政府對養老服務業的鼓勵和支持,以及養老服務業蘊含的商機,促使大量的民間資本流到養老服務業中來,迎接社會資本的增加,也強化了社會養老的動力。十八大以來,中央打出一系列改革的組合拳,通過法規和政策文件,鼓勵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業的發展,進一步激發了社會組織的潛力,增強了社會合力,政府從全能政府正逐步轉變為有限政府。特別是2013年9月份,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對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業從多個方面提出了優惠的政策,其中的亮點是在投融資、稅收等方面都提出了一些政策。 養老服務業蘊含巨大的潛力和社會參與的空間。養老服務業涉及長期照料、飲食服裝、營養保健、休閑旅游、金融地產等方方面面,既是為老人服務的夕陽事業,也是行業中的朝陽產業。全國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提供的護理崗位達到一千萬個,能吸引一批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和大批中小企業。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特別是隨著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社會救助制度和福利制度的完善,使老年人可支配收入逐步提高,養老消費能力逐步增強,這也有力地推動社會化養老的發展。 到2013年年底,投入在養老服務業的社會力量已達到200多億元,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業領域從過去單純的機構養老,擴展到居家、社區、機構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方方面面,從養老服務延伸到養老服務業的各個領域。 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社會力量參與到養老服務業的市場環境當中,提供的養老服務是否優質高效便捷,在于資源效率的配置和公平性。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放開養老市場,將推動養老服務業的有序開放。去年實施新修訂老年保障法,還有2011年出臺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這些都強化了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制度基礎。同時出臺了養老機構設立許可辦法和養老機構的管理辦法,將營利和非營利養老機構納入養老管理的范圍,建立健全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的生活化服務。 當然,我國養老服務業還處于發展初期,尤其是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業的發展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和困難,比如說政策不到位、民間資本參與不充分、民辦養老機構的發展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約等等。 2013年8月16日李克強總理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發揮市場活力,推動社會力量成為養老服務業的主角,2020年養老服務業增加值在服務業中的比重要顯著提升,90%的鄉鎮和60%以上的農村社區都要提供養老服務。 為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國務院的精神,深化養老服務領域改革,從中央到地方,目前正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勵扶持發展參與養老服務業。特別是民政部和國家發改委目前正在積極推動的養老服務綜合改革實驗區的工作,明確提出來要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培育養老服務產業集群等8項主要試點任務。下一步我們將通過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規劃建設投融資、稅費、補貼等方面取得突破,進一步優化社會化養老發展的政策環境。堅持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相結合,使社會力量成為養老服務的主體,成為養老服務和產品的主要提供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