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報記者 陳江宏 日前,開業僅17個月的南寧陸國敢內科診所被南寧市衛生局認定存在違規行為而擬吊銷執業許可證。這本來是一件普通的事件,卻因其是全國唯一一所為艾滋病患者提供救治的公益門診這個特殊身份,而備受關注。 去年年初,天津的艾滋病(HIV)感染者小T(化名),因視網膜病變急需手術治療,在被天津多家醫院眼科拒絕后,將要失明。天津海河之星工作組和天津一家醫院伸出援手保住了小T的眼睛。這是天津首家為艾滋病人做手術的醫院。然而,像小T一樣幸運的人不多。 我國2006年頒布的《艾滋病防治條例》明確規定:“醫療機構不得因就診的病人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推諉或者拒絕對其其他疾病進行治療。”但一項由國家疾控中心和聯合國世界勞工組織共同發布的調查報告卻呈現驚人數據——“感染者在綜合醫院進行非急癥手術的拒絕率是100%”。 長期從事艾滋病研究的清華大學社會學教授景軍認為,消除對艾滋病感染者的就醫歧視,是打破目前社會對艾滋病感染者歧視的關鍵。 但據記者了解,目前在南京,因為有36名“特殊的”醫生的存在,上述的情形會顯得稍有不同。這些醫生愿意為艾滋病感染者服務,他們又很神秘,去醫院打聽,九成以上的同事都不知道他們從事這樣的工作。他們就是公益組織“陽光醫生”的成員,這群人正為社會消除對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視而做著自己的努力。 隱形的組織 張可是北京佑安醫院傳染病副主任醫師、艾滋病防治專家,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參與防治艾滋病工作。2007年4月,開創了我國首個救助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致力于推進我國公共衛生事業的醫生志愿者隊伍“陽光醫生”公益組織。那時,他吃驚地發現,中國醫療的不平衡性甚至比非洲的一些國家還差。 在南京,艾滋病感染者的救治、關懷基本是由市疾控中心和傳染病醫院完成的。可一旦艾滋病感染者再患上其他疾病,在治療上就會遇上諸多困難。在這樣的情況下,南京市2010年組建了“陽光醫生”醫療團隊,為艾滋病患者提供專業的診療咨詢服務。來自南京鼓樓醫院、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南京市口腔醫院、南京市胸科醫院、南京市CDC中心皮膚病性病專科醫院等20家市級醫院的36名醫生陸續加入該團隊。 “在醫院里,只有絕少部分人知道‘陽光醫生’是誰,九成以上的同事都不知道他們從事這樣的工作。”南京一家三甲醫院的一名陽光醫生告訴本報記者,“醫務處可能知道,但也不是全都知道。疾控中心知道名單,但名單是不對外公布的。”南京市疾控中心專家告訴記者,一般是他們作為聯絡人,艾滋病感染者如果有需要可向他們提出要求,由他們來尋找合適的“陽光醫生”。 一枚火種 張可告訴本報記者,其實“陽光醫生”原本只是個與支教類似的“支醫”公益組織,招募和號召志愿醫生到農村等醫療衛生條件不均衡的地區,為患有各種疾病而沒條件就醫的患者治病,艾滋病其實只是“陽光醫生”工作中的一部分。 張可介紹說,鑒于目前醫護人員對艾滋病患者存在嚴重歧視的情況下,號召一批志愿醫生主動出來,為艾滋病患者所患有的其他疾病做好診療服務。“希望‘陽光醫生’能在南京留下一枚火種,起到帶頭示范的作用,這些當地的志愿醫生們做出一定成績后,肯定會影響更多的無歧視醫生加入其中。” 據介紹,“陽光醫生”項目旨在從南京市各家醫療機構招募一批各學科的臨床醫生志愿者幫助艾滋病患者。這些“陽光醫生”一方面可以通過“中國艾滋病治療信息網絡”平臺,為全國艾滋病臨床醫務工作者提供專業的治療咨詢服務;另一方面也可在保護病人隱私的前提下,更專業地為患者提供治療。 南京地區防艾草根組織——“快樂人生”互助組的負責人陳誠(化名)對本報記者表示,自從有了“陽光醫生”后感染者被歧視的情況已經好很多。“陽光醫生”可以在保護病人隱私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為患者提供治療。“和普通醫生比,‘陽光醫生’能更準確把握病情,避免不合理的用藥。” 現在,“快樂人生”互助組負責將感染者向“陽光醫生”轉介,這群愿意拿出自己的時間、知識來為HIV感染者看病的醫護人員受到了陳誠發自內心的尊敬:目前感染者遭受的最嚴重的歧視就是來自醫療界的歧視,期待著“陽光醫生”能夠從小到大、一點點改變這個現狀。 爭取公募 “陽光醫生”在南京的行動正在青島、天津等地復制。對此,衛生部部長、中華醫學會會長陳竺表示,醫務界反歧視為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提供醫療服務是一個非常好的形式,“陽光醫生模式”對艾滋病患者就醫難的問題可以起到很大的緩解作用,如今迫切需要更多的醫務人員行動起來,加入到這個隊伍中。 天津海河之星HIV感染者工作組發起人李虎說,希望通過艾滋病知識普及,使所有醫生知道,按照正規操作流程實施手術不會感染,但這方面的知識即使在醫務人員當中也并非人人皆知。李虎的組織在去年11月29日在天津醫科大學與醫科學生做了一場交流,他提問學生們:艾滋病毒傳播的必備條件有哪些?蚊蟲叮咬為什么不能傳播艾滋病毒?但沒人答得上來。 即便在“陽光醫生”曲折走過5年后,張可依然覺得他只是做了一名醫生應該做的本職工作。“在抗擊艾滋病方面,我們不能光寄望于有良知的醫生、社會慈善組織、志愿者們,這些遠遠不夠,因為公共衛生事業最終還是政府主導的。” 5年前,樂觀的張可曾一度預測,在未來的3-5年內,感染者能夠到所有醫院去像普通病人一樣接受治療。今天,5年過去了,他的希望落空了,他已把這個夢做小。現在,他正在為“陽光醫生”取得公募資格而努力,欲圖更大的突破,“中國至少有200萬的注冊執業醫師,能把其中的10%集中起來就是不得了的力量。” 相關鏈接 2012年4月,南寧市衛生局認定,南寧陸國敢內科診所(以下簡稱陸國敢門診)存在違規行為,擬吊銷其執業許可證。這家開業僅17個月的門診是全國唯一一所為艾滋病患者提供救治的公益門診。4名醫護人員,累計為一百多名病人提供機會性感染治療,其中九十多人是完全免費的。這些病人都已在普通醫院耗盡積蓄。 陸國敢門診并無法定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療點資格。隨著就診病人逐漸增多,陸國敢門診認為很有必要申請,以便于醫生進行抗病毒和機會性感染的組合式治療。于是,2012年2月,向廣西衛生廳提交申請。但事與愿違,陸國敢門診收到的卻是一紙處罰告知書:陸國敢門診超出核準登記的診療科目開展醫學檢驗科、傳染科診療活動;4名工作人員都有違規的診療活動,包括主治醫生陸國敢也被認定從事本專業以外的診療活動。故擬作出“罰款1萬元、吊銷《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行政處罰。 《艾滋病防治條例》中有明確規定,造成艾滋病傳播、流行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可能是南寧市衛生局擬做出行政處罰的原因。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已將艾滋病從原來的甲類傳染病降為一般乙類傳染病,即無需在指定醫院進行隔離治療。然而,上述兩個法規并未明確規定個人、民間組織是否可以參與艾滋病的救治工作。南寧市衛生局一紙行政處罰書,將陸國敢門診推至聚光燈下,也揭開了這一救濟盲區。 這家公益門診的運作模式是:由“中國愛之關懷”負責籌款,維持陸國敢門診的運營,為貧困病人提供低價甚至免費治療。這在目前藥價高企的背景之下顯得彌足珍貴。“中國愛之關懷”成立于2001年,旨在提供各類艾滋病關懷活動,減少社會歧視。如果執業許可證被吊銷,“中國愛之關懷”的創造性嘗試將會受到巨大打擊;剛從這家門診獲益的病人們,也不得不回到沉重的原點。 (摘自《南方周末》) 名詞解釋 陽光醫生(Sunshine Doctors): 在中國國內由職業醫生組成的志愿醫生組織,于2007年4月在北京成立。其目的是通過志愿醫生網絡平臺的建設,招募國內(國際)職業的志愿醫生,到醫療資源匱乏地區的去提供直接的醫療服務和醫療技術支持,協助改善這些地區人群的衛生和健康狀況,提高這些地區應對公共衛生問題的能力。目前的主要工作是艾滋病臨床醫療服務,服務地點目前主要在河南省和四川省的涼山洲地區。 陽光醫生艾滋病項目: 通過“中國艾滋病治療信息網絡”平臺,為全國艾滋病臨床專業醫務工作者提供治療資訊服務和艾滋病治療信息交流平臺,并提供技術支持。同時為艾滋病感染者提供專業的治療咨詢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