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意大利托科鎮 意大利的高電價在歐洲名列前茅,幾乎等于美國平均電價的三倍,長期以來,這一情況在石油價格的波動下也無力扭轉。而同時,再生能源的成本卻正在快速下跌,尤其是在歐洲大部分國家,政府保證以誘人的價格購買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更增添了再生能源的吸引力。 托科(Tocco da Casauria)位于意大利中部山區,整個小鎮住著約2700個居民,屬于比較貧窮的地區。當你從小鎮街道上向遠處望去,可以看到矗立著的崎嶇山脈,在冬季則會出現雪白色的山頭,以及相形突兀的四座風力發電機。托科處于絕佳的地理位置,剛好位于一處風口,早上有來自山區吹來的氣流,下午也有從海上吹來的強大陣風。因此,風力發電機幾乎每天24小時運轉,產出的電能比小鎮所需電力還多30%。 事實上,托科早于1989年就由早期的歐盟選為風力發電示范計劃的地點,不過舊型風力發電機最多僅能供應小鎮電力需求的25%,且還帶來擾人的噪音。直到近幾年,借由技術的進步才于2007年和2009年分別建置四座安靜無噪音的風力發電機。由于政府經費不足,當地采取與一間意大利私人能源公司SOLO RINNOVABILI SRL合作的方式,讓該公司負責興建風力發電機并得到所有權和經營權,將多出的30%電力回賣給意大利國家電網;而風力發電機的用地則是向托科小鎮租借而來,在2009年該公司便將賣電所創造出的一年約30萬歐元利潤,部分回饋補助地方小學的營養午餐(每天午餐成本減少約1歐元以上)以及替學校整修防震設施等服務,而一般居民也得到了諸如垃圾清理、街道清掃、除草等地方稅收的減免(每戶一年僅需繳交120歐元,等同于每周節省1至2歐元的開銷),甚至還補助約2萬歐元讓地方居民享有地方健康溫泉的折扣。 相對于現今意大利的物價攀升,一個家庭一個月必須多出120歐元以上的支出,假設以當地仰賴橄欖園維生的一般居民來說,其平均月薪約1200歐元左右,對于當地一般家庭將會是非常沉重的負擔。托科的風力發電則為廠商與政府簽訂固定價格收購的合約,雖然讓小鎮居民能節省的電費有限,但是能夠提供小鎮用電自給自足,減輕物價波動帶來的影響;再加上風力發電創造一年約30萬歐元的利潤,回饋給居民一個月的補助或優惠就達百歐元左右,并且還提供其他公共建設的服務,讓許多當地居民對于巨大的風車持歡迎態度。 此外,僅僅依靠風力發電仍存在停電風險,于是借著風力再生能源的開發勢頭,托科又興起太陽能發電板的投資,在街道、公共設施和墓地等地帶設置太陽能發電板,每年產生約2千到3千歐元的收入以支付其保養費用。除此之外,越來越多的富裕家庭在家中屋頂設置太陽能發電板,如鎮中一名富裕屋主表示,原本對于這筆支出并不看好,但是他發現其后的每月電費最多可節省約600多歐元,他便認為這筆投資非常值得。 雖然意大利還有其他地區同樣運用再生能源發電滿足用電所需,可是因為托科是其中規模最大及最先進的一處,可謂為可持續發展的最佳示范。不論是利用風力、太陽能或其他再生能源的類型,托科都能作為其他地方的學習對象,而其中的30萬歐元利潤代表著再生能源只要能被充分有效地運用,不僅是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其中更潛藏著不容小覷的商機,并提高政府和商家對再生能源投資的意愿?;仡^來看,全世界面臨油價、電價不斷高漲,若能發展既環保又較安全的再生能源且有效率地利用發電,還能將額外利潤回饋大眾,帶動大家對綠色生活的向往,創造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才是未來趨勢所在。 2.美國特里蒙特鎮 明尼蘇達州南部小鎮特里蒙特(Tremont)位于美國大平原腹地,常住居民僅754人,主要從事玉米、大豆等農作物種植。然而,就是這個鮮為人知的農業小鎮,在風力發電領域卻走在全美國前列,成為開發利用潔凈能源的“領頭羊”。 在特里蒙特鎮邊緣,67臺巨大的風力發電機分布在大約36.3平方公里區域內,供電能力可滿足明尼蘇達州2.9萬戶家庭的需求,每年為當地農場主和政府創收大約200萬美元。 早在美國汽油零售價格攀升至每加侖4美元即每升大約1.057美元之前,那里的一些農場主就看準風力發電蘊藏的巨大潛力和商機,開始投資興建大型風力發電站,可謂獨具慧眼。 2003年春,當地的大河能源公司通過招標方式,尋求可再生能源項目承包商。 當時,看準機會的50名農場主一起競標,最終從多方競爭中脫穎而出,成功中標。2005年11月,項目正式開始發電。 由于缺乏經營管理經驗,特里蒙特風力發電站起初盈利很少。而一旦風力發電機出現故障或是渦輪葉片折斷,農場主們還要自掏腰包進行維修,因此常常入不敷出。 最終,握有項目經營權的農場主們通過招標方式,選擇專業的PPM能源公司作為其風力發電設備操作商,共同經營特里蒙特風力發電站,隨后經營情況逐漸好轉。 如今,特里蒙特風力發電項目第二階段工程即將正式啟動。屆時,風力發電站的風力發電機數量將增加一倍。此外,項目第三階段的實施計劃也已開始起草。 值得一提的是,特里蒙特風力發電項目的分紅方式與眾不同。與傳統分紅方式不同,他們不僅可以通過向項目出租風力發電機,收取相應租金獲利,還能額外獲得每4平方公里10美元到25美元不等的占地補償。此外,項目還規定,不論是否擁有風力發電機,任何在項目中入股的農場主均可依據他們所擁有的土地面積大小,分得相應紅利。 3.丹麥薩姆索島 丹麥薩姆索島(Island of Samso)僅有4000人口,綠色的農田上,甚至波浪起伏的北海里,都豎立著高聳的風力渦輪機;黑麥、小麥和麥稈用來為一層平房供暖;屋頂瓷瓦上鋪滿了太陽能電池板。 薩姆索風能項目并沒有得到政府的建設補貼,島上居民共投資4億丹麥克朗(約8435萬美元),即人均超過投資2萬美元建成了這個風能基地。 薩姆索島處于丹麥地理中心,過去以早季土豆聞名。而今,11架岸上的風力渦輪機就足以滿足島上所有居民的電力需求;另外,島上70%的家庭用生物燃料或太陽能供暖。 盡管一部分島上居民仍靠煉油爐供暖,島民仍離不開汽車,但10架海上風力渦輪機,加上岸上的11架,足以抵消汽車和其余仍依靠石油供暖德30%家庭的碳排放量,從而使薩姆索島實現“碳中和”。為促進風能的普及,丹麥政府以風能消費花費中的20%至50%補貼風能的生產。 許多薩姆索島民購買了岸上風力渦輪機的股票。起先,他們最初希望8年至10年之后能收回成本。但是沒料到,推動渦輪機槳葉轉動的風力,比估計的要強10%至15%,從而也縮減了成本收回期。 這個項目也吸引了世界對丹麥風能的注意。許多國家都希望能做到利用當地資源,像薩姆索島這樣,不僅生產自給自足的能源,而且還將綠色能源出口。 (高文興/編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