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前,和平南湖地熱資源梯級利用低碳示范基地項目順利通過了2012年廣東省低碳發展專項資金立項。作為廣東省第一個“地熱產業化基地”和第一個“地熱梯級利用低碳示范基地”,這是廣東金穗集團(以下簡稱金穗)投資規劃建設和平縣旅游扶貧項目八年以來的產業升級。 根系桑梓 八年前的一天,從廣州驅車一路顛簸近八個小時的盧和豐來到和平縣熱水鎮,踏上這片位于粵贛邊境的九連山腹。 這里,是盧和豐父輩的桑梓之鄉,亦是誕生了東江縱隊第一個黨支部的革命老區。令盧和豐震驚的是,即使是幾十年的流轉輪回,地勢偏僻而山多路少的革命老區仍舊徘徊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貧困邊緣。 富而思源。這一年,盧和豐成立了和平溫泉之都有限公司,在盛產天然氡泉的熱水鎮全力開發熱龍溫泉,并希望以此旅游產業帶動扶貧產業的發展。然而,先行實踐的產業扶貧絕非坦途。 “2004年該項目投資前論證階段就有來自內外的質疑,一直不斷。單從投資回報和周轉率考慮肯定選在‘北上廣深’、珠三角為最佳投資地,欠發達地區從基礎上來看是未開發的處女地,看起來空間很大,但是制度上的不完善,也給經營帶來了很大困難,實際上投資成本經核算后比發達地區還要高。”金穗相關人士回憶道。 即便如此,盧和豐的目標非常清晰:旅游扶貧,項目建在村上。為此,他堅持下鄉,親自往返于廣州和熱水鎮進行考察。 產業植入 和平溫泉之都旅游休閑度假區的開發,無疑為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偏遠小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短短幾年間,這片荒野上聳立起了度假酒店、溫泉山莊、熱水漂流、水上別墅以及客家民俗風情街等大型綜合配套旅游項目。 事實上,和平溫泉之都的大部分員工都是由本地招聘。目前南湖村共有800多戶人,其中近300戶人就業于度假村。 除此之外,度假區各類在建工程,不管是材料,還是施工,基本都是當地采購,本地招聘。“(在建工程)每投資1個億,就有10%的利潤,1000萬元流入這個村。”金穗相關人士如是說。 不過,真正造富于民的是,激發農民的致富動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度假村首先帶動了老百姓第三產業,養了雞鴨鵝等土特產都可以銷往度假村和旅客,當時的番薯、玉米賣不出去,一個雞蛋幾毛錢也賣不出去,現在是2塊錢一個都搶著買。”盧和豐對記者表示。 他表示,“項目建在村上”好比為當地留下一臺永不停止的“發動機”,滾動發展,生生不息,不單為當地發展了經濟,更重要的是改變了人的思維模式和生產方式、生產關系。 這位長于理性思辨的前黨政干部,在2006年撰寫企業內部總結時已為旅游扶貧模式注入新的理念。在廣東省啟動“規劃到戶、責任到人”的扶貧開發工作之前,金穗早已是旅游扶貧低調的先行者。 扶貧升級 在南湖村,“空巢老人”或者“留守兒童”問題已不足為慮。除了吸收南湖村勞動人口當地就業之外,金穗的旅游扶貧,幾乎是全民覆蓋,惠及老幼:為全村人買了醫保,為每一個孩子購置校服、文具和書籍,為每一個考上大學的南湖村子女獎勵2000元,為每一個超過60歲的老人發放養老金,將每個超過80歲的長者養起來…… 在各項民生工程上,金穗亦是不遺余力,相繼新建村委會辦公大樓、南湖村民廣場、南湖村希望小學和南湖運動場,建起衛生站和推行合作醫療,以及資助南湖修路架橋等。 昔日的窮鄉僻壤,如今正上演著一輪由和平溫泉之都輻射至整個村鎮建設的革新。不過,金穗的旅游扶貧,遠非止于資本。在盧和豐看來,在經過項目建設投入、度假村輻射互動當地經濟和全村民生扶貧的三個階段之后,接下來如何實現扶貧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則是金穗旅游扶貧升級的第四個命題。 為此,金穗已對南湖地熱資源進行深度開發,目前建成低碳示范基地,形成“發電-地源熱泵空調系統-回灌”的能源梯級利用與持續開發系統。這是廣東省第一個“地熱產業化基地”和第一個“地熱梯級利用低碳示范基地”。 金穗,已然發掘了其獨具科技特色的綠色扶貧產業。 旅游旺村 “翻天覆地”,這是南湖人對南湖村八年間的一致評價:生產總值從2004年的3542萬元增長為2011年的6872萬元,增長率為94.01%;人均收入從2004年的2270元增長為2011年4275元,增長率為88.33%;地方稅收總額從2004年的42萬元增長為2011年的315萬元,增長了6.5倍。 盧和豐表示,“地方經濟‘造血功能’逐步激活。在金穗的帶領下,一大批旅游項目相繼落戶此地,帶動了當地旅店業、餐飲業、農產品銷售業、運輸、零售等服務業的發展,形成了集約化、鏈條化的旅游業群體。” “在欠發達地區開發投資,沒有十年八載肯定無法回報的,現在是投資了八年,充其量是打個平手,不虧本,略有盈余,但是在目前,投資兩個億還遠遠不夠,還要繼續投資,要投資過五個億左右才能見規模,大顯效。”他繼續說道。 “打造旅游旺村、旅游強鎮。這不在于賺多少錢,而在于能夠盤活農村資源、帶動整個村脫貧致富。”盧和豐如是說。(白曉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