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報記者 王會賢 不老屯鎮史莊子村,是密云縣山洪泥石流險村搬遷計劃中最先遷入新居的村落之一。去年年底搬遷完成之后,經濟成為新村建設中的首要問題。這一年內,在數家知名企業的幫扶下,“云峰山薰衣草節”、“不老養生宴美食節”等旅游活動相繼展開,還有特級廚師來向當地民俗戶傳授民俗美食烹飪。目前,史莊子的民俗旅游初具規模。這是密云縣志愿服務進網格項目中推動的一項重要內容:社會資源下沉進網格。 建立完善、便捷的 社會服務體系 據密云志愿者聯合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方建卿介紹,在大量前期基礎工作的鋪墊下,密云縣今年年初正式推行志愿服務進網格工程,目前已取得階段性進展。網格化首先是一種社會服務管理體系,即根據科學的管理理念和先進的科技手段,依據地理類別,把土地像圍棋棋盤一樣,劃分成若干個小格,每格安排專人負責承擔格內的社會服務職責。志愿服務進網格項目是按照密云縣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體系的總體部署,在全縣327個行政村、百余個街道再加上山場、河流劃分出來的5000多個網格中,設立志愿服務站點,每一格設網格志愿服務引導員。網格本身成為志愿服務的微循環單元,可以獨立運行服務項目。當網格中的力量不夠時,還可以發動其他志愿團體協同參與,為網格輸血。目前,密云縣的各級志愿服務隊、服務站將近2000個,正式備案的志愿者人數為7.5萬。 網格化的兩個最大優點,一是志愿服務組織體系更加完善,利用覆蓋全縣的志愿服務站,采用現代化的管理方式,及時匯聚信息,達到對整個縣域的精細化管理,使服務項目更加科學、系統、規范,也為網格內矛盾的化解、安全隱患的解決提供了很大的支撐;二是志愿服務的供需環節更加便捷流暢,網格化后,每個網格針對的服務實體更加明確,對群眾的需求更為清晰,可以讓服務項目更貼近實際,符合民意,也讓以前大多局限在縣級層面的專業機構志愿服務隊更方便下到基層,讓全社會的志愿精神得到最大限度的激發。 服務機制的探索 在志愿服務進網格項目推向深入的過程中,如果每個網格都建立新的志愿服務站,那無疑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密云縣的解決辦法是,在完善村(社區)志愿服務站的基礎上發動更廣泛的社會志愿者參與到網格化服務體系當中。比如發動就近的村民參與山場網格的山林、水庫保護等志愿工作,發動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等認領網格。例如,在派出所認領的網格內,片警執行日常任務之余,可以借助貼近群眾的優勢,關注這個區域內的各種大小民生問題,志愿服務成為他原有職業的延伸。密云志愿者聯合會每年會對各志愿服務站進行檢查、考核,提供指導和監督,并對優秀活動、項目推薦表彰。 志愿服務站細致廣泛的分布,讓普通人參與志愿行動更加方便,個人可以直接到最近的志愿服務站登記,提高了大家的志愿服務意識。而在志愿者服務時間及質量評定上,密云縣直機關工委和鼓樓街道推出了“時間銀行”社會公益活動儲蓄模式,將志愿者服務時間寄存,當志愿者遇到困難時可以從中支取“被服務時間”,以制度的形式調動人們志愿服務的積極性。密云縣正擬將這種模式在全縣推廣。接下來,密云志愿者聯合會還會在志愿團隊和項目的科學分類、網格建立工作臺賬等方面繼續推進。 志愿服務進網格項目是由密云縣志愿者聯合會主抓的,并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方建卿表示,這樣涉及方面非常廣的項目,需要人力、物力的支持和輿論的關注,需要調動多方面的資源,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推動,是很難達到現在的效果的。 志愿服務管理因時、因地制宜 北京市志愿者聯合會工作人員于鑫告訴記者,他們一直在關注密云志愿服務進網格項目的進展,并會在適當時候進行調研,希望可以對全市志愿服務提供借鑒。然而每個區縣有自身的歷史和特點,管理方式也不盡相同。北京當代志愿服務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宣武區以“綜合包戶”為主要形式的學雷鋒活動,群眾開始大規模參與志愿服務則是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始的,各區的發展情況、定位也有所不同。 相對密云的網格化,朝陽區的志愿團隊服務模式可以說是鏈條式的。朝陽區青年志愿者協會秘書長文丁介紹,朝陽區有四支志愿團體隊伍,包括區內14所高校及區外3所高校的學生志愿者隊伍,主要依托高校團委發動;名為“陽光伙伴”的社會公益組織聯盟包含36個公益組織,涉及殘疾人、老年人、流浪動物等諸多方面;北京奧運會之后保留的“藍立方”城市志愿服務隊伍,以信息咨詢、應急救助、語言翻譯為主要內容,成員來自社會志愿者和高校學生;與中國傳媒大學合作建立的朝陽區青年志愿者協會記者團,采集志愿活動信息,在區內媒體發布。除此之外,還有企事業單位志愿服務團體。文丁表示,下一步還會繼續擴大志愿者隊伍的范圍和種類。人們可以通過“志愿朝陽”網站和服務熱線,了解各志愿團體正在進行的項目和活動。朝陽區在大型活動、賽事的志愿服務上已經非常成熟,充分發動高校志愿者力量,也讓朝陽區的志愿活動充滿活力和青春氣息。 北京志愿者聯合會作為統籌全市志愿者工作的“樞紐型”組織,也在探索如何更好地為廣大群眾和志愿者團體服務。在經過一年多的試運行之后,今年3月的學雷鋒紀念日,“志愿北京”網站正式對全社會開放注冊,10月8日,注冊志愿者數量已突破160萬。這是一個跨區域、跨團體的志愿服務供需平臺,志愿者團體和個體都可以注冊,團體發起服務項目,個體尋找自己適合的團體或項目加入。在今年的7·21房山水災救援中,許多志愿者自發前往災區后卻不知道可以做什么,需要引導,北京志愿者聯合會與房山團區委在“志愿北京”發布了災區清淤項目,項目連續進行了20天左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十二五”期間,北京市注冊志愿者人數將達到200萬人以上。于鑫表示,這不只是一個數字上的要求,也是未來利用現代化信息手段開展志愿活動的趨勢。以前的志愿者活動多靠機關單位組織動員,現在更趨向社會動員,人人都可參與,志愿者團體和個體也可以進行雙向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