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本報記者 張雪弢 5月17日,在中國養老服務業發展論壇暨老年友好城市建設論壇上,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表示,在人口老齡化和市場經濟的雙重推動下,我國養老服務正逐步邁向多領域、大規模、市場化的現代養老服務新業態。 按照國家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要求,“十二五”期間,民政部將著重從七個方面推進養老服務發展。 在全國開展“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年”活動和實施“敬老愛老助老工程”。這也是民政部門“十二五”期間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總體方案,是對國家養老服務發展規劃的進一步細化和具體化。為加快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國家和地方政府將加大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力度,民政部已提出將各級民政掌握的社會福利彩票公益金50%以上用于養老服務發展。 繼續完善居家、社區、機構相銜接的養老服務模式。在居家養老方面,繼續發展生活照料、家政服務、精神慰藉等傳統服務項目的同時,積極拓展康復護理、無障礙設施改造、緊急呼叫、安全援助和社會參與等服務。在社區養老方面,加強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積極培育專業化的社區養老服務組織和機構,鼓勵支持社區老年人群團組織活動,探索推進社區老年人互助養老服務模式。在機構養老方面,國家和省級層面要建設若干具有實訓功能的養老機構。地市級層面要至少建有1所專門為失能老年人提供服務的老年養護機構。縣級層面要至少建有1所以養老服務為主,兼顧為殘疾人、殘疾兒童等提供服務的綜合性社會福利機構。鄉鎮層面要鼓勵有條件的農村五保供養機構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發展,尤其是要因地制宜地建設農村福利型、公益型、互助型養老設施。 繼續推進適度普惠型老年福利制度建設。推動建立省級統籌、面向80歲以上老年人的高齡補貼制度,提高高齡老年人的福利待遇,有條件的地區可以擴大補貼覆蓋面,逐步提高補貼標準,提升老年人的福利水平。推廣建立養老服務補貼制度,對高齡、空巢、失能和低收入等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支持。對城鄉孤老,繼續采取集中供養或分散供養的方式,保障其基本生活不低于當地居民平均水平。 加強養老服務法律法規建設和能力建設,提高養老服務整體水平。逐步建立資格評估、需求評估和質量評估相結合的養老服務評估制度,不斷提高養老服務專業化水平,合理配置全社會養老服務資源。制定養老服務的建筑設施、人員配備、分類管理、安全衛生等方面的標準,形成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相互銜接的標準體系。建立國家養老服務信息系統,形成全國養老服務的互通互聯、信息共享,推動地方構建多種形式的養老服務信息網絡平臺,為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 加強改革和探索,建立充滿活力的養老服務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積極推進公辦民營,對有條件的公辦養老機構,提倡以承包、委托運營、合資合作等方式,轉給社會組織、企業或個人運營,轉變公辦養老機構運行機制,提高服務效率。積極實施民辦公助,政府根據建設規模、服務老年人數量等因素,對民辦養老機構給予一定的建設補貼或運營補貼,營造民辦養老機構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氛圍。 大力推進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推行專業學歷教育,鼓勵高、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增設相關專業和課程,加快培養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加強養老服務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建立中央和地方的分級培訓機制,完善養老服務教材體系,建立一批養老服務的實訓基地。完善養老服務從業人員職業資格制度,積極開展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培訓鑒定工作,大力推行養老機構院長資質培訓和養老護理員持證上崗制度。 推動養老服務市場的有序發展。一要優化發展環境,研究制定促進現代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優惠扶持政策,建立公開平等、規范靈活的行業管理制度,培養高素質行業人才隊伍。二要調整發展結構,在發展滿足基本養老需求的基礎上,大力拓展宜居社區、老年保健、老年旅游、老年文化等新興領域,滿足高層次養老需求。三要培育發展機制,以老年人需求為導向,以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為基礎,以集約化運作為核心,加強現代養老服務業的內部產業互動和外部市場聯動。四要增加發展投入,積極改革融資體制,拓寬養老服務資金渠道。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開發養老服務金融產品,推動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繼續加強公共財政對基本養老服務的保障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