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報記者 陳江宏 3月27日,第三屆中國社工年會在京舉行。時值《關于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發布近半年,《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頒布實施一年后,回首與眺望,一切頗具深意。 社會創新迅速升溫 2011年,這一年社會管理升溫不斷。從中央到地方,從理論到實踐,上下共同發力,篤行社會管理創新理念。2011年2月,胡錦濤、習近平等領導同志出席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專題研討班開班儀式;3月,社會管理創新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單篇寫入“十二五”規劃綱要;10月,十七屆六中全會強調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11月,《關于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發布,提出加強社會服務和管理的基層力量;12月,中央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委員會連續召開四次全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座談會。 進入“十二五”時期,隨著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逐步加快,我國城鄉基層社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社區服務體系建設也面臨著難得的機遇。隨著社會轉型、企業轉制和政府職能的轉變,大量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向社區轉移,社區居民的服務需求日趨個性化、多元化,社區的“兜底”功能日趨明顯,加強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已勢在必行。 來自民政部的消息稱:已啟動社會工作立法的相關調研,在“十二五”期間,國家有望出臺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管理條例。同時,繼去年民政部等18部門和組織頒布《關于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之后,19個部門(新增了文化部)和組織制定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0—2020年)》作為后續政策即將于近期印發實施。 在此背景下,每年一屆的“社工年會”已經成為新時代背景下中國社會工作發展的風向標。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及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是當前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 本屆“中國社工年會”正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召開。這是一場由全國社會工作系統聯合舉辦、社會組織鼎立支持,廣大從事社會工作、公益事業的愛心人士共同參與,媒體高度關注的中國社會工作領域的年度盛事。 國家戰略向地方邁進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社會工作人才隊伍逐步進入公眾視野。特別是2003年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以來,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取得顯著成就,社會工作人才在社會福利、社會救助、減災救災、扶危幫困、社區建設、社區矯治、醫患關系調整、特殊人群服務等領域廣泛開展了“助人自助”的專業服務,在社會建設與管理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為探索適合國情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經驗,在2003年民政部試點基礎上,2007年以來,全國170多個地區和260家單位開展了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試點,試點領域覆蓋民政、醫療、司法、教育、青少年事務等領域。同時,國家大力發展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目前全國已有240多所高校開設社會工作本科專業,每年畢業學生1萬多人。 2009年以來,《社會工作者繼續教育辦法》、《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登記辦法》等相繼印發。此后,北京、上海、深圳等多數試點地區出臺了發展社會工作、推進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及配套文件。 2010年6月,胡錦濤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了《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第一次將社會工作人才納入黨和國家人才發展大局,將社會工作人才作為我國六支主體人才隊伍之一進行全面部署,明確到2015年要培養200萬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到2020年要培養300萬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2011年7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意見》也強調要發展社會工作專業服務機構,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2011年11月,18個部門和組織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推進思路、目標任務等作了部署。 中國社會工作協會會長徐瑞新此前接受《公益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作為我國第一個中長期人才發展綱要,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國人才工作的指導性文件,《綱要》中把社工人才列為第六支重點建設人才隊伍,這對于加快社會工作的專業化、職業化、行業化建設,構建現代社工大格局,具有重大意義。 在2011年度的中國,對社工呼喚之聲愈發響亮,尤其在此前各地的“兩會”上,“加強社會工作隊伍建設”頻繁出現,這說明,社會工作早已引起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已不僅是此前的“停留在中央層面”。 各地叫急專業人才 “中國社工年會”作為現代社會工作發展的風向標,成為備受矚目的年度盛事。“中國社工年會”以“傳播社工理念,弘揚社工精神”為宗旨,系統盤點年度社會工作,致力于讓社會更加了解和關注中國社會工作的發展,提升社會工作的影響力,是中國社會工作發展整體形象的展示。社會工作事業,關系著和諧社會建設的大局。全民的參與,特別是社會組織、社會力量的積極參與,更是和諧能否成功的基礎保障。 作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核心價值觀之一,社工成為整合社會資源、調動社會力量、協調社會關系、發現和解決社會問題、恢復社會功能、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力量。 讓徐瑞新分外心急的是,我國的社會工作雖取得了全面發展,對推動和諧社會進程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造就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已成為當前社會工作發展的迫切需求。 來自中國社會工作協會相關數據顯示,眼下,正是全國社工人才數量和素質都需要大幅度提升的關鍵時期。一方面,社會工作者的數量嚴重不足。在發達國家的專業社會工作者數量,是每1000人配備2.3人。按照這個水平,中國需要300萬的專業社會工作者。盡管我國已有200多所院校開設社會工作專業,每年培養上萬名社工專業大學生,但因各種原因,大部分畢業生最終并沒有走上社會工作的崗位。專業社工人才短缺,成了一個迫切問題。 僅以北京為例,來自北京市民政局的聲音稱,按照北京的經濟發展、社會建設水平,全市對專業社工師的需求在3萬名至5萬名之間,但僅有7505多人取得國家社工師(包括助理社工師、社工師)職業水平證書,多集中在社區工作。相比之下,無論是數量,還是工作領域,缺口都非常大。 這樣的情況絕不僅僅發生在北京。大多數社會工作者職業素質和專業水平有限。很多實務社會工作者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專業教育,工作手段和方法比較落后,難以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系統化的服務。 培養社工人才、動員和吸引更多的優秀人士參與社會工作并成為專職社工,正是中國社會工作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因此,本屆社工年會之所以備受矚目,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專職社工建設和大社工構架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心的主要議題。“我們的社會工作就是要通過在社工年會上樹立榜樣的力量,通過典型案例,讓公眾更加了解社工理念,推進社會工作專業化、職業化、行業化進程,讓更多富有理想的各界精英投身社會工作與和諧社會建設中去。”越來越多的社工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