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彭林鈺和劉會香分別是北京林業大學大二和大三學生,她倆剛入學開始,就加入了北京林業大學社團“愛心家園志愿者協會”,開始了利用周末時間去照顧一對老年夫婦的志愿者生活。 她們并未想到,剛入學時為貪圖新鮮勁兒加入社團去關愛老人的行動,會一直堅持到現在。 “是責任感讓我們堅持下來。我們每周末會去給老人讀書,并且還可以和老人聊天。”彭林鈺說,她們現在和這對老年夫婦早就像朋友一樣無話不說了。 而這對子女都在國外的老年夫婦,早對年輕的大學生志愿者形成了依賴性,每周聽大學生志愿者讀書的時間,已成為他們老年生活中最快樂的一段時光。 青春伴夕陽微行動啟動 為號召廣大青年人,特別是大學生群體用自己專業和所長,像彭林鈺和劉會香所在林業大學一樣,開展校園與社區、敬老院等涉老機構的結對幫扶活動,由全國心系系列活動組委會、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等單位主辦,愛心企業京都念慈庵總廠有限公司協辦,北京林業大學承辦的第三屆“心系老年——孝心工程”青春伴夕陽微行動活動于5月8日在北京林業大學啟動。希望鼓勵和號召更多大學生積極參與到“心系老年——孝心工程”青春伴夕陽微行動活動中。 “通過青春伴夕陽微行動活動,不僅讓青年人學會感恩父母,關心全天下的老年人,用實際行動踐行孝心倡議,同時通過老年人對年輕一代的言傳身教,讓同學們學習老一輩的優秀品德、寶貴經驗,豐富青年人的精神財富,讓‘心系老年——孝心工程’青春伴夕陽微行動活動成為社會上一道美麗的風景。”主辦方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老人很樂觀堅強,他們的精神也在感染著我們。”彭林鈺和劉會香告訴記者,當老人讓幫忙解釋藥瓶子上英文的意思時,她們才知道阿姨身患重病,但老人在她們面前時一直笑呵呵的,“很風趣,從來沒有抱怨。” 老人將占三成 截至2011年末,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8499億,預計2050年,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將達31%,特別是80歲以上高齡老人和失能老人以年均100萬的速度增長。這意味著:中國正在步入“深度老齡化”社會。 人口老齡化是中國目前面臨的主要社會問題之一。“421”(一對夫婦贍養四位老人、生育一個子女)家庭大量出現使贍養老人壓力進一步加大。“空巢老人”在個別大中城市甚至已超50%。像上文提到林業大學兩位大學生照顧的老年人,反映出諸多“空巢老人”所面臨的共同問題:有子女,但子女不在身邊,不能完全滿足老人需求。 人口老齡化加速對中國傳統家庭養老方式提出嚴峻挑戰。對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文化等需求凸顯。 專家認為要解決中國養老問題,除加強制度建設即養老保障、醫療保障、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還需加強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孝道教育,尤其應在年輕人中普及“尊老愛老敬老助老”觀念。 傳承中華孝道 5月8日當天,主辦單位領導、中共中央委員、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原全國婦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黃晴宜宣布第三屆“心系老年——孝心工程”青春伴夕陽微行動活動正式啟動。隨著大學生志愿者團旗幟的緩緩拉開,30所大學的孝心微行動實踐任務書呈現在大家面前。 首批加入“心系老年——孝心工程”青春伴夕陽微行動活動的30所高校的大學生代表現場領取了結合自身專業特色的孝心微行動實踐任務書,并承諾將在今后的活動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實踐孝心善舉,為自己的父母及廣大老年人送去更多的關愛。北京大學中文系的大學生志愿者將為10位不同行業領域的80歲以上老年人各寫一本回憶錄,以推動孝心傳承。 大學生志愿者代表現場宣誓,表示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要積極參與到孝心行動中來,參與到中華孝文化的傳承中來,同時向廣大青年人發出倡議:弘揚孝心美德,孝敬父母,關愛天下老年人;踐行孝心倡議,學習先輩寶貴經驗,傳承中華孝道文化。 孝敬老人并不意味著只是付出,還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彭林鈺和劉會香告訴記者,通過照顧老人她們獲益頗多:學會與人溝通,尤其是與不同年齡段人的溝通,“和父母溝通也比以前多,更能體會父母的不易”;學會了堅持,明白決定做一件事就要善始善終,“從剛開始圖新鮮,到現在有責任感的堅持”;感受到被信任,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老人出門時,會緊緊拽著我們的胳膊,讓我們覺得,我們是如此被信任,心中就會充滿正能量。” (徐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