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上接10版) 同時,針對失能老人(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樂齡倡導為其提供更為專業化的照顧,重點推廣有針對性的上門服務。 2011年4月,樂齡在石景山廣寧街道成立了樂齡日間照料中心。作為全北京市首家日間照料中心,樂齡引入了企業管理模式。中心圍繞老年人的日常就餐、健康管理、心理慰藉、休閑娛樂的服務需求,設置了營養配餐室、康復護理室、精神關懷室、文娛休閑室四位一體的服務內容。 在日間照料中心的老人除了基本的娛樂活動外,還可以享受專業修腳理發、心理咨詢和身體康復服務。目前中心最多可容納20位老人同時活動。 據了解,石景山區的60歲以上生活能半自理的老人都可以來照料中心,每月服務費1190元,餐費360元,低收入老人的服務費是690元。可使用政府發放的養老服務券。 目前,在上級民政部門的支持下,樂齡在石景山社區重點推廣日間照料和上門服務。服務范圍已經涵蓋了石景山包括天翔社區、古城路社區等在內的7個社區。樂齡已經為石景山社區216位老人提供的上門服務多達1350人次。提供了近4千小時的有償服務。 除了在社區搭建居家養老支持平臺,樂齡還針對老年貧困婦女啟動小額資助,通過發動社區互助組,進行技能培訓,支持老年貧困婦女開發手工藝品,幫助她們改善生活質量。目前,受助群體主要是沒有退休金及醫療保險的老年貧困婦女。 目前,我國的養老機構主要分為兩類:公辦養老機構和民辦養老機構。公辦養老機構享受國家為其確定的事業編制和財政經費額度,民辦養老機構則完全采取市場化運作,由私人獲得盈利并承擔風險。后者對比前者,收入來源只能依靠入院費,被迫推行市場化價格,這就讓經濟拮據的老人有養老需求而不得入門。而公辦養老機構屬于保障性福利機構,份額極其有限。 在這樣的背景下,1995年4月20日,鶴童在天津誕生。這家由民間發起、民間投資、民間運作的組織,定位為非營利性質的養老機構——沒有國家財政補貼,營利不分紅,只用于機構的自身再發展,為養老機構的發展探索了另外一條道路。 鶴童的主要收益來源為社會捐贈和政府資助,同時在經營上,也采用使用者付費、差別取費的企業經營模式。與企業不同的是,鶴童并不以利潤最大化為追求目標,適當收費則是達成社會服務使命和組織目標的一種手段。 除了以協會的身份接受政府資助外,鶴童還與政府進行合作。在北京市西城區汽南社區,有一家鶴童養老院,名為“鶴童北京月壇街道敬老院”。這家養老院鶴童采取的經營模式為:與政府合作,進行托管。該家養老院的產權歸西城區月壇街道所有,月壇街道辦事處負責對鶴童的服務進行監督和評估并提供政策支持;在合作中,鶴童是第三方,不管財務,不設會計,也不進行前期投入,只負責自己擅長的經營管理工作。 這種管理模式始于2007年。彼時,月壇街道敬老院經營效果不佳。托管給鶴童的當年,養老院就實現了收支平衡,并營利十余萬元。 “政府組織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招標社會組織進行管理,是今后解決養老問題的發展趨勢和最佳解決方式。”這是天津鶴童老年福利協會副理事長方嘉珂一直堅守的想法。 養老護理上,鶴童則克隆德國模式,實行長期照顧的專業化模式。鶴童提出“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保持老年人晚年尊嚴”的嚴肅命題;引進“讓躺著的老人坐起來、讓坐著的老人站起來、讓站著的老人走起來”的護理程序;停用傳統尿布而改穿尿褲;推廣養老護理員八小時、三班倒的工作制度;采用對不能自理老年人七個等級和對癡呆癥老人五個等級的評估制度。 據介紹,鶴童分布在京、津、川、魯等地8座長期照護老人院舍共有1300張床位,已經入住了近千人。 鶴童在開展機構養老服務的同時,還開展了多種形式、多種項目的為老服務,例如提供就餐、日間照護等,還專門成立了居家照護團隊,積極開展為需要幫助的老年人提供居家式照護服務,包括入戶洗澡、配送營養餐等,讓因各種原因尚未入住敬老院的老年人在家也能享受到專業化的照護服務。 2007年,鶴童接到天津某集團公司捐贈的100萬元,經協會理事會討論后決定,用這100萬元、再加上協會從各方面壓縮支出經費的100萬元,共計200萬元,登記注冊成立了“鶴童老年公益基金會”,擴大了鶴童的幫扶范圍。 除此之外,鶴童還主動承擔起培訓的責任。1998年鶴童成立老人護理職業培訓學校,13年來為全國養老機構培訓了超過5000名養老護士。 而現在的鶴童,已經從十幾年前的一個不起眼的組織,發展成了一個年收入過千萬元的養老服務產業集團。有關資料顯示,鶴童目前涉及院舍養老、醫療衛生、居家照料、老年餐飲、清潔管家、護理教育、老年用品7大領域。設有老年病專科醫院、老人護理職業培訓學校、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老年用品研制開發機構、老人營養餐配中心等系列服務機構。鶴童老年福利協會、鶴童民辦非企業系列單位、鶴童老年公益基金會三位一體,形成了一個完善的老年服務產業鏈。 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的前身是中國老年基金會,成立于1986年5月。是民政部和全國老齡辦領導下的為全國老年人服務的民間慈善組織。作為全國性公募基金會,現下設愛心護理基金、貧困老人援助基金、老年健康基金等30余個專項基金。 “愛心護理工程”是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的重點項目,計劃在全國300多個地級以上的大中城市,建立一批為城市高齡老人提供專業護理和臨終關懷的“愛心護理院”以及面向老年人的服務設施,為老年人創造良好的養老和生活環境條件(如適宜集中居住的老年公寓和提供居家服務的老年福利社區等)。 其中具體包括:愛心護理院;老年住宅、老年公寓、老年福利社區、老年大學和老年活動中心等配套設施。該項目是動員社會力量、籌集社會資金建設的老年福利服務公益性事業,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作為其主管單位,負責總體布局、項目審核、試點推動、監督指導和批評表彰的工作。 該項目面對有經濟能力的老年人,提供有償護理服務;面向經濟能力有限的老人,提供免費服務。該項目的發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眾多優惠政策:國家發改委將該工程列入國家“十一五”規劃,積極協調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政府推動相關項目的建設規劃的編制和立項工作。 除此之外,民政部將該項目列入社會福利機構對待。也就是說,項目在建設用地費用和市政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費等方面給予減免,對投資者國家給予稅收優惠政策,暫免征收企業所得稅以及所建項目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等稅種。 該項目還獲得了財政部的大力支持。除了支持彩票公益金外,為了鼓勵捐贈人熱情,財政部門和稅務部門還給予捐助單位和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的優惠政策。 衛生部對“愛心護理院”的設施建設,醫護人員的配備等都給予指導和支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將“愛心護理院”列入醫保范圍;國土資源、建設、規劃部門將“愛心護理工程”項目列入當地城市規劃,在規劃和征用土地中都給予一定程度的政策優惠。 具體執行上,“愛心護理工程”項目根據實際情況,可以是民政、衛生事業單位,一個機構兩個牌子,也可以是民非、公辦民營。項目本身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據了解,2011年,在完成“十一五”計劃后,“十二五”期間該項目計劃將在全國,按照平均每年遞增60家愛心護理院的速度,再發展300家,爭取在“十二五”末達到600家愛心護理院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