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報記者 董鴻樂 近日,由新華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公益時報等多家媒體組成的“愛心城市采訪團”走進晉江,并圍繞公益、慈善、創建愛心城市等話題采訪了晉江市人民政府市長劉文儒。 愛心是一座城市的未來 《公益時報》:作為“第二屆中國愛心城市大會”的承辦城市,您認為“愛心”對一座城市意味著什么?您如何理解“愛心城市”的內涵? 劉文儒:我認為,愛心是一座城市的希望,愛心城市是一個人人充滿愛、處處體現愛的城市。一座城市,單單經濟發展得好、發展得快還不夠。經濟發展了,群眾生活要更幸福,社會要更和諧,市民素質要高,人們要互相關愛、互相幫助,這樣才能良性、可持續發展,才能讓市民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老百姓才能得到更多實惠,才會滿意。 愛心城市是在經濟發達和社會文明的基礎上,城市精神的升華,心靈上的升華,市民素質上的升華。我曾經接待過澳大利亞墨爾本市市長一行到晉江訪問,他向我們推薦墨爾本時主要說了三點:第一是安全、和諧的城市;第二是便捷高效的城市;第三是充滿愛的城市。 圍繞爭創“中國愛心城市”,晉江市提出創建愛心城市的六大內涵——經濟發展快、城鄉統籌好、民生質量高、人民友善、社會和諧、慈善文化代代傳承,全力推動發展成果全民共享,讓群眾得到更多實惠,打造“幸福晉江”。 晉江精神孕育晉江模式 《公益時報》:作為中國前十名的百強縣市,晉江創造了一系列的經濟奇跡,您認為晉江經濟發展如此之快的原因是什么? 劉文儒:為什么會有晉江模式,為什么在晉江這樣一塊神奇的樂土上能夠做到無中生有,有中變大,大中變強,我個人的理解最核心的東西是文化,是文化的內涵、文化的因素在起作用。 中國近代歷史上三次大的人口遷徙,一個叫闖關東,一個叫走西口,第三個叫下南洋,晉江人就是下南洋的主力軍之一,所以晉江也成為知名的僑鄉。晉江經常講有海內外400萬晉江人,指的是海外200萬,晉江本地戶籍人口100萬,外來的新晉江人100萬。正因為這樣的人口遷徙,形成了僑鄉;正因為在海上謀生,兇險艱難,造就了晉江人搏擊大海、敢闖敢拼、團結拼搏的性格和精神特質。 晉江的經濟發展得益于改革開放,我們充分利用了晉江獨具特色的“三閑”資源:一是東南亞、港澳臺以及其他海外僑胞寄回來的“閑錢”;二是晉江人講究“歸根”,不管人在哪里,根都在晉江,所以他們都會在晉江蓋房子,形成了很多“閑房”;三是改革開放剛剛開始,沒有太多的工作,有大量的“閑人”,所以“閑人”們通過一些海外的關系,把外面的活引進來,利用“閑錢”、“閑房”干起了代工作坊,從家庭開始,慢慢干成鄉鎮企業,然后再到上市公司,其中有輝煌,有繁榮,也有挫折。但是,晉江并沒有在挫折中倒下,我們提出“質量立市”,做到一定的程度,隨著中國入世,晉江市委、市政府意識到僅僅把質量做好還不行,需要品牌,需要知名度,所以我們又提出創品牌。 當然晉江之所以能夠不斷創造奇跡,離不開晉江優秀的企業家隊伍,他們腳踏實地、專注實業,每時每刻都有創業激情,廣大民營企業家有力支撐起了晉江的“經濟天空”。此外,晉江還有一支服務意識強、特別吃苦耐勞、特別能奉獻的干部隊伍,以及大氣、豁達、熱情、包容的廣大群眾,正是這三大“力量”和愛拼敢贏的獨特人文氣質創造了晉江的一個又一個奇跡。 《公益時報》:您能介紹一下晉江企業的品牌之路和推動這種晉江模式的晉江精神嗎? 劉文儒:從2000年開始就著手在做品牌,我國“入世”以后,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步伐加快,資本市場越來越受重視,從那時起,在晉江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一些晉江的企業就開始著手謀劃上市。上市除了融資擴大再生產,還有兩個目的:一是把傳統晉江企業的家族式、粗放式改制成為股份公司,引入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二是通過改制完成蛻變,提升管理水平,提升知名度,走品牌戰略。現在,晉江有上市公司38家,全國縣級第一,走到上市以后,就要走經營管理,向管理要效益,走精細管理的路子,市場細分,搶占市場,這就是我們現階段要抓的。 一路走來,晉江已經初步形成了“641”的產業體系,6個傳統產業,4個新興產業,1個現代服務業。其中制鞋、紡織服裝這兩個傳統產業最強,2011年產值近1400億元,占全市工業產值一半以上。 人類歷史有三種文化在起作用,一是農耕文化;二是游牧文化;三是海洋文化。一位歐洲的經濟學家曾說,現在是海洋文化引領全球發展。海洋文化培養人類的胸襟,促進我們的團結,激發我們的拼搏精神,受海洋文化的影響,鑄就了晉江人愛拼敢贏、善于團結、講義氣、守信誠信的品質,就是這種精神造就了晉江的奇跡。 10年籌款20億目標能實現 《公益時報》:作為一市之長,您認為打造一座活力城市、大美城市、幸福城市的關鍵是什么? 劉文儒:我認為一個城市的管理者,最重要的是抓好“三政”,即:財政、市政、民政。立足晉江考慮,就是讓全民共享經濟發展的成果,讓老百姓得實惠,為老百姓謀利益、謀幸福,做到待遇均等化、城鄉一體化、保障全覆蓋。 近年來,晉江堅持每年把地方財政的60%以上用于民生建設,2011年民生投入31億元,占財政支出的65%;今年計劃投入37億元,占支出的66%。晉江18.7萬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享受免費義務教育;持有“居住證”的外來人員可享有新農合參保、公積金繳存、購買經濟適用房等22項市民待遇;從今年起,晉江免收公辦學校高中階段學費。 晉江慈善總會成立10年來募集善款超15.5億元,已累計投入6.89億元開展“解困、助學、助行、助聽、復明、慈善安居、熒屏文化、扶助被征地低保人員養老保險、扶助低保人員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程、關愛母親工程”等慈善活動和慈善公益項目建設,直接受益群眾13萬人次;389個村、社區全部設立慈善愛心援助站,及時把愛心送到困難群眾手上。 在晉江,有很多樂善好施,助人為樂的人和故事,友愛互助,講道德,講禮儀,講禮貌,以富助貧,這種樸實的慈善精神已經根植于晉江人的血液里,這也為晉江邁向愛心城市夯實了基礎。晉江市慈善總會在成立短短10年間募款超15.5億元,我們今年的目標是突破20億元,雖然任務艱巨,但是400萬樂善好施的晉江人給了我們強大的信心。 晉江是一個充滿愛的城市,當然這個愛心是廣義的,她首先是大美晉江,同時又是愛心晉江、活力晉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