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社會創新
   第08版:特別報道
   第09版:特別報道
   第10版:三棱鏡
   第11版:專題
   第12版:專題
   第13版:專題
   第14版:國際 案例
   第15版:國際 觀點
   第16版:公益第一訪談
民間NGO救援這5年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社會創新

第08版
特別報道

第09版
特別報道

第10版
三棱鏡

第11版
專題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國際 案例

第15版
國際 觀點

第16版
公益第一訪談

新聞內容
2013年05月14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興趣熱情到專業理性 單兵作戰到團結協作
民間NGO救援這5年

    圖為沈陽藍天救援隊2013年3月進行的搜救演習,民間救援組織日益注重提高自身專業化水平

    圖為蘆山地震中廈門藍天救援隊隊員在進行災民安置工作

    汶川地震五周年特別策劃之一

    ■本報記者 張明敏

    “2008年汶川地震時,救援隊指揮部還在距離震中20多公里外的成都,這次蘆山地震我們已經把救援隊移到了震中蘆山縣、寶山縣,進行就地指揮救援,指揮部由震區移向震中,這就是5年的變化。”北京市紅十字會藍天救援隊籌建者之一張清臣對《公益時報》記者表示。

    張清臣所在的北京市紅十字會藍天救援隊最早在2007年由一批戶外運動愛好者志愿發起,是一支從事搶險救援的民間公益性團體。2010年9月在民政局正式登記注冊為北京市紅十字會藍天救援隊,這支隊伍也是中國第一支由民間志愿者自發組成的緊急救援專業機構。

    和北京市紅十字會藍天救援隊一樣,民間救援組織在經歷了汶川、玉樹、彝良和蘆山四次強震及其他災害之后,北京市紅十字會藍天救援隊救災能力、專業化水平得到了迅速發展,其表現也愈加成熟,也得到了公眾的信任和認可。從一腔熱血的“散兵”作戰,到訓練有素的專業出征,再到裝備精良的團隊協作,這一路走來,民間救援組織在成長。

    5年前救災各自為陣

    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北京紅十字會藍天救援隊作為唯一一支整體進入災區的民間救援力量,開始了在災區的搜救行動。

    “當時得知汶川發生地震的消息,我們開始往震區前進,行進過程中看到有很多民間NGO組織和我們一樣向災區進發,這些組織中有些是幾個人結伴,有些就是一個人。這些救援力量和政府專業救援力量形成鮮明對比,除了人員數量,我們在救援專業設備、自身裝備上也相差太多。”張清臣回憶說,“大家到了災區后基本上都是各自為陣,各救各的,互相聯系也不是太多,更談不上協作了。”

    浙江省蒼南縣壹加壹應急救援隊是2007年由蒼南當地群眾自發組建的一只民間救援隊伍,后在民政部門登記注冊。該中心理事長、執委會主任張炳鉤在接受《公益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早期民間救援大多就是憑著一種熱情,并沒有考慮太多救援過程當中的其他因素。”

    “早期的救援就是這樣,大家大多都是憑著熱情去做,災害發生后大量的民間組織和個人都往災區沖,有的速度倒是挺快的,但當時對于震區的實際情況是怎樣大家都不了解,盲目往里沖反而使志愿者變成了災民,這給災區救援增加了不少負擔,使真正需要救助者得不到有效救助。”張炳鉤如是說。

    山東省紅十字會藍天救援隊隊長王驍宙參加了蘆山地震的救援,4月23日下午2點,他剛剛從四川蘆山縣城挖掘出一個遇難者,接著他便原地休整等待次日再次進入災區運送物資。說起這次蘆山地震救援與五年前汶川地震相比,王驍宙覺得,“那時候我們這些民間志愿者就像是剛剛落地的嬰兒,經歷了這五年的歷練,我覺得現在我們快小學畢業了。”

    這也是很多民間救援隊志愿者的共同感受。

    從興趣到專業的過渡

    “這次蘆山地震中救援隊就將大本營設到了震中蘆山和寶山,救災指揮部的前移也是需要科學的軟實力和設備硬件實力來支撐的。”張清臣說。

    回想2008年時北京市紅十字會藍天救援隊救援指揮中心還設在距震中200公里外的成都,這一前一后的距離變化不難看出民間組織救援隊伍專業性和地位的改變。

    “現在的災后救援和重建并不只是單靠人來進行了,各種先進設備都能發揮作用,比如這次蘆山地震中,每個深入災區的志愿者都帶有相應的定位通信設備,在到達目的地后都能夠立即通過通聯設備發回信息,后方的接收團隊能夠立即將這些信息匯總并編制成救災地圖信息供救援隊和其他組織共享,這就大大提高了救援的準確性和專業性,這種專業性在5年前肯定是不具備的。”張清臣說。

    張清臣作為北京市紅十字會藍天救援隊籌建者之一,也見證著救援隊的成長壯大,“現在的藍天救援隊在全國已經有70多只分隊,隊員近30000多人。”

    而起初,浙江蒼南壹加壹應急救援隊還是僅僅只有一只由多輛出租車組成的救援隊伍,在2007年當地蒼南遭到臺風襲擊時,這只車隊在配合政府救治傷員上出力很大,如今救援隊已發展成為擁有海、陸、空立體救援體系的救援隊伍。2011年7月23日,浙江溫州發生動車事故,壹加壹應急救援隊組建的動力傘空中搜救隊現場航拍救援,及時將航拍視頻和照片提供給相關部門和媒體。

    “所謂海、陸、空救援體系都是在我們逐步發展過程中建立起來的,政府購買服務目前也是組織發展的一個方向,2012年壹加壹被購買了121萬元的社會服務項目,這部分錢將會用在組織隊伍體系建設和普及型培訓上,這對于民間組織整體建章立制和隊伍專業性培訓上將會起到很大作用。”張炳鉤說,“過去救災可能靠興趣,現在靠的是專業。”

    散兵作戰到團結協作

    “過去我們都是‘散兵’作戰,現在都開始‘抱團’了,這并不意味著各個組織間誰領導誰、誰管理誰,大家都是統一協作形成共識,目標集中,就是為當災害發生后能夠第一時間救人,同時在災害退去之后還能夠進行災后重建。”張清臣說。

    2012年9月17日,云南省昭通市彝良縣發生5.7級地震,震后大批社會組織和民間NGO涌入,造成災區短時間路途堵塞,當地眾多民間組織響應號召自發成立“彝良縣抗震救災民間聯合工作站”,對前來參與救援的民間組織和個人進行統一集中安排接待。

    在云南彝良地震和蘆山地震中,均出現了聯合救援、救援聯盟、服務中心等這樣的組織,這些組織像一個中轉協調處,可能擁有很多的NGO和志愿者,他們的作用是將這些力量集中整合、共同協作,同時為前來進行救援的民間組織提供相應的物質保障和后方支持。這大大提高了民間救援的團隊協作能力和效率。

    “我們就是專門為進入災區的民間組織提供組織服務的,有很多民間組織帶著自己的裝備來到災區展開救援,但隨著救援逐步推進,隨身所帶的物品會消耗殆盡,這時他就需要補充,也就說這個后勤補給非常重要,我們會給這些民間組織提供相應的物質條件支持,使他們能夠更好地在災區展開二次甚至是多次的工作。”華夏公益服務中心發展中心負責人鄭壹零對《公益時報》表示。

    華夏公益服務中心是一個專門為民間NGO提供后勤補給的專業平臺,他下設的13個分中心分別承擔宣傳、發展、保障等事宜。

    在蘆山地震中,由宣傳中心派出的200多名志愿者分散到震區各地采集地理信息,反饋匯集成重要地理坐標以“益云救災地圖”的形式統一進行發布,給當地政府和民間組織救援提供了強有力的地理位置保障。

    “其實我們這也是一種‘抱團’,將民間NGO各自資源統一起來,不僅僅只是體現在黃金72小時救援過程中,而且還體現在重建中,我們為當地民間大小NGO提供了固定的辦公場地,給他們展示自己的公益項目。”鄭壹零說。

    “起初以分散的單兵作戰的發展模式根本不能使救援效能發揮到最大,這其中可能有很多都是在做重復的工作,現在‘抱團’式救災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救援力量發揮到最大,從而救援效率也得到極大提升,這應該算是民間組織通過多次災害性試驗而形成的共識。”張清臣說。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麻豆|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 |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久| 伊人青青综合网站|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站中国|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 |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网站|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 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婷婷| 亚洲综合日韩中文字幕v在线| 色狠狠色狠狠综合一区| 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蜜桃三电影| 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 伊人伊成久久人综合网777| 天天综合久久一二三区| 亚洲综合自拍成人|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综合网| 狠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俺|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伊人久久成人成综合网222|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亚洲国产综合欧美在线不卡| 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成人综合伊人五月婷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久| 日韩欧国产精品一区综合无码| 伊人丁香狠狠色综合久久| 综合精品欧美日韩国产在线|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 亚洲综合图片区| 久久久久AV综合网成人| 狠狠色丁香婷综合久久|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 亚洲色婷婷综合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