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募捐目標3.5億元的廣州市慈善項目推介會即將舉行,廣州市慈監委將全程介入推介會項目募捐和實施的監督。慈監委聯合廣州民政局發布的慈善組織透明度排行榜也正在準備當中。 “我們只是跨出了一小步,依舊很不成熟,未來還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睆V州慈監委主任委員陶子基告訴記者,“我們的目標是從公募資金監督走向全面監督,通過監督和建議,促進廣州慈善業蓬勃發展?!?/p> 剛履職時曾遭遇質疑 “起源于郭美美事件,得益于《廣州市募捐條例》。”談及慈監委成立的背景,慈監委秘書長冼麗冰說。 2012年5月1日,《廣州市募捐條例》正式施行。廣州希望借此能堵住“郭美美事件”暴露出的募捐漏洞。其中,“強制公開募捐信息、真正實行陽光募捐”等方面的規定,均是全國首創。 同時,該《條例》第三十六條規定,市、區、縣級市人民政府應鼓勵和支持社會公眾、新聞媒體對募捐組織的募捐活動和募捐財產管理使用等情況進行監督。去年6月19日,慈監委應運而生。 廣州市政府對慈監委的成立非常重視。慈監委的批準方是廣州市人民政府,而非廣州市民政局。慈監委主任陶子基說:“當時不是民政局出面邀請我,而是一位市領導直接找我談的話。” 慈監委的人員架構包括15位委員、1位秘書長和1位干事,其中4人是退休之后繼續揮灑余熱。“知名委員的聲望幫了我們大忙。”冼麗冰說,慈監委在剛開始履職的一段時間里曾遭遇“你們哪里的?憑什么監督我?”的質疑,“后來他們得知委員里有剛退下來的廣州市人大副主任陶子基、原廣州中醫院院長呂玉波和全國人大代表陳舒律師等知名人士后,立馬相信了我們,在廣州他們的號召力太大了?!?/p> “官方”和“民間”的交融 廣州慈監委在成立之初便已在章程中對“民間性”、“獨立性”做出了明確規定:“第九條,慈監委委員不得在黨政機關及其工作部門、法院、檢察院和工會、婦聯、團委等群眾團體中擔任專職工作;第十條,慈監委委員不得在按章程規定納入慈監委監督范圍的慈善組織中兼任職務,與慈善組織沒有利害關系;第二十六條,慈監委委員志愿開展工作,不因履職行為從慈監委以及其他相關機構中獲取工作報酬?!?/p> 冼麗冰表示,慈監委是履行對慈善組織社會監督職能的專業的第三方機構,是民間社會組織,它與政府、慈善組織以及其他組織、個人都不存在行政隸屬或控制的關系。 但慈監委委員、《南方日報》??扛敝魅未鬟h程則認為“民間”定位略顯牽強,慈監委暫時離不開政府,最多是一個半官方機構,“首先監督權這把尚方寶劍就是政府給的,而且僅僅在申報一個月后就正式登記為社會團體法人,一般的民間團體怎能做到?” 慈監委辦公地點特別能體現“官方”和“民間”的交融,它在越秀區西湖路99號10樓辦公,也就是廣州市民政局大樓,但慈監委的門牌上只有單位名稱,不像其他民政局處室一樣寫有房間號。 不管怎樣,這種半官方身份給它的監督工作帶來了便利,不少本地草根公益組織都希望得到慈監委的“管教”。廣州和悅社會工作中心在去年的廣州慈善項目推介會上承接了2個項目,成了慈監委履職后的首批監督對象。很快,總干事陳忠華接到了慈監委的電話。 “一開始我很詫異,怎么會有從未聽說的組織突然冒出來要查我,然后有些恐懼,懷疑對方是騙子?!焙髞?,聽說慈監委是政府部門批準成立,委員中包括大量知名人士,陳忠華才打消了疑慮。 去年10月,在提前準備好慈監委所需要的項目報告后,陳忠華迎來了5人監督小組,財務的監督很快結束。他欣喜的是,在現場交流中監督組不僅指出問題,還給出了不少專業的建議。 陳忠華認為,通常來說,政府監管就是民政局的年審,也包括在政府購買項目的中期、末期展開監督。而慈監委的監管時間并不固定,他們更多的是了解困境,給出建議,“就算只有監督我們也歡迎。如果我們是清白的,監督就是一個澄清的好機會?!?/p> 廣州市慈善服務中心主任汪中芳表示,政府監管帶有一定的被動性,除了年審之外一般等到出問題了再去懲處。他認為,慈監委的成立標志政府已完成了思維轉變——社會的事情交給社會來解決,慈善是社會事業,政府監督無法面面俱到,不如交給專業機構。今后應當多發揮類似慈監委這樣民間監督機構的作用,拓寬民間監督渠道,不要等到處罰階段再去監管,政府監督是最后一關,之前就應把問題處理好。對于純草根監督,以上兩位都謹慎地提出:安全性值得商榷,同時慈善機構可能不配合。“我們相信權威、相信專業?!标愔胰A說,但他真的不知道中國如此專業的純草根機構存不存在。 慈善監督機構也需公信力 冼麗冰透露,慈監委成立以來,尚未接到過市民關于慈善捐款或項目的舉報投訴。慈監委仍需要多做工作,同時加強宣傳,讓人們更多了解自己。 慈監委首次履職監督的目標為兩個官辦項目,分別是廣州市慈善會接收蘆山地震救災捐款的情況以及總募款金額超過3億元的廣州市慈善項目推介會,目前調查報告已經出爐,“均未發現違法違規情況”。 《慈善項目推介會監督報告》展示了慈監委的監督流程——先聽取對象匯報,再查閱相關財務報表、工作資料,最后座談。對目前的監督過程,戴遠程認為:“提前讓對方做好準備再匯報,而且一年只看一兩次很難發現什么問題,委員要是能隨時備案監督更好。我對某項目有興趣,自然會好好監督;沒興趣,叫我去也只是‘花瓶’。現在召集人馬組團監督,監督證每次行動結束后就收回等做法還是有些‘官方’風氣。”對此,冼麗冰表示:委員的這些想法,慈監委以前不了解,今后會在規程上加以改進。 在戴遠程看來,慈善機構的公信力建設關鍵還在于自律,有一條捷徑就是利用網絡和電商將信息公開。 對于慈監委今后有無向全國推廣的可能,陶子基說:“現在還沒想到推向全國,先提高監督效果再說,得建立起慈監委的公信力?!?/p> 確實,慈善事業被稱為“透明的玻璃口袋”,公信力是最基本的保證。和慈善機構一樣,慈善監督機構同樣需要建立“公信力”和“良心”。 “目前慈監委的工作困難在于管得太多了,因為現在就這一家,缺乏資源和人手,而業務范圍規定我們要監督廣州市幾乎所有登記的社會組織,很多都無法做細,到最后很可能效果不如設想得那么好。”中山大學教授朱健剛說出自己的擔心。 于是,慈監委主動求變。目前的15位委員包括人大代表、專家學者、律師、會計師、媒體人、醫生、企業家等,但既然已經成為社團法人,20人以上的人數要求必須達到。慈監委準備繼續吸納各界英才,目前已確定將增加會計、有影響力的慈善志愿者以及熟悉政府購買活動的專家。冼麗冰表示,人多了以后,工作更容易開展,覆蓋面就可以從公募資金項目擴大到全部慈善活動。 (據《文匯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