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企業公益越來越同質化的今天,如何找到彰顯企業特色的公益之路成為很多企業更為迫切的目標。多數企業選擇利用企業自身的專業優勢,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進行捐贈。3月16日,愛普生(中國)有限公司品牌部門經理王凱接受《公益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將企業優勢和公益結合起來,是愛普生一直所倡導的,當然,這條道路,公司也是摸索了很多年,從簡單的硬件捐贈過渡到現在的可持續捐贈。” “硬件”+“軟件”支持教育 “愛普生·多媒體愛心課堂”計劃,是愛普生從2010年開始投入最多的一個公益項目。王凱告訴記者,這個項目主要目的在于提升中國西部鄉村現代化教學水平。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等方面的“硬件”捐贈和教師培訓等“軟件”支持,從而改善西部鄉村學校教育資源和硬件設施比較匱乏的現狀,也讓孩子們真正體會到多媒體教育模式帶來的新鮮體驗。 教師培訓,是愛心教室項目的重點環節。王凱說:“教育工作者,才是提升西部教育水平的執行人,多媒體教室先進的硬件設施更需要具備先進教學理念的應用者。”據了解,該項目2010年在甘肅和陜西兩省實施第一期。2011年又繼續為甘肅省6所學校捐建多媒體教室,并充分利用愛普生在教育領域的產品技術優勢,在投影機、打印機等教學設備上給學校提供資助,構筑完善的多媒體教學硬件平臺。 社會影響重于捐贈數額 談到每年在該項目的投入,王凱表示,每年的投入與很多大手筆的企業捐贈相比,不是很多,他們更加注重捐贈所帶來的影響。她說:“由于這個項目的社會目標與公司的專長緊密聯系,較之單純的捐款捐物,所帶來的影響更大,產生的實際效果更好。”當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與專業的NGO合作時,王凱表示,愛普生更愿意自己去做一些事情。她坦言:“主要是NGO并不是全面了解企業的需求以及企業的優勢。”她強調,在公益這條路上,愛普生公司不僅把支持教育看作企業社會責任感的更高追求,更愿意為這種責任感的落實做出更多努力和嘗試。目前愛心課堂所總結出一套相對成熟的模式更是讓她所驕傲的,“這是非常有公司特色的公益項目,是很多公司不能復制的。” 為了長久地為受助學校的老師提供后續支持,愛普生還與西部省份的電化教育中心合作,在該中心設立超短焦教學網絡課程拍攝基地,并制作教學示范課程,依托網絡,突破地域限制,通過教育網,為全省教師提供多媒體教學授課技巧,使愛心課堂的實際運用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據了解,今年愛普生將把該公益項目帶到青海省。 (于佳莉) |