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上接08版) 2010年2月,原國家衛生部與中國紅十字會共同合作,計劃在全國對人體器官捐獻工作進行為期3年試點。今年2月,三年試點期限滿后已有19個省、市加入到人體器官自愿捐獻工作。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提供的捐獻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五月,全國完成器官捐獻總數2250,截至2013年8月30日,中國公民自愿捐獻器官1038例,救治了2830名患者。 計算機匹配破除“潛規則” 9月1日施行的《人體捐獻器官獲取與分配管理規定(試行)》中,要求人體器官獲取組織(OPO)將獲取器官信息必須上傳至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同時,全國165家有資質進行器官移植的醫院也必須將等待移植患者信息上傳至平臺中,分配由計算機自動匹配完成,整個環節中并沒有人為參與。 登陸“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后,電腦屏幕上顯示出三個獨立的分系統,“潛在人體器官捐獻人識別系統”、“人體器官移植等待者預約名單系統”、“人體器官捐獻人登記及器官匹配系統”。 捐獻者如果愿意捐獻器官,首先要將相關信息錄入捐獻者數據庫。等待者的病情、血型等基本情況則錄入等待者數據庫。一旦有器官捐獻,系統將根據患者病情、等待時間、所在區域等動態評分,最終選出得分最高的受體。 強制使用人體器官分配系統后,在高敏的同事、另一位器官協調員孟葦看來要比不強制好多了,起碼這種新方式下違法的成本增加了許多。 “一臺器官移植手術需要醫院方面各科室的醫生數十名,如果這種情況下移植器官出現灰色地帶,并不是走系統下來,那這個團隊都得被集體封口,另外能在國內做這種手術醫生大部分都已經成了各個學科的學術帶頭人,根本不會因為一些小利益而去冒著醫院摘牌、個人除名的風險,如果還有這種不通過系統分配直接進行移植的醫院和個人就已經涉嫌違法犯罪了,這樣看來理論上是強了很多。”孟葦說。 為消除器官捐獻與分配領域的不公平、不透明,雖然,《管理規定(試行)》中并未明示對違禁行為的處罰,但提出“涉嫌買賣捐獻器官或從事與買賣捐獻器官有關活動”的醫生或醫院,依照《刑法修正案(八)》和《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已涉嫌構成犯罪,須移交公安機關和司法部門查處。 國家衛生計生委人體器官移植臨床技術應用管理委員會主任黃潔夫說,對捐獻器官做系統外分配,偽造醫學數據騙取捐獻器官等行為,本身就涉嫌買賣器官,可以對涉事醫生和醫院進行處罰,吊銷其器官移植資質。 讓器官無償捐獻 回歸公益屬性 在現有醫療條件下,對于一部分病癥頑疾而言,器官移植幾乎是唯一的治療辦法,如果沒有足夠的器官捐贈,這些患者無疑將不得不忍受病痛的折磨甚至失去生命,器官捐贈體系的建立,無疑是器官移植治療的基本前提。 世界衛生組織此前一項研究表明,中國公民的器官捐獻率每百萬人中只有0.03例,而全球器官捐獻率最高的國家西班牙則是每百萬人中有350例,二者相差1000余倍。 高敏對記者表示,從2005年深圳進行了第一例多器官捐贈開始,到2012年3月在杭州召開的器官捐獻試點總結會議上公布的數據,全國捐贈器官數量為207例,但從這一天開始至2012年底,我們的器官捐獻就已經達到了500例子,這足以看出公眾的觀念在轉變。 “器官捐獻都是無償的,我們不會因捐贈者捐獻器官而給予回報,但一定程度上安撫和救濟還是有必要的,一般捐獻人家里面并不富裕,如果人體器官協調員抵達現場后發現捐獻者是因為捐獻想要獲得某中補償而決定捐贈,我們肯定會放棄受捐,在這里一定要保證捐贈的公益屬性?!泵先斦f。 陳明軍在即將掛斷電話時對《公益時報》記者表示,“看到全國有那么多得患者在醫院排隊等待救治,不管弟弟器官用到誰的身上,主要能幫到他,我想弟弟的決定就是正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