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居住在宏達新村的村民們安享幸福和諧 【核心提示】 劉滄龍一直有一個夢想。他希望,城鄉全面小康和社會和諧能成為新時代發展的主題。 有人說,劉滄龍是在中國民營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典型代表,他的創業見證了改革開放過程中整個國家的經濟變遷。 在這位見證者的眼里,公益慈善事業是一項功在當代,惠及子孫的事業;是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是促進實現共同富裕和社會和諧的有益實踐;是面向西部開發,消除貧困,促進經濟發展、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 理念明確 劉滄龍認為,在走向現代化、工業化、城鎮化的道路上,慈善行為不可或缺,它是市場經濟體制下和諧社會的必備要素,是激烈競爭中溫暖人心的仁德良藥,是現代文明的核心價值觀。作為企業家也應該成為慈善家,要為社會作貢獻,多多反哺社會慈善公益事業,這既是對社會的一種奉獻,也是企業持續發展的一個投資經營理念,更是企業家的一種社會責任和慈善公益情懷。 30年來,劉滄龍帶領宏達集團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積極履行對股東、對員工、對企業、對社會的責任。對于企業的社會責任,劉滄龍認為:優秀企業的經營目標不僅僅是實現經濟效益和利潤的最大化,同時,也要重視社會效益,樹立企業公民良好的公眾形象,力爭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最受尊敬的企業”.他非常贊同“一個好企業與一個偉大企業的區別在于:一個好的企業能為顧客提供優秀的產品和服務,而一個偉大的企業不僅能為顧客提供優秀的產品和服務,還竭盡全力使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劉滄龍一直有一個夢想。他希望,城鄉全面小康和社會和諧協調能成為新時代發展的主題。因為在中國,農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農業是我們的“母親產業”.只有城鄉統籌發展,社會和諧小康,才能推動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言行一致 30年來,劉滄龍執掌的宏達集團已累計向社會各界捐款5.5億余元,為我國光彩事業、公益事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做出了巨大貢獻:捐資2270.9萬元修建或改善農村中小學校舍、資助農村貧困學生讀書,捐資2120萬元修建農村村道。 2004年,宏達集團無償捐資800萬元,在四川省什邡市實施了“宏達安身工程”.2005年,在云南捐資1.73億元,支持少數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為怒江州農村戶口人員購買了基本醫療保險;2005年3月,宏達在四川分五年無償捐資1.1億元建設了“宏達新村”. 2007年,向少數民族地區教育、醫療、公益事業等捐贈850萬元。2008年為西藏、青海、四川藏區光彩事業和扶貧工作捐贈1051萬元,為云南少數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新農村建設捐贈24299萬元。2008年底,宏達又捐資200萬元,支持什邡市馬祖鎮新農村建設。 2009年,為民政部“明天計劃”、天諾慈善基金、全國“農家書屋”工程、什邡慈善事業、少數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捐贈3374萬元。 2008年3月13日,劉滄龍在中華紅絲帶基金一屆三次理事會上親自向中華紅絲帶基金簽訂了承諾性認捐5000萬元的捐贈書,希望以實際行動推動我國艾滋病防治事業,為保護人民健康、提高全民身體素質做出貢獻。 另外,劉滄龍還發起建立了“福利基金”、“滄龍基金”及“宏達育才獎助學基金”,每年籌集近5000萬元,用于職工家庭困難補助、大病醫療補助,解決困難職工子女上學難問題,資助生活困難優秀大、中學生等。 在未來的發展中,劉滄龍也早已把“慈善”二字寫入公司發展規劃:到2015年末,力爭實現年銷售收入1000億元,實現年利潤100億元,并在光彩慈善事業上做出更大的貢獻。 (張木蘭) 【慈善檔案】 劉滄龍,四川省什邡市人。1998年10月任四川宏達(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黨委書記。四川省首屆十大杰出企業家、四川省工業強省企業領軍人物。2009年劉滄龍以120億元人民幣的身家,進入《新財富》財富500富豪榜,在國內金屬與冶煉行業中排名第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