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隨著今年“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的來臨,中國人的飲水安全話題再度升溫。 日前,在北京舉辦的“純凈水生態”高峰論壇釋放出來的信息引起了社會輿論的高度關注。 在這場由華潤怡寶主辦的論壇上,與會嘉賓提出了“飲水安全問題,須著眼于整個水生態系統的修復和治理”的觀點,并向全社會發出了“純凈‘水生態’,我們一起行動”的呼聲,在業界引起強烈的反響。 水生態有難 行業有責 中國水生態的問題主要呈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水資源的短缺,我國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100立方米,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28%。二是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全國年平均缺水量500多億立方米,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三是不少地方水資源過度開發,像黃河流域開發利用程度已經達到76%,淮河流域也達到了53%,海河流域更是超過了100%。四是工農業生活排放的廢水所導致的水體污染嚴重。 其中,水資源的過度開發,則一直以來是公眾對水生態破壞認知的一個盲區。一部分飲用水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不注重對水源地的保護,水源污染和過度開發現象仍然存在。 中國飲料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康永璞女士表示:“打造一個純凈、健康、可持續的水生態系統,飲用水行業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純凈‘水生態’需要實現從企業自治到行業共治,也需要將理念切實轉化成為全行業的行動。” 從近年水生態治理的進程來看,加強對水資源開發的管理規范應該被提上治理的日程。而在自身的商業小利與國人的飲水安全大義面前,飲用水企業又該何去何從? “功能水”or“概念水” 過度營銷 雙重危機 近年來,包裝飲用水的概念越來越多,同時標準林立,導致消費者在選購時常常陷入無所適從的境地。為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不少企業大打概念牌和營銷牌,過度強調飲用水的功能性。 過分強調水種的過度營銷,引發的就是水生態的危機。大量的概念宣傳,給消費者帶來誤導,這種誤導引發的對優質水源地的追逐,更加劇了飲用水企業對水資源的攫取,這無形中又給水生態的治理和修復增加了難度。而水源成為飲用水產品的核心賣點,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了水資源的稀缺和水源污染的嚴重程度。 同時,營銷過度不但對消費者產生了誤導,也催生了行業內的惡意競爭。網絡上和媒體上,水種之爭、概念之爭遠遠多于對水生態保護的提倡與價值主張。在地方上,都在搶占優質水源,火拼銷售渠道,甚至不乏大打出手的新聞,卻很少見到行業內部的交流與探討。當一個行業內部各自為戰、相互為敵的時候,其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感就會被競爭的瘋狂心態所替代,這也是雙重危機的根源所在。 怡寶水公益新高度 純凈“水生態” 3月22日“世界水日”當天,華潤怡寶走進全國數百個高校、社區和城市廣場,和消費者互動,共同開展“一起呵護水生態”的公益活動,旨在通過切實行動,讓消費者了解國內水資源現狀,號召消費者保護飲用水資源,節約用水。 作為中國水公益的先行者與中國瓶裝水企業社會責任的倡議者,華潤怡寶擴大了“水公益”覆蓋的廣度,通過“華潤希望小鎮”公益項目,將公益的觸角延伸至落后的山區農村地區,著力解決我國貧困山村飲水安全問題。 認識上的提高,使得企業的公益不再停留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上,而是轉到防治問題、遏制問題的思路上。整個飲用水行業事關全社會的發展和老百姓的健康,意義非凡且重大。有著“有責任才更信任“的基因和作為行業引領者的全局性的視角和胸懷,這決定了怡寶不是一家”自掃門前雪“的企業,除了自身的產品質量過硬外,還致力于提高消費者對于飲用水的正確認知,積極響應國家標準的統一出臺,并倡導杜絕惡意競爭、營銷過度等誤導消費者的行為,營造純凈的市場環境,真正將純凈”水生態“作為己任。 去年,華潤怡寶發布了國內首份《中國瓶裝水企業社會責任倡議書》,呼吁飲用水生產企業責無旁貸地承擔起對消費者、自然環境的雙重企業責任。而今年,華潤怡寶通過舉辦“純凈‘水生態’”高峰論壇活動,希望進一步推動各方積極投身純凈“水生態”的事業,將自身的“水公益”推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劉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