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第一步:發現一個和你有關的社會問題。公益創業第一步就是發現一個社會問題,但是這個社會問題不是很隨意的,你選擇什么樣的問題都可以,這個社會問題必須要與你的個人經歷、經驗和興趣緊密聯系,這個時候你才會把東西做好。 我所做的事情其實也是跟我自己個人的愛好非常的有關系。非常喜歡旅行,我自己經常一個人背包去全國各地旅行,在旅途中我所經歷的,我所路過的這些鄉村、這些學校、這些小孩子們,其實他們是非常需要外界的關注和幫助的,這就是我個人所碰到的、我所面對的一個社會問題。 第二步:想出一個創新的解決辦法。為什么要創新呢?我很強調創新這一點,因為對一個創業者來說,不管是商業創業還是公益創業,你的創業要能成立,必須要有一個更好的辦法解決你所面對的問題,這個方法應該不是以前有人用過的方法,現在的方法必須是更有效,或者有更低的成本,或者是更有效率,或者是更有效果,所以要有一個創新的方法。 2004年時的數據是每年中國鄉村旅行者的人次是超過3億人次,現在是超過5億人次,所以這個數量是非常龐大的,于是在這兩個數字的背后就產生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法,就是讓這3億人次的旅行者去為這6000萬的鄉村兒童提供服務,就是所謂的“多背一公斤”,用這種簡單的方式,讓每人在旅行的時候,背上一些圖書或者文具,帶給鄉村的小朋友。這是我最初在2004年旅行過程中形成的一個最初的想法,就是當時所謂比較新的模式或者說比較新的方法。 第三步:盡快開始一個行動。第三步是要盡快開始去行動,去測試你的方法,然后根據你測試的結果不斷地進行調整。 當我跟鄉村的這些老師交流時發現其實鄉村的同學更需要的是外界的信息和知識,這也是造成教育不平等的一個很重要的根源。于是我們回來后,就慢慢地把我們的這個“多背一公斤”的活動從最初的圖書和文具這樣的一個物資的傳遞,把它重點變成了一個交流的活動,因為我們覺得對于旅行者一個獨特的、最難得的機會就是你可以到達鄉村,可以和小朋友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這是你在城市里面參與這樣的活動是不能做到的。所以我們整個流程變成了一個“傳遞、交流和分享”的過程。 第四步:如何做得更廣和更深。再往下就開始考慮規模化的一個階段,就是如何從個人行動讓它產生一些真正大的效應,能夠真正去改善鄉村的教育。在規模化里面我們會考慮兩點,就是如何做得更廣和更深。 所謂更廣,就是如何去服務更多的學校,讓更多人參與進來,因為一個人或幾十個人只能服務一所學校和幾所學校,那么中國像這樣的學校有40萬所,就需要我們設計出一種方式可以讓城市的志愿者能夠服務更多的學校,并且他們的這種服務可以自我持續,可以自我管理。 第二個問題是更深,更深就是作為一個旅行者,在這個活動過程中你能帶給鄉村學校的東西是很少很少的,可能就是很少的物資和短時間的交流和互動,那么有沒有辦法通過這樣的行動可以引發更多的行為,通過這種渠道和方法建立的信任和獲得的信息,能夠在將來為學校提供更多、更深的服務。這就是規模化階段需要我們思考、探討的問題。 第五步:一個有長期準備的耐心。對公益創業者來說,很多事情只能是自己盡力而為,但是能不能做成功不是由你個人或者團隊決定的。那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耐心地去等待,特別是在外部的環境上,整個公益創業還在一個起步階段,它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歷練和發展,那么公益創業者作為這個行業的先鋒,你實際上會承受更多的壓力。這個時候,你再努力也不能保證你一定能達到你想達到的結果,所以對于創業者來說,最重要是把心態放平,要學會等待,盡量做好自己的事情。 公益項目“多背一公斤”發起人 安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