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專訪
   第07版:社會創新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10版:專題
   第11版:自述
   第12版:國際 趨勢
   第13版:國際 新聞
   第14版:國際 人物
   第15版:國際 觀點
   第16版:國際 案例
民間組織救災
應急機制跟蹤
四類響應級別應對突發自然災害
多項措施同步 準備工作先行
搭建震后資源協調平臺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專訪

第07版
社會創新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專題

第11版
自述

第12版
國際 趨勢

第13版
國際 新聞

第14版
國際 人物

第15版
國際 觀點

第16版
國際 案例

新聞內容
2012年09月18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中國扶貧基金會
多項措施同步 準備工作先行

    ■ 本報記者 閆冰

    “為保證救災物資和車輛能盡快抵達災區、保持道路暢通,昭通通往彝良的道路實行了交通管制,只有救災車輛能通行。就在我們的車輛登記時,一個眼睛紅腫、滿臉焦急的學生扒著窗戶問我們能否搭車。他是昭通一中的學生,老家在彝良洛澤河鎮,家里電話不通,老父親獨自在家。他的同學去他家看過,房子已經倒塌但沒有看到他的父親,他想回家但客運大巴已經取消。我們帶上了他,他一路上都在說謝謝,但可以看得出來眼淚一直在他眼眶里打轉。途中他接到了電話,好消息是,父親平安……”

    這是中國扶貧基金會秘書長助理王軍和同事們的“云南彝良救災日志”,日志發布在官網首頁,記錄著他們每天的工作動態、災情最新進展、物資調配發放情況、資金使用明細等。從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到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再到“9.7”云南彝良地震,每次有特大自然災害發生,王軍都要第一時間沖到最前線。作為幾次大災救援的親歷者,他笑著說,經過幾年的歷練,扶貧基金會有了一套完善詳細的應急機制和工作流程,所以在面對大災大難時“成熟了,也淡定了”。

    評估籌款同步進行

    中國扶貧基金會秘書長助理秦偉介紹:“當時得知消息后,根據受災情況、當地貧困程度、扶貧基金會現有的資源等,我們第一時間啟動了應急響應機制。當晚知道死亡人數攀升的時候,我們就決定派人過去。”

    此次云南彝良發生地震的當晚中國扶貧基金會就召開緊急會議,第二天當時距離災區最近的工作人員就已經趕往現場,進行災情的快速評估工作、了解當地災民需求。同時基金會啟動災難應急響應機制,通過自己的網站和媒體發布捐款倡議、開通捐款渠道、開始逐級動員,調配了100萬元的救災物資送往云南彝良災區,其中包括10萬元在當地采購的物資。

    可以說,現場災情評估、了解需求、消息發布、籌款、調配物資、捐物等一系列事情是在同一天內同步進行的。

    王軍回憶起當年的汶川地震,他坦率地說:“去的時候,大體有個初步的想法,但是當時具體要做什么還是不太清楚,所以我們很多事情都是現場拍板決定,現在想來,那是一次練兵、是摸索中前進。”

    4年之后的云南彝良,王軍和另一位工作人員趕赴現場時候,快速評估、聯絡當地政府和扶貧機構、向總部發送物資需求等工作,先前的同事一個人就完成了很多。“我們已經有了完整的災情評估準則和工具,有了到達災區后的詳細工作流程,每一步都有完全的流程和參照,物資的采購也有現成的標準和合同,所以工作有效率、心里有底。”王軍說。

    據9月17日扶貧基金會階段性救援工作報告發布會公布的數據,截至16日,扶貧基金會共計收到捐贈款物總價值701.8萬元,其中物資捐贈價值225.9萬元。

    準備工作保障救援及時高效

    2003年的時候,中國扶貧基金會就成立了緊急救援項目部,但成立之初,部門可以算是一窮二白、缺資少物。

    “2002年雪災發生后,我們籌到物資很興奮,可是送到老鄉手里都過了1個多月了,已經失去了緊急救援的意義。所以那時我們就在思考怎樣使準備工作更加完善,那就是工作要提前。”秦偉說。

    于是,基金會做了這樣幾件事。

    在民政部的天津物資儲備庫租用部分地方,常規年份有幾千萬元的物資儲備,包括衣物、毯子和衛生包等易于儲備的救災急需物資。

    因為基金會大部分資金是以項目為核心的定向籌款、專款專用,所以為突發性自然災害留有預算但是不會很大,這就體現出儲備庫的存在價值。此次云南彝良地震后,扶貧基金會就在第一時間從儲備庫向彝良緊急發送了衛生包。

    建立了強大的網絡,包括扶貧系統的聯絡網、企業個人的捐贈網絡、各地的信息采集網絡等。“我們第一時間到了之后,能找到自己的依托點,就是當地的扶貧系統,通過他們的幫助我們能深入災區、了解災情,把需求消息發送出去。這也是整個扶貧系統的優勢和完善。”王軍如是說。

    “把應急培訓、網絡建設、物資儲備還有很多渠道的東西都提前做好,所以發生重大災難時候我們才能快速高效的工作。大家知道我們做這樣的工作后,有了災情也自然就有人來找到我們。”秦偉介紹。

    災后重建是工作重點

    “緊急救援階段組織和志愿者涌入的比較多,但是后續工作時候又會潮水一般的退去。”王軍說。

    中國扶貧基金會在汶川一直堅持到了2010年的年底才撤去,那時候基本已經沒有公益組織還留在那里了,而在青海玉樹地區,援建項目至今仍在繼續。在云南彝良地區,工作人員在進行深入的評估和調研。

    王軍介紹,在緊急救援階段,政府、武警官兵和專業的救援隊伍要進行72小時生命救援黃金時間的緊急搜索,這時候,公益組織和志愿者要進行了解災民需求、發放物資等輔助性工作。“我們的工作重點和亮點,很大一部分在于災后重建,通過可持續發展的項目幫助災民進行以后的生活。”

    “我們有相對比較成熟和穩定的團隊,骨干力量從汶川地震到現在基本是沒有變的,經過這三年的歷練,基金會成熟沉淀了許多,有了相對完整細致的流程、有了自己的套路。”王軍如是說。

    經過幾次重大災難,令王軍感觸頗深的,不論是政府、公益組織、志愿者還是受災民眾,災后反應都更加鎮定、更加成熟。在云南,他看見的是搭建整齊的帳篷,緊張有序的工作現場,有學生現場發放自制的救災手冊,志愿者手牽著手拉出人行道指示方向,受災民眾也在進行生產自救。王軍感慨,“這不僅僅是基金會的成長,整個社會面對重大突發性自然災害,都在成熟和理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欧美视频综合二区|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 亚洲av综合色区| 狠狠综合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综合激情| 亚洲香蕉网久久综合影视| 欧美va亚洲va国产综合|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 |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99啪ak| 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亚洲|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狼狼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小说| 六月婷婷国产精品综合| 亚洲伊人成无码综合网 | 色婷婷六月亚洲综合香蕉| 色综合久久久久无码专区| 久久天堂AV综合合色蜜桃网| 亚洲 欧美 综合 高清 在线 | 欧美久久综合九色综合| 久久综合综合久久狠狠狠97色88|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综合二区|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蜜芽五月|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五月天喷水| 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观看| 亚洲狠狠综合久久|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久久 |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专区桃色| 天天综合久久久网| 狠狠做五月深爱婷婷天天综合|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 在线亚洲97se亚洲综合在线 |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综合视频一区二区| 激情综合色综合久久综合| 色综合AV综合无码综合网站| 一本综合久久国产二区| 色青青草原桃花久久综合| 91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