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組商人來到洪都拉斯,從零開始興建一座城市,以期改變這個國家中因系統腐敗而帶來的基礎設施落后的現狀。放手追名逐利的投資商接手政府的職責,能否真正改變城市建設的弊端? 洪都拉斯,這個加勒比海地區的小國,即將在沒有經濟學家制定游戲規則的情況下,上演現實版的“模擬城市”。上周二,該國政府與邁克爾·斯特朗(Michael Strong)帶領的一批私人投資者簽訂協議,同意他們在洪都拉斯三個“特別開發區”中的至少一個,從設計草圖開始,興建一座全新的城市。 據悉,這些“特別開發區”擁有獨自開發,或在有需要的情況下,向外國政府和公司外包其醫院、學校、法院,甚至是其警備力量等設施及團隊,并且完全獨立于洪都拉斯本國的法律。 這幾個“特別開發區”的設立來自于美國紐約大學經濟學家保羅·羅默爾(Paul Romer)的構想,他曾經設想建立“特許城市”,以抵抗某些國家貧窮不斷蔓延的現狀。羅默爾相信,將相對完好的法律和政策引進至制度落后國家的某個角落,會有助于此國家的領導者徹底地實施改革。 2011年初,新任洪都拉斯總統波菲里奧·洛沃(Porfirio Lobo)的副官們邀請羅默爾前往首都特古西加爾巴(Tegucigalpa)的國會闡述他“特許城市”的理念。數周后,該國國會即通過了新的憲法修正案,允許洛沃政府創立“特別開發區”,并對這些區域授權。 然而,這些“特別開發區”并不是按照羅默爾的具體設想來興建。洛沃政府轉而與MKG集團簽署了協議,后者愿意出資1500萬美元作為城市基礎建設的啟動款,而MKG集團即為商人斯特朗帶領的聯合投資團隊。后來證實,洛沃政府并未向羅默爾做過任何的咨詢就做此決定。 上周五晚,羅默爾發表了一封致洛沃總統的公開信,請求退出此前宣布任命用以監管“特別開發區”的5人“透明委員會”,其中,羅默爾本人將擔任委員會主席一職。這意味著,羅默爾將放棄自己的設想實踐。 羅默爾“特許城市”的構想有些類似上個世紀50年代的香港——以較高的薪水招攬大批的體力勞動者在山區進行開墾和清理工作;而斯特朗的設想則是印度班加羅爾(Bangalore)和美國奧斯丁(Austin)的綜合版,雇用當地的西班牙語工人進入電話呼叫中心和外包加工工廠,再引入擁有技術的美國人,從而在當地發展軟件業。 “我這一生遍訪類似奧斯丁和舊金山這樣的城市,因為這些城市是文化和創意的溫床。”斯特朗說,“我認識一位洪都拉斯的軟件企業家,他認為應該讓洪都拉斯自發地培育出自身的軟件公司。但若真的想把做軟件的人才吸引到那兒,你必須給他們提供上等的飯館和欣賞音樂的去處,如果只有遍地工廠,他們是不會去的。” 雖然斯特朗極力推銷自己的“遠大”構想,但他也認為,當地的人們更愿意接受高薪的體力活。他計劃在當地興建一批教育機構——包括職業培訓所和特許學校——以在此地創造出一方“教育高地”。“優秀的教育機構能夠為其依附的土壤增值,他們本身也是投資商的誘餌。”他說。 當然,在短期之內,MKG集團還是將精力放在為首期半平方英畝的土地內修建廉租房和吸引首批工人上,這樣,在半年后,這片土地的興建即有望破土動工。上周三,斯特朗表示目前還沒有企業簽署入駐這片土地,但在未來一年半的時間內,他還是希望這里能招攬兩至三家企業的青睞。 目前看來,MKG集團有望獲得第一個開發區的建設權,并且這肯定不是它最后的一個同類項目。洪都拉斯國會主席胡安·赫爾南德斯(Juan Hernandez)向美聯社透露,另外兩個一北一南的“特別開發區”的位置也已經圈定。眼下的問題是:誰會成為下一個投資者? (據fastcoexist網站 高文興/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