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為互聯網金融大潮下的實踐者,宜信公司的“宜農貸”以新科技為依托的創新公益模式和金融扶貧理念獲得了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 “宜農貸”是宜信公司2009年推出的公益理財助農平臺,借助互聯網把城市個人愛心出借者的零散資金匯集起來,提供給中西部地區需要資金支持的農村借款人,幾千元的資金就可能改變貧困農戶一生的命運。 模式創新, 實踐宜信公益夢 “宜農貸”平臺采用互聯網愛心出借助農模式,目前平臺的主要服務對象是中國貧困地區的農村婦女。愛心出借人可在“宜農貸網站”瀏覽借款農戶的信息、借款用途、家庭經濟情況等,選擇想要幫扶的農戶并愛心出借。這種模式使公益參與變得直接、透明、高互動。截至目前,宜農貸平臺農戶還款率100%。 作為一種“可持續扶貧”的創新公益模式,“宜農貸”突破原有以捐贈方式為主的“輸血”式扶貧模式,以借貸方式實現“造血”式扶貧模式。宜農貸相信“窮人有信用,信用有價值”,堅持“借而非捐”的公益模式。 “金融創新最終是為了創造更和諧、美好的社會,宜農貸平臺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宜信推動我國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的有益嘗試”,宜信宜農貸平臺負責人徐秀玲表示,宜農貸激發了社會各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它以輕松的形式,使人人參與公益變得觸手可及。突出的“社會參與”理論與實踐,讓“人人可慈善”的理念得到更好詮釋和傳播。 在社會廣大愛心人士的關懷和支持下,宜農貸4年累計促成助農金額超5200多萬元,102000多名愛心人士通過平臺幫扶9000余貧困農戶,有力支持了小額信用貸款助農事業在農村蓬勃發展。 踐行責任, 戰略引領公益創新 宜信公司成立七年來,正是通過創新的模式和理念,堅持“借而非捐”的公益理念,搭建了公益助農、職業教育和小微企業服務三大平臺,通過線上與線下服務相結合的方式,全面支持工農學商的發展,先后幫助數萬名貧困農戶、大學生、工薪階層、微小企業主釋放信用價值、獲得信用資金,實踐了普惠信用的理念。 與此同時,宜信也積極參與社會公益領域各類創新平臺的項目與實踐。2013年9月22日,在第二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上,宜信公司與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簽訂了《捐贈協議》,向童緣聯合勸募計劃下的童緣圖書漂流箱和童緣心立方各捐助10萬元,支持這2個針對雅安當地兒童的項目開展,活動預計使7個學校的近3000名兒童受益。據悉,聯合勸募是國內公益領域新興的公益資源組織與分配模式,宜信通過此次與兒慈會的簽約合作,成為兒慈會聯合勸募平臺的首批出資方。 作為一家創新型服務業企業,宜信自成立之初,就將企業社會責任上升到企業戰略層面,將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經營戰略相結合,打造戰略型企業社會責任。今年6月,宜信公司發布了第二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報告圍繞信用如何創造和分享的整個價值鏈展開,闡明了“信用創造共享價值”的核心理念,并充分展現了宜信以信用為載體,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努力。 (白曉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