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好未來教育作為中小學課外教育的引領者,自成立以來,一直以成為受尊敬的教育機構為企業愿景,堅持“做好教育就是最大的公益”。 好未來的公益之路始于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后,全國上下都在積極為災區捐款捐物,好未來(當時叫學而思教育)也積極行動起來,捐款100萬,并在地震災區援建兩所希望小學。同年,又在湖北、甘肅兩地各捐建一所希望小學。 十年捐建100所希望小學 與大多數企業做公益一樣,好未來在最初選擇公益方式時,捐錢和援建學校是實施公益的主要途徑。但隨后在實踐中發現,國家對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大,貧困落后地區其實并不缺希望小學,學校的硬件設施也并非想象中那么差,簡單的援建和經費上的支持只能改變教育外觀。作為教育工作者,好未來的決策者們更希望給貧困地區的孩子帶去知識和技能,傳遞希望和夢想,幫助他們擁有改變命運的力量。 從那時起,好未來教育終止了原定的“十年捐建100所希望小學”的計劃,開始沉下心來,希望找到一條切實可行的公益之路。 2010年4月,青海玉樹發生7.1級地震,很多孩子在地震中失去了家園和親人,玉樹孩子遭遇的不幸也深深刺痛著好未來每一位員工的心。幾個月后,16名玉樹則熱福利院孤兒來京避難,得知這一消息后,好未來教育找到福利院的領導,表達了為孩子們提供免費教育的想法,并決定派出56位優秀老師為玉樹孤兒們提供全日制的課業輔導。 兩年的時間,玉樹的孩子們從初來時不怎么會說漢語,變得愿意主動表達、交流;學習能力也有了較大的進步。在北京,孩子們不僅感受到熱心人的暖暖關愛,更學會將這種關愛分享給更多的人。 2012年兒童節,16位玉樹孩子與北京的學而思學生攜手共度一個特殊的六一:合作動手將廢舊物品改造成具有實用功能的物品,通過現場拍賣,一起將獲得的善款捐給偏遠貧困地區,幫助6000多名其他山區的孩子有書可讀,傳遞愛心。 教育公益模式形成 與玉樹孩子們的接觸中,好未來感受到作為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對青海玉樹孤兒的資助,也讓好未來看到了一個理想的教育公益模式雛形。也基于這樣的認識,好未來將企業的愿景從原來的“成為中國最大的培訓機構”,變成了“成為受尊敬的教育機構”;將企業的使命由“成就孩子的夢想”變成“給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 2012年是好未來公益事業蓬勃發展的一年,延續著教育公益的理念,好未來發起了“同一課堂”項目,帶領學員家庭、社會志愿者、大學生志愿者們一起深入青海、西藏、貴州、新疆、云南等地的貧困學校開展支教與調研項目。希望通過趣味特色課程讓山里的孩子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打開一扇通往夢想的窗口。 從最初的援建學校,到資助地震孤兒來京學習,再到搭建聯通城市與山區教育的“同一課堂”……好未來的公益之路已越走越寬廣。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發生7.0級地震。好未來第一時間作出決定,向雅安災區捐款100萬,用于當地災后重建和教育援助。好未來與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希望工程聯合開展四期雅安中小學教師培訓,共計培訓200名教師,幫助教師發展專業能力,提升教學技能。 2013年8月23日好未來十周年之日,好未來集團總部連同旗下5大事業部及15所城市分校的全體員工近萬人走進打工子弟學校、貧困學校支教,或是參加社區志愿服務,通過全員志愿行動的方式慶祝集團生日。2013年10月8日好未來公益基金會在北京市民政局正式注冊成立,首推“同一課堂”、“萬門大學”、“教育研究院”三大公益項目,好未來教育希望通過公益項目的實施,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豐富的教育資源分享給更多有需要的人,促進教育資源公平化。 發起單位 好未來教育 項目名稱 好未來教育“同一課堂”項目 項目簡介 “同一課堂”是好未來教育重點公益項目之一,旨在通過支教活動及長期的教學幫扶,幫助改善偏遠貧困地區的教育水平,讓山區的孩子們能和城市孩子一樣,享有同等的教育理念、教學條件及教育關注,讓教育資源突破時間、地域的限制。2012年-2013年,好未來已開展兩期的暑期支教活動。好未來30多名優秀教師、9個學員家庭以及社會志愿者、大學生志愿者一起,赴貴州、青海、云南、西藏、新疆等貧困地區學校開展支教活動,將優質的教學資源帶到山區,為那里的孩子送去關愛,讓山區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樣,同在一片天空,享有“同一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